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十四届中国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初定于2009年8月中旬在福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福建农林大学承办。大会主题为“农业生态健康与农业生态安全”,下设9个专题: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及健康食品生产;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入侵;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过程;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区域农业生态安全;农业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农业土地合理流转与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芜湖市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6年2月以来,我们在长江南岸东至青阳、九华山、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地,选择十多种不同农业生态类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动物进行重复取样调查,目的在于探索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以及土壤动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查明不同农业生态类型中土壤动物的优势与指示类群,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建立高效、多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提供  相似文献   

3.
培育健康土壤,助力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粮食和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阐述了培育健康土壤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健康土壤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营养健康安全、生态系统健康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大健康(One Health)产业发展的视角,讨论了如何从基于健康土壤的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来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生态监测的概念,监测内容、方法,以及生物监测的基本情况。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植物、微生物密切关联,可以用于生态环境的监测。分析了土壤动物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监测、生态退化与恢复监测、环境污染监测、全球变化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土壤动物在未来生态监测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微生物相关研究都是生物科学的前沿内容,是影响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工业进步等的重要因素。其中,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的研究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研究其微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生态保护现状,防止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本文简单介绍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性,并就二者的关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土壤动物群落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主要包括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特征和生态功能两个方面。本文重点整理了国内近年来在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区系分布,以及土壤动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旨在加深对土壤动物群落的认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健全生态指标和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土壤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是指土壤生态系统持久地维持和支持其内在组份、组织结构和功能动态健康及其化发展的各种能动性的总和,它是由生态整合性、自维持活力、抵抗力和自组织力所构成的综合能力体系,土壤生态系统持续性是由系统自身的组份、结构和功能动态来体现的。因此,对系统组份、结构和功能动态的认识和评价研究是衡量土壤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土壤生态学研究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生态学以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以及土壤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综述了土壤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介绍了当下大尺度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研究、土壤生物互作与土壤食物网、土壤生物组与土壤健康和新型土壤污染等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土壤生态学研究有助...  相似文献   

9.
察布查尔县位于新疆伊犁河谷,农业条件较好.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对察布查尔县大农业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林地系统、草地系统具有较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而农田系统除产品服务功能,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农业系统土地利用现状和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提出了察布查尔县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为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和通用土壤侵蚀方程,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区,对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土壤的资本价值进行了评估。测算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土壤保持价值,整个区域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土壤价值总量约为1768.32亿元,相当于该区2000年GDP(8261.02亿元)的21.41%。其中保持养分价值为1677.97亿元,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为90.35亿元。各类农业生态系统价值量所占比例为:林地44.34%,农田44.91%,草地与水域10.75%。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补偿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和通用土壤侵蚀方程,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区,对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土壤的资本价值进行了评估。测算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土壤保持价值,整个区域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土壤价值总量约为1768.32亿元,相当于该区2000年GDP(8261.02亿元)的21.41%。其中保持养分价值为1677.97亿元,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为90.35亿元。各类农业生态系统价值量所占比例为:林地44.34%,农田44.91%,草地与水域10.75%。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补偿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一个特定气候地理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的经济动态分析,建立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经济输入、经济输出和平衡结构的数量生态模型;证明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与e相关);理论上解释了农业生产徘徊问题;对农田生态经济的研究方法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偿试。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类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污染物,它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但可被生物体富集,并且可以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因此,土壤受重金属污染将直接影响到土壤中生物体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并进而影响到人体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近三十年来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的进展,概述了我国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地理分布。通过分析我国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从森林、草地、沙漠到湿地、农田乃至城市等诸多生态系统,总结了土壤动物群落对环境的响应及其指示意义研究的相关进展。从土壤动物对环境的营造、净化及其在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土壤动物的功能,介绍了土壤动物与其他生物的互作、地上地下的生态学联系、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等热点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一门新兴科学,主要研究生态作用和生态过程中能量平衡及碳、氮、磷等多重化学元素的平衡,有机统一了生物学不同层次(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生态系统以及全球尺度)的研究理论。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和植物的碳、氮、磷比例关系可以表征生态系统的养分限制状况以及有机质的分解程度及其对土壤肥力的潜在贡献等。主要综述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概念、起源及研究简史,重点概述了陆地生态系统(主要为草原生态系统)中土壤与植物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口的急剧增长,水资源匮乏及土地沙化等自然灾害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问题.通过对章古台沙地2种典型生态修复模式即林果药、林果草模式土壤生态系统演变效果的定点观测研究,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分析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意在更好的说明两种生态修复模式的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林果草生态修复模式土壤改良效果好于林果药模式,林果草模式土壤含氮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系统健康为基础,提出了评价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体系、指标和健康指数.从结构、功能和响应3方面选取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水资源量、劳动力集约度、耕地占土地面积比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等20个指标,构建了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均方差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在流域尺度上对左江流域8个农业生态区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处在"较健康"状态的是上思和凭祥;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是宁明、大新、龙州、扶绥、天等和江州区.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排名次序为:上思凭祥宁明天等大新扶绥县龙州江州区.  相似文献   

18.
红壤丘陵区生态系统恢复土壤理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千烟洲试验站为例,通过对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养分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环境化学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丘陵生态恢复有重要影响,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是改善土壤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云阳县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建设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经济,消除贫困,通过对云阳农业生产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本文评述了云阳县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潜在的生态危机,最后,从农业生态经济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农业环境,持续发展云阳地区农业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土壤类型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肥力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土壤生态系统和土壤微生物的利用、土壤资源和土壤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初步探索了土壤地理学与土壤微生物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出两门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