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渤海南部A油田处于该区域外输枢纽位置,负责将该区域所有油田和部分渤海西部油田的原油汇集输送至终端处理厂。该油田共配备6台外输泵,由于新油田的投产和老油田的挖潜都使得原油外输压力不断增大,严重制约着整个区域的原油生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试验,将减阻剂注入A油田原油外输海管,并优化改进减阻剂的注入手段,有效提升了同海管压力下的原油外输量,缓解了外输压力,保障了外输稳定,对于海上油田的原油外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庆哈输油管道中一站经过改造将原来的直接加热管式原油外输加热炉更换为双盘管相变式真空加热炉,有效地解决了站内存在的问题。真空加热炉以其安全可靠、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必将成为油田日后传统加热炉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3.
"蜜蜂式"开发模式是海上边际油田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移动式采油设施进行海上小油田的开发,移动式采油设施可以在多个油田重复利用,从而有效降低油田开发投资。原油外输是海上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介绍海上边际油田"蜜蜂式"开发模式及其原油外输方案现状,然后根据国内外常用的系泊及外输技术——多点系泊、单点系泊、动力定位等,探讨"蜜蜂式"开发模式原油外输方案优化思路,利用动力定位穿梭油轮进行移动式采油平台的原油外输,不需要固定的系泊设施,最能体现"蜜蜂式"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4.
杨秘 《天津科技》2022,(3):61-64,70
随着渤海某油田原油产量大幅攀升,处理后原油通过提油轮靠泊外输运送频率也相应增加,需降低外输频率保障有序生产,同时避免因未能及时外输造成油田限产或关停的风险.拟采用现有外输配套资源增加每船次原油输送量方法降低外输作业频率,从而缓解油田船舶资源、原油输送作业人员紧张局面,并节省船舶用油、规避不能及时外输造成限产或关停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张洋 《科技资讯》2011,(28):108-108
曙四联是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管辖的联合站之一,近两年来SAGD产出液进站后曙四联站内现有的工艺设施不能满足其要求,外输原油含水不达标。因此需要对曙四联站内脱水工艺进行改造,以满足曙四联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穿梭油轮在现代海洋原油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艏装载系统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原油串靠外输过程中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海洋原油外输作业多采用船舯软管外输方式,与艏装载系统的船艏输送相比,存在一些局限性。针对南海东部地区船舶使用原油外输艏装载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从介绍艏装载系统船艏输送的作业流程出发,通过与国外传统穿梭油轮的艏装载方式相比,提出一种新型卧式艏装载系统布局方案,优化艏装载系统的结构,为穿梭油轮艏装载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世纪号FPSO是渤海湾首例服役的15万t级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其外输滚筒上配备有外输软管应急释放系统,可在紧急状况下将整条外输软管应急释放到海中,防止原油泄漏和软管损伤,降低原油外输的安全风险。针对现有应急释放系统存在的故障,通过现场调研后进行应急释放系统优化改造,消除了故障且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8.
张斌 《天津科技》2015,(2):38-41
外输泵合理选型对海上原油处理及外输系统至关重要。结合渤中34-1油田调整及油田总图,通过应用HYSYS软件及方程计算,并对外输泵的流量、扬程及汽蚀余量等参数进行优选,同时通过对外输泵结构形式的对比分析,得出中分式多级离心泵更适合海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海上中心平台中,原油外输泵的选择对海上中心原油往外输入非常重要,其设备的选择能够对海上油田群的正常运行以及安全生产具有实际意义。在该文研究中对原油外输泵选型在海上中心平台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且对原油外输泵的设备选择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研究中以国内某海域油田中心平台外输泵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对外输泵近些年运行情况给予评估,对其能够进一步得以节能减排、切割叶轮以及就减少叶轮级数等方法改善泵之前使用的效率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海上原油外输泵的应用上提供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原油处理工艺设备的信息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这对原油集中处理站的工艺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真正的减少设备故障并且充分的发挥设备的使用效能,从而保证设备运行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石油企业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而对工艺设备的完整性管理就是实现这一目标很有效的方法。本文便对原油集中处理站工艺设备完整性管理的定义以及原油集中处理站工艺设备完整性管理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原油集中处理站工艺设备控制与管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胡庆油田原油集输现状胡状、庆祖油田原油集输的发展经历了单井集油(原油单拉)、选油站集中处理(单井原油汇集后罐车拉运)、密闭收集阶段(单管密闭、排状井网“串型”流程及“米”字型井网“小站”流程,即单井进计量站集中计量、联合站集中油气分离、脱水处理的集输流程)。在密闭收集阶段,胡庆油田的集输工艺设备、加热保温方式、处理工艺和设备等都得到一定提高。近年来在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后,节能降耗成为油田开发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油气集输流程和集输处理工艺、设备更为突出地强调高效节能,油气集输处理技术进入高效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南油田破乳剂主要是以复配为主,油田使用的原油破乳剂BP-169和SP169对高含聚合物的破乳效果较差的情况,采用三组分复配法研制了水溶性低温高效破乳剂Pel-01.室内对比评价表明:Pel-01在脱水率、脱水速度、油水界面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BP-169和SP169.下二门联合站6d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Pel-01破乳剂破乳效果明显提高,投入使用后平均每天可减少加药量20kg,而且指标均达到外输原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小型边际油田开发的经济性,对于位置相对独立边际油田的开发,其原油外输方案多采用穿梭油轮进行外输。动力定位穿梭油轮因其操作简单、安全、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将动力定位穿梭油轮应用到边际油田开发的外输方案中,详细介绍了穿梭油轮动力定位等级的确定和外输方案的设计。经研究论证,为了满足海上边际小油田的开发需求,穿梭油轮设定为5,000吨级,动力定位等级为DP-2,动力定位系统推进器总功率为3,800,k W左右。  相似文献   

14.
在原油的管道输送过程中,输油距离较大,在从井口到集输站的过程中,输油压差受井口油套压及管线承压能力的限制,对粘度较大的原油,容易造成外输堵塞,而原油中含有油、气、水三相,常规泵类无法实行中途补压。混输泵利用机械原理,能对油、气、水三相实现混输,达到增加外输压差,使外输容易的目的,而且降低了井口回压,利于油井生产。通过在KJ6高粘度原油生产流程中的应用,对今后长距离、高粘度原油外输起到了很好的先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河南油田破乳剂主要是以复配为主,油田使用的原油破乳剂BP—169和SP169对高含聚合物的破乳效果较差的情况,采用三组分复配法研制了水溶性低温高效破乳剂Pel—01.室内对比评价表明:Pel—01在脱水率、脱水速度、油水界面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BP—169和SP169.下二门联合站6d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Pel—01破乳剂破乳效果明显提高,投入使用后平均每天可减少加药量20kg,而且指标均达到外输原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原油外输泵是海上采油平台的关键设备,外输泵的稳定运行对油田稳定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的启动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不能通过现场和中控及时查看外输泵的电气参数,给启动过程的把控和使用过程中的监测带来了不便。从深层次来看,平台中控不能有效、及时地监控关键重要设备的参数变化情况,也存在设备运行安全隐患和导致设备的故障率增加。通过选购多功能表对中压盘设备进行优化,实现了原油外输泵电气参数远传中控显示,解决了中控无法实时查看外输泵电气参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pipesim模型建立了站外集输管网模型,对其中井口产物数据及管线输入设置进行了说明,并根据pipesim模型模拟结果探讨了计量站集输半径与管辖井口数量、计量站至集中处理站距离等的关系,得出计量站离集中处理站的距离越近,其集输半径越大,可接入的井口数目也越多,结合其关系数据表,从而为该油田未来站外集输管网扩建及新建提供依据,根据模拟结果也探讨了投产初期管线内流体的低速腐蚀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延长测试平台作为延长测试设备,为油田开发提供准确的参数,确保油田经济效益。为降低油田生产操作费用,需要增加原油处理系统对采出液进行处理,待达到合格原油要求后进入原油舱储存待输。鉴于延长测试平台的特性,针对试采油田油藏产能、原油基本性质等基础数据,确认延长测试平台原油处理系统要求及能力,并制定了工艺专业设计原则。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工艺方案分析比选,最终确定最优的高效原油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联合站输量受单井生产动态、前级运行效率、自身处理能力等多因素的影响,且输量变化一般具有高度的非线性.混沌对确定性系统的伪随机性,探索联合站输量时间序列是否具有混沌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相空间重构基础上,采用G-P算法提取中原油田某联合站60个月的月输量时间序列的关联维.研究发现,联合站输量时间序列饱和嵌入维和吸引子分数维分别为9和8.44,表明该联合站月输量变化具有混沌特征且该联合站系统模型化研究所需的最小变量数目为9,为系统数理模型建立,特别是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层节点数设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含聚合物油泥对原油稳定性及油品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渤海油田某一区块为例,采用把油泥加入到脱水合格的外输原油中,通过海底管道输送回陆地的方法来解决海上油田含聚合物油泥处理问题,并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利用测定乳状液颗粒粒径、Zeta电位、电导率的方法以及自然沉降法确定含聚合物油泥在原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对加入油泥之后原油以及主要加工产品的性质进行分析,考察油泥的加入对原油基础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输原油中最大可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含聚合物油泥,不会产生油泥沉降堵塞海底管道的问题;加入0.5%油泥之后的原油黏度降低,流动性增强;减压渣油收率增加15%,15℃时延展度大于150 cm,渣油抗低温性能增强,有利于生产抗低温型重交通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