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传统现浇混凝土楼板钢筋绑扎过程中,施工单位按施工图要求绑扎负弯矩钢筋,需注意其长度、间距、弯钩长度及正确位置和网格状态。因各种原因负弯矩钢筋容易压弯,发生严重变形或倒伏,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变形倒伏的钢筋发生了移位,从而影响现浇混凝土楼板整体的耐久性。文章通过分析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出现变形、重叠导致施工质量出现薄弱的原因,从原材料选取、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化等环节探索改进方案,以提高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验收一次合格率,并对改良后的新型马凳筋的应用技术、工艺优缺点、性能标准、质量控制方法、推广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板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容易偏大,这将导致板(特别是悬臂板)的承载力降低.对钢筋混凝土悬臂板和两端约束板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保护层厚度变化对板的承载力及正常使用性能的影响.对两墙约束板分别接线弹性理论和塑性内力童分布理论进行了计算;利用ANSYS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吴飞 《科技资讯》2012,(9):41-42
针对目前桥梁设计存在重强度设计而轻耐久性设计的现象,本文从桥梁的保护层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的负弯矩钢筋问题、桥面防水材料、锚头封堵和孔道灌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研究中的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及桥梁的可靠性分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装配式钢结构楼板体系,设计研发了墩头锚固预制楼板及其连接件,并进行了1个墩头锚固预制楼板试件和1个现浇楼板试件的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预制楼板为受弯破坏,主要裂缝出现在钢筋墩头和垫板所在位置;现浇楼板为受弯破坏,主要裂缝出现在钢梁边缘与楼板交界处.分析了两个楼板的竖向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割线刚度-跨中挠度曲线、整体挠度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钢筋墩头锚固可靠,预制楼板可以传递支座负弯矩,设计时可以按照连接板考虑.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现浇楼板试验结果拟合较好,预制楼板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较理论值小,建议进行预制楼板设计时考虑一定的折减系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支座负弯矩钢筋长度确定存在的问题,对钢筋混凝土梁支座负弯矩钢筋长度确定新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举例说明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住宅建筑中,经常会看到沿着窗户部位第一块楼板处有通长裂缝发生,而在高层住宅出现最多的是开间墙角处的450斜裂缝,还有部分楼板跨中的通长裂缝,负弯矩钢筋端头处的裂缝以及一些其他位置的裂缝。而裂缝大多贯通楼板,少部分为表皮裂缝,宽度一般在0.3mm以内,肉眼可见,灌水可渗漏,给用户造成不良的影响,应引起重视。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现浇钢筋硅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简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ABAQUS中建立多个钢筋混凝土(RC)空间框架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位置去除板格,研究整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的框架梁、柱塑性铰开展和内力情况,得出整浇楼板对结构节点处梁、柱塑性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去除板格位于框架梁负弯矩端时,因参与作用的板筋减少、梁负弯矩端实际抗弯能力降低,节点负弯矩端的梁铰比去除前更早产生;去除板格位于框架梁正弯矩端时,因节点左右梁端弯矩分配系数发生改变,梁负弯矩端分配的弯矩增大使塑性铰比去除前更早产生;去除楼板处因楼板在结构平面内的约束作用减弱,通过影响柱顶侧移和反弯点高度使柱顶、柱底弯矩发生改变,并影响柱顶扭矩,从而影响框架柱端的塑性铰开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HRB335配筋时,在节点负弯矩区域配置二排或二排以上钢筋,为满足裂缝宽度要求,往往要增加15%-25%配筋量.本文通过把梁支座负弯矩区域钢筋分散到相邻的板中为这类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有钢筋就需有保护层,钢筋保护层究竟有什么作用,保护层多大才合适,钢筋怎样才能发挥出它固有的力学特性;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钢筋保护层的控制,重点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抓施工前技术交底;二是抓过程中要素控制。  相似文献   

10.
梁东义 《科技信息》2014,(2):214+216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骨骼,其加工产生质量控制的好坏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保护层厚度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直接影响因素,而钢筋加工尺寸又直接关乎保护层大小,如加工生产出的钢筋尺寸大出设计值及规范允许偏差较多,则钢筋的保护层会小于设计及规范允许偏差范围较多,长时间会引起钢筋锈蚀问题;反之,如人为缩小钢筋加工尺寸较设计值及规范允许偏差较多则钢筋保护层较大,此种情况下很大可能会引起拆除模板时出现混凝土缺棱掉角、甚至混凝土表面大块损伤剥落缺陷。如果混凝土养护不当,在保护层过大的情况下也易发生裂纹甚至开裂病害。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钢筋的加工质量控制比较重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架结构负弯矩区力学性能,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两跨半连续空腹板有限元模型,考虑了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对模型进行了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重点分析了中间支座负弯矩区钢筋、混凝土板、剪力键以及钢肋的受力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负弯矩区混凝土板受拉开裂,板内分布钢筋主要承受拉力作用,且受力均匀;负弯矩区段的剪力键使混凝土板受到较大的冲切作用,且该范围随着负弯矩的降低而逐渐减弱,因此,在对结构负弯矩区进行设计、分析时应合理考虑混凝土板的有效宽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剪力键对混凝土板的冲切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千块现浇板支座负筋保护层厚度偏大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现状,建立力学模型,在考虑了活荷载最不利位置及拱效应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分析计算得出支座负筋保护层允许正偏差大于规范要求的允许正偏差,且推算出了支座负筋保护层允许正偏差的一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为现浇板支座负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和检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础不均匀沉降不应是造成楼板角裂的主要原因。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  相似文献   

14.
邱云祥 《科技信息》2011,(31):I0176-I0176,I0202
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控制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钢筋保护层的重要作用,指出了钢筋保护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础不均匀沉降不应是造成楼板角裂的主要原因.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  相似文献   

16.
邹清  郭谷生  李红光 《科技信息》2010,(3):I0335-I0335
随着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个话题。在一些地方上的建设工程规程管理中.对优质结构工程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须对主筋保护层的厚度进行检测,这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文章对钢筋保护屡厚度超标的危害和预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搞工程的人都知道钢筋保护层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重要性。但钢筋保护层究竟有什么作用?保护层多大才合适?钢筋怎样才能发挥出它固有的力学特性呢?从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受力机理,结合自己工程施工实践,谈谈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及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8.
建立多个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位置去除板格对结构框架梁柱受力的影响.考察各模型节点处梁柱塑性铰产生顺序,得到梁板组合作用对结构节点处梁柱塑性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去除板格位于框架梁负弯矩端时,因参与作用的板筋减少、梁端实际抗弯能力降低,节点负弯矩端的梁铰比去除前更早产生;去除板格位于框架梁正弯矩端时,因节点左右梁端弯矩分配系数发生改变,梁负弯矩端分配的弯矩增大使塑性铰比去除前更早产生;去除楼板处因楼板在结构平面内的约束作用减弱,通过影响柱顶侧移和反弯点高度使柱顶、柱底弯矩发生改变,并影响柱顶扭矩,从而影响框架柱端的塑性铰开展.  相似文献   

19.
钢筋非均匀锈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新的钢筋快速锈蚀试验方案,研究了钢筋非均匀锈蚀引起的混凝土保护层胀裂问题.试验现象表明,锈后试件的钢筋表面呈现明显坑蚀特点,且近保护层一侧的钢筋锈蚀更为严重;根据试验数据,利用统计回归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混凝土保护层出现可见裂缝时的钢筋锈蚀率与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及保护层厚度间的经验公式;数据分析表明,相对保护层厚度是决定混凝土开裂时钢筋锈蚀率的主要因素,而混凝土等级和钢筋直径对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王超 《科技信息》2012,(23):327-327
现浇结构钢筋保护层偏差过大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文章分析了现浇结构钢筋保护层出现偏差的原因,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