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个测建立方系材料反极图的简化球面调和分析法。在本法中用板状试样在习用的X射线织构测角台上以Schulz反射法扫测(100)和(110)晶面的取向分布,扫测极角范围为0°—70°利用实测数据和文后所附的系数表即可算出所有取向的纤维轴密度ω(θ,φ),从而绘制成该试样的反极图。 用这一简化法比较满意地测绘了冷轧并再结晶的含3%硅钢的反极图。 文后系数表系利用TQ—16电算机Algol—60语言算出,计算程序备查,从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马氏体的相变特征,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并结合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低温回火的20MnCr5渗碳齿轮钢的性能和组织。根据马氏体相变理论中的K-S和N-W取向关系分别计算得到马氏体{110}α极射赤面投影图。利用EBSD技术对20MnCr5齿轮钢心部选定的区域进行扫描,分析区域中马氏体的取向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马氏体取向整体呈随机分布,但在局部区域呈有规律分布。整个扫描区域的取向差主要分布在5°以下和45°以上。为反映马氏体局部区域取向分布的规律,选定一个原奥氏体晶粒,并做出区域中所有马氏体{110}α晶面的极射赤面投影图,得到极点有规律分布的极图。通过对{110}α极图分别使用K-S和N-W关系拟合,确定所选区域的马氏体的取向关系以N-W关系为主,实际极点离散分布在理论极点周围;使用协同形变机理解释实际取向分布与理论分布的偏差是由马氏体相变导致周围组织复杂的畸变引起。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铸法制备超细晶粒金属Cu ,对电铸工艺参数与形成的材料的微观组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电子背散射衍射 (EBSP)等实验手段 ,对电铸Cu的显微组织及晶粒的生长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 :电铸Cu材料晶粒十分细小 (晶粒尺寸在 1μm 3μm范围 ) ,且内部晶粒的晶体取向沿材料的法线方向存在择优取向 ,即有丝织构的存在 ;同时 ,通过对电子背散射所获得的极图与反极图进行分析可知 ,丝织构受电铸液成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温拉伸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透射电子显微分析以及取向分布函数(ODF)测定研究T3态Al-Cu-Mg-Sc-Zr合金(2524SZ-T3)薄板在不同取向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金薄板在与轧制方向呈30°,60°和90°方向上的强度较0°和45°方向上的强度稍低,伸长率则在60°方向上最高,薄板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平面各向异性指数分别为0 9%,3 3%和6.6%; 2524SZ-T3态铝合金薄板具有明显的再结晶织构{110}〈111〉和CubeND旋转立方织构{001}〈310〉,同时还保留较弱的轧制织构即Goss织构{011} <000〉;不同取向条件下2524SZ-T3合金薄板的平面各向异性与合金的晶粒结构以及晶体学织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温拉伸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透射电子显微分析以及取向分布函数(ODF)测定研究冷轧态、冷轧-退火态Al-Mg-Sc合金(俄罗斯牌号01570)薄板在不同取向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金薄板在横向、纵向和与纵向成30°方向的强度比45°和60°方向上的强度高,横向力学性能优于纵向力学性能,在45°方向的屈服强度最低,伸长率最高;冷轧态铝合金薄板具有明显的Brass织构{110}<112>,Copper织构{112}<111>和S织构{123} <634>,经350℃退火1h后板材的织构组态变化不大.合金板材中弥散析出的Al3(Sc,Zr)粒子会促进{011}<112>变形织构的形成与稳定,阻止立方织构{100}<001>的形成;不同取向条件下Al-Mg-Mn-Sc-Zr合金薄板的平面各向异性与合金的晶粒结构及晶体学织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间距比(P/B)为1.5(P为柱心间距,B为方柱边长)、风向角α为0°~90°等条件下双方柱在均匀来流作用下的气动力、流态划分、表面风压和流场特性。研究发现:小间距双方柱流动干扰效应显著,下游柱平均气动力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与上游柱和单方柱差异较大,且可能受更大的升力绝对值。将小间距比双方柱绕流分为前角分离流态(α=0°~10°)、分离泡流态(α=20°~30°)、附着流流态(α=40°~60°)及间隙侧分离泡流态(α=70°~90°)四种模式。附着流流态和间隙侧分离泡流态的间隙区出现较强的负压。尾流负压区的强度随风向角先增强后减弱,在α=50°附近达到峰值。前角分离流态时双柱具有一个整体的尾流回流区,而在其他流态下上下游方柱均有独立的回流区。  相似文献   

7.
用X-ray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铸态Mg-Zn-Y合金的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铸态Mg-Zn-Y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粗大的α-Mg和少量枝晶处的共晶产物构成.实验中发现,铸态组织中的α-Mg晶粒内有一种近平行四边形的颗粒状合金相沉淀析出.通过电子衍射分析确定出该合金相具有面心正交结构,与镁基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取向关系.求出了该合金相的晶格参数以及α-Mg基体与该合金相的转换矩阵,根据取向关系做出镁基体和该合金相的极射投影图.  相似文献   

8.
用x光衍射和磁分析研究了非晶态Fe_5Co_(70)Si_(15)B_(10)合金在晶化过程中相結构的变化。当加热到490℃左右时,有两个晶态亚稳相MS-I_1和MS-I_2从非晶态基体中析出。MS-I_1和MS-I_2分別具有体心立方和六角晶体結构,与母金属合金中存在的两相結构相同。在晶态相所析出的温度,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随后是一个緩慢上升区。到560—590℃区間,磁化强度再次随溫度升高而較快地增加。在此阶段,残留的非晶态基体轉变为晶态相,亚稳态MS-I_1和MS-I_2部分地分解为金属合金和金属与类金属的化合物。最后,当温度再进一步升高时,这些化合物的晶粒长大;具有立方結构的MS-I_1相繼續分解,析出化合物后的立方合金相的点陣常数增加,标志析出物是富含鈷和硅的化合物。伴随整个相結构的变化,試样的硬度值也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极值H型—正态模式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应力-强度结构可靠性模型。本文在应力Y的极值Ⅰ型分布Ⅰ(α,β)的参数α、β为已知,强度X的正态分布N(μ,σ~2)的参数弘为未知、α~2为已知,且X与Y为独立的条件下,推导出了极值Ⅰ型—正态模式结构可靠概率Pr≡P(X>Y)关于置信水平1-γ的置信下限估计L_(pr)表达式。并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得到了600组P_r关于置信水平95%的置信下限估计值1_(pr)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相似文献   

10.
用毕特粉紋技术研究了軋辊淬火法制备的非晶态(Fe_xNi_(1-x))_(78)Si_5B_(14)和Fe_(40)Ni_(40)P_(14)B_6合金的磁畴結构,在这些合金样品表面观察到畴壁垂直軋向的磁畴。畴結构主要与从熔态合金淬火过程产生的不均勻单軸各向异性有关。这种各向异性是通过正磁致伸縮与样品的内应力间的磁弹性耦合产生的。样品經退火或磁退火后,这种类型畴的数量随退火温度增加而减少,导致磁化率和剩磁增加。在非晶态Fe_(40)Ni_(40)P_(14)B_6合金样品表面还观察到少量指紋状“迷陣”畴。内应力对磁畴結构影响非常明显。我們观察了針孔和剪口附近的畴結构。  相似文献   

11.
引言随着激光化学和激光分离同位素研究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一种譜綫稳定、寿命长、輸出能量較大的TEA CO_2激光器。为此,我們研制了一台CP—Ⅱ型选频双放电TEA CO_2激光器。經过一年多科研工作的考驗,証明性能良好。TEA CO_2激光器的关键是怎样达到大面积均勻輝光放电,为此有各种子电离技术,該器件采用由三个电极組成的双放电結构。这种子电离方式早为Pan和Bishop等人所采用,效果良好。近年来,国内兄弟单位也用过这种子电离方式,取得了一些經驗,在他們工作的基础上,我們对电极結构,电路参数等做了一些改进,改善了放电性能,光腔結构上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高碳钢盘条拉拔及后续退火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系统分别对SWRH82B热轧盘条以,及不同应变量的钢丝拉拔态、再结晶态的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原始盘条中晶粒呈等轴状,片层无明显的择优取向,且盘条中晶粒取向比较分散,存在着很微弱的织构;冷拔态钢丝中的晶粒呈纤维状,片层基本沿拉拔方向排列,其主要织构为明显的(110)丝织构、{111}<110>和{001}<110>织构,且随着应变量增大,<110>丝织构的强度明显提高;钢丝经600℃退火6 h完全再结晶后,晶粒呈等轴状,渗碳体球化,钢丝的再结晶织构类型仍为明显的<110>丝织构,与退火前相比,织构的强度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o,o -二(β -叠氮乙基)-α-对甲苯磺酰胺基对硝基苄基磷酸酯(C18H21N8O7PS),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 NM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136(1)nm, b= 1.1872(1)nm , c=1.3412(1)nm, α=109.455(7)°, β=90.880(8)°, γ=96. 863(9)°, V=1.2106(3)nm3, Mr=524.46, ρc=1.439 g·cm-3, Z=2, μ(MoKα)=0.260mm-1, F(000)=544, 在0°< 2θ<50°范围内收集3560个独立衍射点,其中可观测衍射点2700个( |F|2≥6.0σ|F|2). 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后的偏离因子为R=0.106,RW=0.095. 化合物的分子中,2个取代苯环位于分子主 链的同一侧,2个苯环平面近于平行. 2个取代的叠氮乙基的取向近于平行地指向同一方向, 向着几乎垂直于苯平面的方向伸展. 2个独立的分子之间以1对N-H…O氢键连接形成中心对称的二聚体,成为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巨磁致伸缩材料TbFe1.9、DyFe1.9等合金在磁场中凝固的织构取向.由于DyFe1.9对X-射线的消光效应,在X-射线衍射图上观察不到(100)的衍射峰.但是通过对{222}和{220}极图的分析,可以确认当冷却速率为0.7℃/min,磁场强度为140 mT时,平行于磁场方向的〈100〉取向是样品中的主要织构.在接近的凝固条件下,TbFe1.9合金的〈111〉取向可以获得,并直接在X-射线衍射图上观察到.实验意味着在磁场中凝固的技术是制备沿易轴取向的磁性材料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 X 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等技术,研究了几种热处理制度下 Cu—27.84 Al—3.82 Ni(at%)合金中析出相;用会聚束(CBED)技术测定了析出相与马氏体的取向关系。结果表明:分级处理试样中析出相 r_2是复杂立方结构,晶格参数 a=0.87nm;大量弥散的折出相引起共格应变场,从而使分极处理试样 X 射线衍射峰型宽化;r_2与2H 马氏体的取向关系为;[00]2H‖[001]_r_2,(10)_(2H)‖(300)_r_2。  相似文献   

16.
G的广义距离矩阵定义为Dα(G)=αTr(G)+(1-α)D(G),0≤α≤1,其中D(G)和Tr(G)分别表示图G的距离矩阵和传递度对角矩阵.研究了广义距离相关谱,给出了其谱半径、第二大特征值的界,及自补图的广义距离谱.  相似文献   

17.
聚β丙烯晶型在拉伸时的晶型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拉伸温度下对β晶型全同聚丙烯的晶相转变进行了研究,用X 射线衍射扫描和平板照相法观测到在拉伸样品过程中,没有产生β晶型的择优取向,而是发生β晶型向α晶型的转变,进一步产生新生的α晶型的取向.这与一般结晶高聚物在拉伸时首先产生原晶型的取向不同.拉伸温度越高,拉伸比越大,这种β晶型向α晶型的转变也越容易发生和进行的越完全,而且α晶型在c 轴的取向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图G=(V,E)为简单连通图,dv表示顶点v的度.G的零阶广义Randi(c)指数定义为R0α(G)=∑v∈Vdαv,其中α为任意实数.本文研究直径不超过4的树关于零阶广义Randi (c)指数的极图问题.  相似文献   

19.
結晶学研究晶体的几何外观及內部結構,外观是內部結構的反映,內部結構由X射綫研究出来。晶体是多面固体,構成晶体的平面称晶面。晶体內質点间的距离与X射綫的波長有相同的等級(1——10),故晶体适用于作为X射綫的繞射或反射光栅来研究晶体結构。  相似文献   

20.
朱宏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2):2636-2639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CVD金刚石薄膜的织构,表面组织形貌和微区取向分布。从取向选择生长的角度研究了薄膜织构形成的过程。研究表明,强烈的取向选择生长能够形成强织构,不同的生长速率参数α会导致不同的织构,同时形成不同的表面组织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