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玉斌  魏卫星 《科技信息》2012,(30):478-479
马铃薯是固原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近年马铃薯淀粉加工得到较快的发展,对固原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排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水体污染仍是困扰该产业健康发展和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而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用于休闲农田灌溉对北方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会宁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广,产量高,是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农作物。近年来,县政府以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将马铃薯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就会宁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马铃薯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绿色创建 夯实基础着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凉山州人民政府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13万hm^2。本文重点概述凉山州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目的、工作思路和保障措施,加快优势资源向强势产业的转化,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推进凉山马铃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我国马铃薯资源丰富,但人们日常生活所消耗的鲜马铃薯仅占很小比例。由于深加工的单调性和局限性,致使大量马铃薯不能被充分利用。粉丝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但其制造局限于价高料紧的绿豆淀粉和豌豆淀粉,用马铃薯淀粉制做的粉丝弹性差,水煮后极易断条,且无韧劲。为提高马铃薯淀粉粉丝的质量,我们在马铃薯淀粉中加上品质独特的魔芋,生产出的马铃薯淀粉粉丝,产品质量与豆类淀粉粉丝相差无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加工淀粉过程中,可获得相当于马铃薯块茎重量80%左右的薯渣,薯渣内含多种有机、无机物质,为其开展综合加工、多种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薯渣处理及其应用推动马铃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对进一步开发马铃薯的潜在价值,避免环境污染,例题利用农村劳力资料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ArcGIS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安定区耕地开展马铃薯种植的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安定区耕地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种植马铃薯的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为8.55%、55.40%、33.57%和2.47%,耕地面积分别为12821.76hm2、83048.10hm2、50325.53hm2...  相似文献   

7.
试验用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对马铃薯品种L-55、T-66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以期选育出优异的种质资源或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同一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群体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在改良一些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上比较有效。马铃薯的大多数突变都是隐性突变,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15GY,从M2后代群体中评价出41个优株系供进一步鉴定,^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影响淀粉渣羧甲基化产物取代度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马铃薯淀粉渣与氯乙酸进行羧甲基化反应的一般规律,探讨了配件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各种因素对羧甲基化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关系,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马铃薯淀粉渣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全球最重要的块茎类作物,是有效利用我国盐碱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但其不同生育期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研究较少,限制了马铃薯耐盐资源的筛选与利用.以优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00 mmol/L NaCl溶液浇灌盆栽苗,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表型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盐耐受性差异明显:种子萌发受盐胁迫影响较大,其萌发完全受到抑制;薯块发芽期株高明显受盐胁迫抑制;幼苗期叶片萎蔫最明显,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在盐处理120 h后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在72 h后降至最低,丙二醛含量在24 h显著提高;花蕾期植株生长受盐胁迫影响较小;结薯期株高受盐胁迫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耐盐性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腾阳  赵小丹  胡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7):11562-11569
马铃薯育种领域积累有大量尚未结构化处理的育种文献文本,人工整理文献内的种质资源数据费时费力。为了快速、准确地从育种文献中提取种植资源数据,使用基于词性标注规则和预设词的方法抽取文献数据。文献格式为PDF文档,对于不能直接获取文档文本的情况,使用游程平滑算法和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获取文本内容。采用用户可灵活建立的关键词库保存抽取项,通过正则表达式获取关键词所在语句,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对语句进行分词与词性标注,根据规则抽取目标词,同时采用基于关键词与预设词距离的信息抽取方法,实现将育种文献从自由文本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对115篇文献的1490个抽取项进行信息抽取,实验表明,该方法的准确率为82.97%,召回率为99.72%,F值为90.58%,能以较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对马铃薯育种文献种质资源进行抽取,可为构建马铃薯遗传育种数据库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宁南县两个产地11个马铃薯品种的理化指标,对其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夏坡地、90单选、PB06、费乌瑞它、本地乌洋芋等品种适合作为菜用马铃薯,夏坡地、鄂薯5号、90单选、PB06等品种适合制作薯片薯条,会-2、PB06、宣薯2号、本地乌洋芋适合用作淀粉加工.同种品种不同地块间存在差异,当确定品种后,应根据马铃薯用途选择不同产地.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添加不同品种和类型的马铃薯全粉鲜湿面条加工适用性,系统研究了3个马铃薯主栽培品种制作的生全粉、熟全粉以及市售马铃薯雪花粉的品质特性。以小麦面粉鲜湿面条为对照,从流变学特性、烹调特性、质构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添加马铃薯粉原料对鲜湿面条产品品质的影响。对比3种不同类型的马铃薯全粉,发现糊化度、碘蓝值较低的生全粉细胞完整率相对较好,由其制作的面团筋力较强,制作的鲜湿面条无断条,烹调损失率较低,感官评分较高,硬度、内聚性、弹性、胶着性、咀嚼性各项质构评价指标较大,黏性相对较小,其品质更接近于小麦粉鲜湿面条,因此认为,生全粉更适宜制作马铃薯鲜湿面条。对比3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全粉,发现夏菠蒂这一品种更适合作为马铃薯鲜湿面条产品的原料。对比马铃薯全粉类型和马铃薯品种这两个影响因素,虽然添加不同类型的全粉对鲜湿面条品质的影响更为显著,但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大;研究不同品种加工鲜湿面条的适用性,对改良马铃薯鲜湿面条品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生集壶菌是引起马铃薯癌肿病的一种低等专性寄生真菌。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马铃薯癌肿病病原菌的分布及危害、生物学特征、致病型及检测、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病害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针对该病菌是专性寄生真菌,至今仍未见全基因组序列的报道,提出加紧研究不同发生地病原菌的基因组序列,了解基因组序列差异及其与抗病马铃薯品种间的关系的展望,这将有利于推动马铃薯癌肿病抗性基因研究及相关育种工作的开展,为马铃薯癌肿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4.
李颀  王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25):273-279
目前马铃薯分级主要依靠人工完成,而对马铃薯的自动分级研究主要是对形状和大小进行初步分级,为了更好地对马铃薯进行精细化分级,提出一种颜色和纹理特征融合的分级方法,将马铃薯按色泽、损伤和蔫坏程度进行分级。首先提取马铃薯图像的马铃薯的HSV(hue saturation value)颜色特征,采用小波变换提取纹理特征,对两特征进行特征融合,然后通过对比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采用不同核函数的分级精度,选择了分级精度较高的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核函数,最后模拟生产线上的马铃薯分级环境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为:能够将马铃薯按色泽、损伤和蔫坏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分级准确率达到97. 67%,每帧图像的平均处理时间为1. 0 s。该方法可用于马铃薯的精确分级,有利于提升马铃薯的质量和商品化速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对油炸薯片马铃薯品质的要求,依据农业气侯条件和土壤条件,在我省选择适合油炸薯片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淀粉是我国马铃薯加工最为重要的方向,其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含水量高、容易腐败变质,但含有部分可利用成分、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副产物马铃薯渣.综述了当前马铃薯渣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向和相关技术,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介绍了将马铃薯渣作为整体进行高效、快速综合利用的加工转化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品种及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显著程度,引入最优平衡不完全区组试验设计。结合一次马铃薯高产栽培试验,在SAS环境下,完成最优平衡不完全区组试验设计,得到试验数据,利用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有显著影响,品种栽培互作对马铃薯产量无显著影响,试验筛选出了适合该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品种及栽培方式。该研究方法可以拓展应用于马铃薯以外的其它作物高产技术领域的试验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朔城区马铃薯作物在各个生育期对气候条件的要求,通过分析2009年马铃薯生育期的气候特点,进一步探索了气候条件与作物产量的相关性,总结了异常气候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指导种植马铃薯提供趋利避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添加不同食品胶体对马铃薯淀粉凝胶3D打印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了3种胶体的马铃薯淀粉凝胶体系结构和打印特性。以马铃薯淀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的糖基化产物作为基础原料,添加明胶、结冷胶和可得然胶作为结构改良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流变仪检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胶体对马铃薯淀粉凝胶的流变特性、稳定性和质构特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马铃薯淀粉凝胶相比,马铃薯-明胶、马铃薯-结冷胶和马铃薯-可得然胶复合凝胶硬度分别比马铃薯淀粉凝胶升高了390%、233%、469%,说明胶体的添加可有效提高马铃薯淀粉凝胶的机械强度;3种胶体中,马铃薯-明胶复合凝胶体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降低最为明显;添加胶体后,3D打印样品的打印直径和高度与贮藏后的直径和高度较为接近,说明胶体的加入显著提升了样品的打印稳定性。通过对比3种不同胶体的添加对马铃薯淀粉凝胶打印特性的影响,发现结冷胶对马铃薯淀粉凝胶的打印特性影响显著,在室温下可长时间存放并保持形状的稳定。研究结果旨在为马铃薯淀粉基材料3D打印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的提高,为数字化的食品营养精准设计和调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超声作用下淀粉凝胶特性的变化规律,以马铃薯淀粉糊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构仪测量了不同超声场条件及淀粉糊浓度下马铃薯淀粉凝胶强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超声场中马铃薯淀粉糊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声作用于马铃薯淀粉糊后,其所形成凝胶的凝胶性质有显著变化,随着超声作用时间和声强的增加,马铃薯淀粉糊形成的凝胶强度降低,且淀粉糊浓度越小,凝胶强度下降的程度越大;超声场对马铃薯淀粉凝胶强度的影响主要在于其所引起的淀粉糊微观结构的变化,超声作用前马铃薯淀粉糊的网络结构完善,因此形成的凝胶性质较好;超声作用后,马铃薯淀粉糊的微观结构较为松散,组织呈团状聚集,其凝胶性质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