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秀梅 《科技信息》2007,(18):203-203
《诗经》中无论是史诗、祭祀诗,还是宴飨诗、爱情诗、怨刺诗、思妇诗等,几乎情感的每一次和谐和冲突,都有道德相伴随,最终个人意识和情感回归理性社会,遵循礼的约束,而同时这不是对个体意识与权利的抹煞,而是用礼乐、美食、声色为表象来体现一种内在的温和的道德感召力,从而达到"上以风化下,下以讽谏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等级、隔阂和仇恨。最终达到君臣思想一致、道德伦理的实现及情感的理性回归,然这也是治国之根本——治心,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套中人》的创作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藩篱,具有较为鲜明的现代意识。"套中人"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集中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危机和人生的困境,表现了社会对个体的人的异化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  相似文献   

3.
塞缪尔·理查逊的道德小说《帕梅拉》中塑造了具有坚定贞洁信仰的女性帕梅拉。他通过意识差异、融合而引起的矛盾对话反映帕梅拉的女性美德自省,并利用大众阅读后产生的心理共鸣进行道德说教。具有女性意识的帕梅拉的自我塑造及自我提升过程反映了的中产阶级上升论及关怀女性的道德论。  相似文献   

4.
张晓芬 《科技信息》2011,(25):I0424-I0424
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交融,意识多元性,价值取向多样性的社会。在这种状况下,主流价值取向的尚未形成使个体的自我诉求往往凌驾于基本的道德底线上,这种凌驾的极度膨胀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空洞化,直接威胁到社会和谐的发展。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由此而成为一个迫切和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交融,意识多元性,价值取向多样性的社会。在这种状况下,主流价值取向的尚未形成使个体的自我诉求往往凌驾于基本的道德底线上,这种凌驾的极度膨胀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空洞化,直接威胁到社会和谐的发展。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由此而成为一个迫切和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有其理性的一面,讲求科学的一面,这极大丰富了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思想内涵,促使人们加强对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层次的关注,而非囿于在文艺作品中对人类和自然之现实与未来世界的感性挥洒与落托不羁的想象。雪莱认为理解世界的力量来源于人类的官能,改变世界的力量大多来源于科学与艺术。没有道德意识,没有成熟的想象所带来的共鸣,科学将成“无风之帆”。  相似文献   

7.
“自我意识”并非“为我”意识或“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而是指人的意识对意识活动本身的认识,是精神自我矛盾、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使人具有我之为我的特征,在他的所有活动中显示出人的心理的主观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个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会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年龄期。在这个年龄期,学生的正常的精神发展,取决于他在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在集体的关系中,在智力生活和劳动中,在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十日谈》和《聊斋志异》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十日谈》中的悲剧女性强调个人独立与尊严 ,肯定个体价值 ,主动积极地追求自由人格理想 ;而《聊斋志异》中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意识往往被纳入伦理的心理结构之中 ,肯定群体价值 ,其人格主导特征是人伦道德型的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小说里总有一个个时代的印记。“计划生育”就是印在小说《爆炸》和《蛙》上的时代标签。《爆炸》是对一个社会问题的“自我”记录,《蛙》是对几个时代人文精神状况的深沉拷问。从《爆炸》到《蛙》,是从个体事件到社会事件,从个人存在到时代风貌的深化和延伸。  相似文献   

10.
郑斌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Z1):92-93
本文探讨<水浒传>中英雄人物从个体到群体再到集体的价值实现过程,以及人物借助于梁山这一作为"集体"形式的社会组织,如何实现其价值.侧重点在于宋江如何实现、维护梁山这一组织形式.通过宋江对梁山经营的分析找寻<水浒传>中英雄人物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个体道德意志是指个体按照内化的社会道德要求与原则自主地确立道德目的,并以此目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它具有目的性和调节性两个特点。道德意志品质的差异导致道德行为的不同:道德意志的自觉性使道德个体自觉确定道德目的,选择合适的道德手段;道德意志的果断性使道德个体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又合理地作出道德决断;道德意志的坚韧性使道德个体在行为中坚持决定,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实现预期道德目的;道德意志的自制性使道德个体自觉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道德言行。这四种道德意志品质确保道德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整。  相似文献   

12.
蒋萧 《科技咨询导报》2014,(15):231-231
小说《紫色》描述了女主人公西丽从麻木。觉醒。抗争到独立的心灵历程,揭示了处在父权制社会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通过互相帮助从自我迷失到自我建构的主体意识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13.
技术形成与技术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决定论对技术形成的解释造成技术伦理主体缺失,但在技术应用阶段转向技术个体伦理又面临诸多困境。从SST研究出发,关注技术发展涉及的诸多社会冲突,面对复杂的道德关系,技术社会伦理成为化解冲突危机的理性力量。我们需要培育和运用一种以个体伦理与社会伦理相结合为内涵的道德实践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康妮,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反抗旧的伦理观念,勇敢地争取个体解放,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的一个女性形象。但是,康妮到最后真的实现了自我了么?本文就从这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镜花缘》对异国形象的描写丰富多彩。海外诸国在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及两性关系等方面与中国迥然不同,但是,联系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对作品中的他者进行形象学分析时,却发现作者对海外诸国的认识只是当时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尽管这些异国形象形态各异,但在本质上却是当时中国的一种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6.
河南作家南飞雁的中篇小说《红酒》《灯泡》《天蝎》属于官场小说的范畴,南飞雁的小说应读作"官场"小说,更应读作官场"小说"。人物命名的符号化使小说成为一种寓言式书写和隐喻式表达,其要表达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官场空间和生活于官场的人们对权力追求的集体"有"意识。作为官场"小说",南飞雁有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话语方式,小说隐含作者的道德倾向和价值取向影响了叙述者,隐含作者与叙述者一起对受述者、隐含读者和读者产生影响。小说通篇采用自由间接引语的话语方式,使叙述者主体与人物主体有融合的趋势,在融合中让读者体官道、悟人道。读南飞雁的官场小说,还应该对小说的语言魅力给以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女性解放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美籍华裔妇女具有双重文化,两种文化在她们的身上兼融和冲突,也带给她们身心的双重压力。对她们而言,要么在压力下消沉,要么在冲破精神桎梏而接受挑战。《女勇士》中所描写的女性选择了后者,她们通过自我认识和努力奋斗,实现自我的精神解放。笔者剖析《女勇士》中的六位女性,叙述了她们在美国社会的生存状态和主体意识表现,揭示拥有现代父权制思想的美籍华裔妇女在美国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抗争精神。她们是建立女性意识的斗士,是妇女解放的英雄。《女勇士》为女性解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式。  相似文献   

18.
公平对个体道德养成的激励--公平理论的道德践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主体一向以无私性为人们所称许,然而,在个人正当利益日益受到尊重的今天,主体的道德奉献客观上应该得到公平的回报,各主体之间道德回报与道德奉献的相对平衡将使道德主体产生公平感,并形成激励力量,激励其进一步的道德践行。为激励个体的道德养成,又不失道德的本性,社会应建立公平的道德回报机制,并通过树立榜样引导个体选择社会比较的适当参照系。  相似文献   

19.
袁爱荣 《科技信息》2010,(20):I0058-I0058
市场经济条件,当代大学生利益现呈现多元化趋势,个体意识增强,功利性增强,出现了否定传统价值观和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的倾向.他们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徘徊,在多元的道德选择中游弋,人格出现缺陷,需引起各方面关注,采取对策,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引导,完善其人格,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的《悠悠岁月》将照片和影像资料作为回忆的叙事代码,“超个人”地撰写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集体记忆。作家把自己看作一个民族志的样本,站在社会结构层面去探索历史事件给个体带来的影响。这部“社会自传”是安妮·埃尔诺对自己进行民族志研究的成果,也实现了文学与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