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许金利 《科技信息》2007,(14):93-93
工程实践中发现大量砌体结构出现裂缝,轻者影响美观,重者影响使用。本文针对砖砌体开裂提出了产生原因,预防裂缝产生措施及加固方法,同时也为设计和施工人员今后预防砌体开裂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砖混结构房屋砌体强度较小,结构自重大,砂浆和砖石之间的粘结力较差,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较低,砌体易于开裂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砖混结构房屋开裂的原因和规律,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预防砖混结构房屋开裂的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彭旭 《科技信息》2009,(20):I0238-I0239
砌体结构出现裂缝已成为工程的通病,轻者影响美观,重者影响使用;因此对砌体结构开裂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以及对已开裂的砌体结构如何进行加固与处理显得非常迫切。本文针对砌体开裂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一些预防加固措施。同时也为施工和设计人员今后预防砌体开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程实践中发现大量砌体结构出现裂缝,轻者影响美观,重者影响使用;因此对已开裂的砌体结构如何进行加固与处理显得非常迫切。本文针对砌体开裂提出了一些预防加固措施,同时也为施工和设计人员今后预防砌体开裂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填充墙砌体开裂的原因和机理,结合砌体砌筑的工艺,论述了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的步骤,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开裂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的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力学性能和加气混凝土砌体的轴心抗压,抗弯强度和沿通缝截面的抗剪强度,讨论加气混凝土砌体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裂缝发展特点和破坏特征,分析其荷载一住移曲线的发展规律.研究表明:轴心受压条件下砌体开裂后,砌体还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开裂荷载与极限荷栽之比在50%-60%左右,加气混凝土砌体延性较好,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在弯曲和沿通缝剪切条件下,加气混凝土砌体表现脆性破坏。  相似文献   

7.
刘万锋 《甘肃科技》2005,21(7):145-146,187
根据砌体结构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影响建筑功能和美观,导致结构安全度降低的现状,对砌体结构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砌体构件裂缝开展相互作用与贯通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砌体构件材料的非均匀性特点,将砌体看成是由块体、砂浆和二者间的粘结带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建立相应的砌体构件开裂数值模型,应用复合材料破裂过程数值分析(MFPA2D)系统,数值模拟了砌体构件从损伤到开裂破坏的全过程,并与物理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分析清晰反映物理实验不易获取的应力场以及损伤演化过程在开裂过程中的调整、迁移以及相互作用,对于从细观力学的更高层次上理解砌体构件开裂的非线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砌体构件的破坏与失稳的预测预报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裂缝是砌体结构损伤的直观表现.为研究古砖砌体结构受压状态下裂缝发生发展规律,对一批冻融循环后的古砖砌体试件进行抗压试验,获取了古砖砌体的荷载-变形和裂缝数据.提出砌体开裂荷载的确定方法,通过荷载-变形曲线、单条裂缝长度和裂缝发展趋势综合评判开裂荷载.建立了三折线模型,该模型能反映裂缝长度与荷载之间的关系.相比现代砌体试件,古砖砌体开裂早,裂缝发展快,平均开裂荷载为0.52f_m(抗压强度);当应力达到约0.7f_m时,裂缝上下贯通;当应力达到0.93f_m时,砌体进入破坏阶段.提出用裂缝密度描述砌体损伤状态,得到了典型的古砖砌体裂缝密度发展规律,破坏时最终裂缝密度为8.7m/m~2.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试验数据表明,裂缝密度是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指标,具有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军  邹一挥  樊慧燕 《河南科学》2005,23(6):846-848
进行了粉煤灰砌筑干粉砌体的抗压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砌体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及其破坏过程,并与普通水泥砂浆砌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粉煤灰砌筑干粉砌体的受压性能与普通水泥砂浆砌体基本相同,在砌体结构中可用粉煤灰砌筑干粉砂浆代替水泥砂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混凝土的特性,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分别从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水化热裂缝等方面总结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参数化、模块化有限元建模技术和接触技术仿真半椭圆表面裂纹(前缘曲线和节点),提出了在裂纹前缘形成辐射状奇异单元网格的建模方法和采用有限元接触技术来施加裂纹模型边界条件的方法,实现了裂纹前缘奇异应力场和裂纹模型远场应力的模拟,建立了三维块体初始半椭圆表面裂纹多自由度扩展仿真模型.通过裂纹前缘离散点的正交扩展和拟合得到裂纹扩展前缘形状,使裂纹扩展更加具有自由度.提出了裂纹前缘拟合误差控制扩展步长的方法,使裂纹扩展过程中扩展步长可变.采用参数化、模块化建模技术建立了扩展裂纹模型,实验与仿真结果的比较表明两者基本吻合,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Kachanov法基本思想求解2条等长共线裂纹相互作用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分别基于Mises屈服准则和D-P屈服准则推导了裂纹尖端塑性区半径的表达式,并求得裂纹相互作用下塑性区半径的扩大倍数,其值为2条裂纹相互作用下的应力强度因子与单裂纹状态下应力强度因子比值的平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裂纹间距对塑性区扩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同一裂纹倾角下裂纹间距与裂纹长度比值越小,2条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半径越大,裂纹尖端塑性区扩展速度越快,直至塑性区发生接触,且不同的裂纹倾角,裂纹尖端塑性区发生接触的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求初始裂隙几何要素对岩石裂隙扩展演化的影响,采用岩石破裂过程RFPA数值分析系统,研究特定应力条件下裂隙长度、无偏置双裂隙的水平间距和竖直间距对裂隙演化的影响。通过大量的数值试验,再现裂隙的发展演化过程,获得了特定条件下裂隙发展演化的一般规律,并对岩块破坏形态进行了描述。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对于研究裂隙岩体在外界荷载作用下的裂隙扩展演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的基础上,运用应变能释放率的方法,得出斜裂纹的刚度矩阵.讨论在裂纹全开的状态时,裂纹倾角、轴细长比和裂纹深度对转轴刚度的影响,并对裂纹处于旋转时的开闭情况及相应轴的刚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裂纹处于全开状态时,随着裂纹倾角的增大,裂纹的刚度随之减小,轴刚度的变化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大更加显著;当裂纹处于开闭状态时,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轴的刚度不再一直减小,而是有一定规律的波动,即时变特性,此时,轴的耦合振动随之增强,转子的动力特性变得愈加复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新型裂尖改进函数构建的Reduced XFEM,研究次裂纹与主裂纹的相互作用,以及次裂纹对主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在裂纹尖端采用互作用积分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表明:次裂纹存在会使主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减小;次裂纹长度越长,主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减小得越明显;次裂纹距主裂纹的位置与主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之间有一定的规律,主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随主、次裂纹间距离的增大呈“勺”形分布,且当该距离达到一定数值后主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较小,接近单裂纹状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由于横向常开裂纹引起的裂纹故障转子系统,根据Paris理论,运用由应力强度因子及应变能密度函数推导得到的裂纹柔度系数矩阵,建立了裂纹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由于含有横向裂纹故障的转子系统的刚度矩阵会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在已知柔度系数矩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无故障转子系统与裂纹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可以推导出裂纹转子系统的剩余量动力学方程.分析裂纹所在轴段两端的受力情况,结合剩余量动力学方程,从振动信号中提取出常开裂纹发生的位置及裂纹深度信息.结果表明,本文运用的常开裂纹信息提取方法理论上只需要采集两个不同转速下,三个节点的振动信号进行诊断分析,简便可行,并可为转子系统、悬臂梁、桁架结构等常开裂纹故障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符辉  浮海梅 《洛阳大学学报》2006,21(4):96-98,106
桥涵砼构件的裂缝主要为荷载裂缝和变形裂缝.首先对梁板等砼构件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的荷载裂缝进行质量分析和处理,然后讨论了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不偶合系数的炮孔装药爆后.气体静压是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强度理论和脆断理论两方面对此情况下裂纹传播长度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同时还讨论了裂纹传播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砌体结构裂隙问题是一个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其裂缝的形式主要有沉降裂缝、温度裂缝以及收缩裂缝,它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有些还降低了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整体稳定性,缩短了建筑使用年限.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管理来减少此类建筑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