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含羟基偶氮类介晶化合物的合成及相变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醚化、还原、重氮化等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通式为HOCnH2nC6H4N=NC6H4OC2H5(n=2 ,4 ,6 ,8,10 )的含羟基偶氮类化合物。通过1H-NMR和IR等方法,对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DSC检测,考察了柔性链上碳原子数对介晶相态、清亮点温度和相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柔性末端基上的碳原子数为偶数时,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该类化合物逐渐由双变态介晶转变为单变态介晶,除n=10外,清亮点温度逐渐降低。文章用W.H.Deieu理论对清亮点的变化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剂热法,以n(K2Te4)∶n(MnCl2·4H2O)∶n(SnTe) =1∶1∶1的摩尔比、乙二胺作溶剂,在160℃下反应6d,生成黑色块状晶体K2MnSnTe4。其结构由具有扩展的网状共价骨架的Zintl负离子 [(MnSnSe4)2-]n和K+正离子堆积而成。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该晶体具有 1 .75eV能隙 (Eg),属于半导体,对太阳能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应性熔盐法,通过中温固相反应在500℃下合成晶体K4Sn3Se8。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Ccca,晶胞参数:a=0.82115(6)nm,b=2.7790(2)nm,c=0.81865(6)nm,V=1.8682(2)nm3Z=4。K4Sn3Se8由[Sn3Se8]4三聚体负离子和K+正离子组成。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该材料能隙(Eg)为2.6eV,属于半导体,对太阳能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Pulsed laser photolysis/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LP-LIF) is utilized to measure rate constants for C2(a3Πu) reactions with NO, N2O, O2, H2 and NH3. Multiphoton dissociation of C2Cl4 at 266 nm is employ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2(a3Πu) radicals. The C2(a3Πu) concentration is monitored by the fluorescence of the (0, 0) band of the (d3Πg&#8596;a3Πu) transition at 516.5 nm. C2(a3Πu) removal rate constants for the reactions are determined as kNO = (5.46 ± 0.10) × 10-11 cm3 molecule-1 s-1 , kN2O = (1.63 ± 0.20) × 10-13 cm3 molecule-1 s-1 , kN2O = (1.58 ± 0.16) × 10-11 cm3 molecule-1 s-1, kO2 = (5.92 ± 1.00) × 10-14 cm3 molecule-1 s-1, kH2< 1.0× 10-14 cm3 molecule-1 s-1.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we suggest that the C2(a3Πu) reactions with H2 and NH3 proceed via the hydrogen abstraction mechanism, barriers exist at the entrance channel of the reactions of C2(a3Πu) with H2 and NH3.  相似文献   

5.
液态Fe-Cu-Mo合金的比热和相关热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磁悬浮落滴式量热方法研究了三元Fe77.5Cu13Mo9.5偏晶合金在1482~1818 K范围的比热和相关热物理性质. 在实验获得的0~221 K (0.13 Tm)过冷度范围内, 其比热为44.71 J·mol-1·K-1. 据此对该合金的过剩比热、焓变、熵变和Gibbs自由能差进行了计算, 发现传统近似方法的计算结果只能描述小过冷近平衡条件下的凝固过程, 在深过冷条件下只有实验结果才能反映相变过程的真实情况. 根据比热实验结果揭示了热扩散系数、热传导系数和声速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分析发现凝固组织由(Fe)和(Cu)两相组成, 并依据两相界面能的计算结果探索了偏晶合金竞争形核与凝固组织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含杂质三量子位Heisenberg XXX链中的纠缠现象, 并给出了纠缠C的解析表达式. 结果发现对杂质格点与正常格点间的纠缠, C只存在于J1 > J(当J > 0时)和J1 > 0(当J < 0时)两个区域, 且在这两个区域内纠缠C和纠缠存在的临界温度Tc均随着J1的增大而增大; 当J1 >> | J |时, C = 0.5, Tc = 3.41448 J1. 对正常格点间的纠缠, C只存在于J > 0且-2 J < J1 < J, 在该区域内随着J1的增大, 纠缠C和纠缠存在的临界温度Tc均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为零, 当J1 = 0时它们分别达到最大值Cmax = (e4J/T - 3)/(e4J/T + 3)和Tcmax = 4J/ln3.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个系列的过渡元素硅钼钨多元取代多金属含氧簇合物:K4H2[M(OH2)SiMo2W9O39].nH2O (M=Mn2+,Co2+,Ni2+,Cu2+, Zn2+, Cd2+; n=21-26)。通过IR,UV,XPS,TG-DTA,XRD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在低温下对高氯酸银-苯配合物AgClO4&;#8226;C6H6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重新测定,晶体属斜方晶系,空间群Cmcm(#63).晶胞参数:a=8.154 0(6)×10-10 m, b=7.918(4)×10-10 m, c=11.717(1)×10-10 m,V=756.4(4)×10-30m3, Z = 4, 精度偏离因子R=0.023, Rw =0.050.根据该配合物晶体结构特征和从头计算的研究结果, 与前人报道的结构数据进行了对比, 指出两次测定在结构上的差异.据此, 提出了目前在中外教科书中有关苯在与银离子配位时发生严重变形的描述有待更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具有二个叠氮基团的化合物A与C60反应,以氯苯为反应溶剂,回流5h后,溶液经柱色谱分离(硅胶,V甲苯/V环己烷=1)得到了C60双氮杂衍生物B。用紫外、红外、质谱、氢核磁等对衍生物B作了初步表征,并结合半经验AM1程序所做的能量计算,讨论并初步确定了衍生物B最有可能是两个极性一致、结构为双[6,5]开环氮杂桥轮烯结构化合物异构体的混合物 。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戊二醛交联时间对PVA/PAN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用于乙醇水溶液的分离。结果表明,交联处理存在着最优时间。对应于最优交联时间的膜,当料液中乙醇质量分数(wE)为96.2%,料液温度(t)为70℃时,渗透通量(Jt)为337(g·m-2·h-1),分离因数(αW/E)为389.7。进一步考察了料液质量分数为30%~98.3%,料液温度为50~78℃时,交联膜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侧链型液晶单体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联苯单酯,将不同含量的CNT接枝到侧链液晶单体上,然后液晶单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液晶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考察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排列情况以及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少量的碳纳米管能够较好地分散在复合材料基体中;DSC结果显示,CNT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清亮点,增加了液晶区间.  相似文献   

12.
二对烯丙基醚苯甲酸对苯二酚酯液晶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烯丙基溴、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对苯二酚为原料合成了二对烯丙基醚苯甲酸对苯二酚酯(p-PDAB).用DSC,1H-NMR,IR,POM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证明该化合物熔点为160℃,清晰点为245℃,为近晶型液晶.  相似文献   

13.
用两种液晶单体 4 丙烯酰氧基 1 丁酸胆甾醇酯和 4 烯丙氧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酯通过接枝共聚 ,引入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中制得了一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通过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方法 (DSC)及偏光显微分析方法 (POM )等研究了该系列液晶聚合物和单体的液晶性能·随着聚合物结构中胆甾醇酯类单体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加 ,系列液晶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呈现上升趋势·所有聚合物都具有较宽的介晶相范围·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介晶基和非个晶基共聚的方法合成高分子液晶,详尽介绍了合成方法和对产品的测试表征,并介绍了所合成的聚合物要呈现液晶态,允许非介晶组分在其组成中所占的最高含量。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乙基纤维素共混物相容性和液晶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壳聚糖与乙基纤维素的共混物.用大角X光衍射、DSC和偏光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体系的相容性和液晶性.结果表明壳聚糖与乙基纤维素有部分相容性.共混物中乙基纤维素溶致液晶的临界浓度与共混物组成无关,而液晶织构的出现却与共混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烯丙基溴、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联苯二酚为原料合成了二对烯丙基醚苯甲酸联苯二酚酯.用DSC,1H-NMR,FTIR,POM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熔点为185℃,在178℃出现一个晶型转变,清亮点为278℃,为近晶型液晶.以此液晶化合物与普通不饱和聚酯(UP)共聚合固化,研究了液晶化合物用量对产物微观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晶化合物的加入可提高共聚物的抗冲击强度,但当液晶加入的质量分数超过8%时会产生相分离.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侧链上同时含有液晶基元、柔性间隔基和肉桂酰感光基团的新型液晶聚合物,用核磁共振(1H NM 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 IR)确定了上述中间体的结构,并用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聚合物性能.经线性偏振紫外光聚合技术处理聚合物膜,通过检测照射前后聚合物薄膜透光率的变化可知,所制备的取向薄膜具有良好的定向能力,该聚合物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光控取向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用个晶基和柔性更好的非个晶基共聚的方法合成高分子液晶,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DSC和X-光衍射仪对所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和相态表征,讨论了共聚物组成对共聚物相变温度和相态的影响,确定了共聚物要呈现液晶态,允许非介晶组份在其组成中的最高含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聚1,4-苯二氧乙酸-1,8-二氧代辛撑基二苯酚酯的织态结构及相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在经过一次加热冷却循环后。生成了液晶玻璃态。对相转变的转变熵值的分析表明,上述结论是正确的。并在热力学与动力学共同作用的基础上,讨论了热致型液晶聚合物液晶玻璃态的形成,提出了固化温度大于结晶温度是液晶玻璃态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对苯二甲酸二-(4-羧基苯)酯为液晶基元,己二醇为柔性间隔基,通过共缩聚反应合成了液晶离聚物.并通过红外光谱(FTJR)、差示扫描热分析(DSC)以及偏光显微镜(POM)对各步产物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及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液晶离聚物具有液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