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比较髓芯钻孔减压植骨术和股骨颈开窗减压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差异,评估手术创伤并通过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方法:通过对34名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随访,病例入选的标准:年龄20~55岁的非创伤性ANFH早期患者(ARCO分期均为Ⅱ期).比较两手术相关数据(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评估两手术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影像学随访观察股骨头无塌陷生存率.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的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都明显少于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P<0.01).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术后平均随访3.2(2.1~5.4)年,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术后平均随访3.0(2.1~5.0)年,两手术组术前Harris评分平均分别为54.9和53.56,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436).带血管蒂肌骨瓣转移组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6.8)优于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平均76.2)(p=0.000).通过影像学评价,以股骨头坏死进展发生股骨头塌陷为结果的生存分析显示,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在平均3.0年的随访中观察到2髋塌陷,生存率为92%,髓芯减压组在平均3.2年的随访中观察到8髋塌陷,生存率为60%,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的远期股骨头无塌陷的生存率优于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结论:与开窗减压带血管蒂的肌骨瓣移植术比较,虽然髓芯钻孔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ARCOⅡ期)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较好的特点,但其远期髋关节功能以及股骨头无塌陷生存率均不如前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股动脉内局部给药对实验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为临床介入插管治疗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股动脉内局部给药治疗家兔实验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系统观察股骨头的病理学改变,介绍实验用药及其给药方法。结果:治疗组动物股骨头损伤程度较轻,空缺骨陷窝数少,可见新生骨小梁形成,骨血管内未见脂肪栓子。结论:本方法对实验性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壮骨片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理.方法:用狗和家兔为研究对象,将8只狗分为2组,一组为壮骨片高剂量组,另一组为壮骨片低剂量组.测定其股动脉血流量和血管阻力.将50只家兔分为5组,每组10只,即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丹参壮骨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于灌胃后分别测定其骨内压、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股骨头光镜及电镜等.结果:壮骨片能增加股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股骨头内骨内压、降低氧自由基含量,减少股骨头内空缺骨陷窝的数目.结论:壮骨片能明显改善股骨头的血液供给,降低骨内压,改善微循环,修复骨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提高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的治疗手段 方法:采用切开复位、中空加压螺纹钉、骨圆针内固定加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植骨治疗股骨颈移位骨折 结果:术后随访1~9年共46例,发生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其他无严重并发症 根据X光片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优24例(占52.17%)、良15例(占32.61%)、可3例(占6.52%)、差4例(占8.70%),功能恢复满意率为91.30% 结论: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移植给缺血的股骨头引入血供,能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能分化成骨、成软骨等多种骨基质细胞的多能干细胞,可为股骨头塌陷坏死部分提供结构支撑,同时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促进成骨形成,为股骨头保髋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大豆异黄酮对BMSCs的分化具有调节作用,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对BMSCs分化进行调节.本研究主要探讨大豆异黄酮对BMSCs的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从而为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穿刺,5F Cobra导管注入溶栓剂,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治疗,血管造影计数动脉血管数目并对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进行观察,评价其疗效.结果表明9例患者经治疗后,有6例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例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X线示坏死骨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及修复.经介入溶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6例儿童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点,选择治疗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卧床、牵引、外展包容疗法、闭合或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截骨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其中短期随访(6—12周)16例,长期随访(2~10年)10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创伤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治疗儿童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原则,是减轻并发症、降低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三维重建和体积测量法预测股骨头坏死的塌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确定股骨头坏死病灶的大小和部位的方法,导致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存在争议。该文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坏死股骨头的M R I影像进行重构,获得坏死股骨头的三维几何模型,并由几何模型测量得到股骨头及坏死病灶的体积,同时进行临床实验获得真实坏死股骨头的体积数据。通过对38髋病人股骨头的计算机几何模型数据与临床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讨论了股骨头坏死病灶大小和部位与股骨头塌陷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指导选择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e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简称ANFH是骨科常见的难治病,致残率很高,目前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缺乏简便有效的手段,经血管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它所建立的介入治疗的溶栓理论、改善股微循环理论、活血化淤理论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就其国内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ANFH的病因病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类。创伤性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转子间骨折。而股骨颈骨折发生ANFH几率最高。创伤性ANFH发病机理已明确,主要由于供养股骨头的动脉血管断裂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病因比较复杂,其中已经明确的有长期使用激素、酗酒、减压病、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血红蛋白病、海洋性贫血、高雪病、血友病,可能引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病因有脂肪代谢紊乱、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髋关节发育不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铁中毒、静脉源性疾病、糖尿病等。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发病机制学说众多,存在较大争议,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0.
转子下截骨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Perthes病)的治疗方法,目前倾向于包容疗法。方法:作自1991—2001年收治疗18例,其中16例行股骨小转子下内翻截骨术。结果:优10例、良5例,优良率93.75%。结论:股骨小转子下内翻截骨术是治疗Perthes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4例殷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和相关因素.说明该方法可以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使坏死骨质吸收,新骨形成,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直是骨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但股骨头坏死的机理仍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是股骨头坏死病因多,发病机制复杂,没有较理想的股骨头坏死模型用于相应的研究。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现就近年来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总结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取Swith-perster切口,开放整复骨折,C形臂X光机下,用空心加压螺纹钉2枚固定骨折,同时将股骨颈头颈部开槽,取同侧缝匠肌髂骨瓣植骨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各类型骨折64例.结果对64例患者进行6个月至14 a,平均48个月的随访.按张少成等评定标准判定,临床优良率达92%.结论该方法具有骨折固定牢固可靠,同时以重建股骨头血液循环和为股骨头带入有效成骨成分,加速骨折的愈合,适用于青壮年各种类型的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骨折之一.因其解剖特点,股骨颈骨折极易并发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使得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包括:内固定、骨瓣移植、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等.笔者就各种术式适应证、优缺点、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52例(104髋)ANFH可疑患者行双侧股骨头CT、MRI及CR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10髋)全部为阴性,12例(17髋)为Ⅲ~Ⅳ期ANFH。35例(49髋)确诊为早期ANFH。其中Ⅰ期6髋,MRI:T1WⅠ表现为小斑片状及线样低信号,及股骨头及颈部的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Ⅱ期43髋,CT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的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MRI表现为线样征及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有25髋出现髋关节腔积液。结论MRI及CT对早期ANFH的检出率均较高,且MRI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稍高于CT。是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特别是早期坏死较为可靠且必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52例(104髋)ANFH可疑患者行双侧股骨头CT、MRI及CR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10髋)全部为阴性,12例(17髋)为Ⅲ~Ⅳ期ANFH。35例(49髋)确诊为早期ANFH。其中Ⅰ期6髋,MRI:T1WⅠ表现为小斑片状及线样低信号,及股骨头及颈部的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Ⅱ期43髋,CT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的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MRI表现为线样征及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有25髋出现髋关节腔积液。结论MRI及CT对早期ANFH的检出率均较高,且MRI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稍高于CT。是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特别是早期坏死较为可靠且必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多根螺纹针闭式穿针,呈类桁架型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46例,结果:2例发生骨不连,(4.3%);4例出现股骨头坏死(8.7%).参照潘世界等人提出的方法分类,优23例,良19例,差4例,优良率91.3%.用本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可靠,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能提高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认为此方法是治疗股骨颈经颈型骨折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分析,讨论股骨头坏死在四个分期中表现,对于临床治疗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19.
Perthes病(小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常发于学龄前儿童。该病自然病程长达2~3年,保守治疗时间长,患儿合作困难;手术治疗方法很多,效果不大肯定。如何才能加速坏死股骨头之血运,促进修复及减少肢体病废是一个被不懈探讨的课题。针对该病病理生理特点,自1990年2月~1995年8月间,我们在股骨颈远侧开骨槽,经骺板中央向坏死区钻孔穿透股骨头关节软骨面,术后用山莨菪碱局部冲洗治疗Perthes病23例,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7例。年龄5岁半~11岁,平均7岁。发病时间半年~3…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选择性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股骨头坏死早期的中长期疗效.方法: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经糖皮质激素后,依据Steinberg分期确诊为I~ⅣB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均采用选择性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闭孔动脉内灌注治疗,随访6至8月,Harris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均有长期的疼痛减轻、患肢活动范围改善和无痛行走距离增加.结论:选择性动脉药物灌注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