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5月26日北京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事业.自17世纪的科学革命开启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以来,人类创造的科学知识体系,科学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以及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方法和规范,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之一.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代社会,卓越的科学是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思想源头,是促进社会繁荣昌盛、引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科学正处在走向卓越的新起点.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学习借鉴和艰苦探索,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现代科学体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2.
<正>能否利用这种发展规模经济的能力来创造一个既利于人类又利于其他物种的未来呢?一直以来,人类社会都是通过改造环境来维持自身延续。从茹毛饮血到农业文明再到全球供应链,人类社会演化出了前所未有却可以改变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和气候的能力。如今,政治与经济的起伏跌宕也会像天气一样影响地球生态。尽管人类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相关性和互相依存性,可维持人类和其他物种生存的社会设置、发展过程和基础设施仍然如过去一样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2004,49(7):709-709
<正>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里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稳定性差,经济过程与生态过程的协同性低,对人类和自然的干扰反应敏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毅 《自然杂志》2000,22(2):73-80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而过早地走入了自然生态惨遭破坏、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本文试图抛砖引玉,敲响警钟,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及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正>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国处在污染物集中爆发阶段,各类污染物治理迫在眉睫.环境催化就是一种将环境工程与催化技术相结合的污染物控制科学与技术.环境催化是环境科学与催化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人类社会曾目睹了三次经济转变,第一次是工业革命,随后是技术革命,之后是全球化时代。现在人类正面临着另一次巨大变革,这就是绿色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7.
吴波 《科学通报》2023,(11):1284-1285
<正>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对干旱、半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加剧了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自然灾害和贫困的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19年,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5737×106km2,占国土面积的26.81%[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已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道路,遏制了荒漠化扩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姬扬 《自然杂志》2023,(2):155-156
<正>20世纪是物理学的时代,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新物理学不仅带来了物理学的革命,更是开辟了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新战场,其中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半导体科技带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了。然而,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时间改变了一切。仅仅40年前,中国教育流行的口号还是“学好数理化,  相似文献   

9.
《知识就是力量》2014,(4):14-15
正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1969年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建立发展至今,网络凭借着开放、共享、平等、协作的特质,把全世界连接在一起。今天的网络已经渗透进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融进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和思维。今后,互联网仍将继续推动我们的生活,继续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继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0.
历史翻开了1998年新的一页,我们仿佛已经听到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的脚步声。21世纪将是怎样的情景?我们充满着美丽多彩的幻想,我们瞻望着美好明天的到来。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已能从自己的身边看到一条通向未来的清晰的路径:新的科学革命引起新的技术革命;新的科技革命导致新的产业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又促使了生产方式的革命,并最终推动了人类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我们应怎样迎接以科技为主导的21世  相似文献   

11.
<正>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地球的"近邻"。从20世纪开始,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就从未停止。"火星人"一说曾风靡一时,它暗示着人类坚信地外生命的存在。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与地球最相似、最容易探测和研究的行星,通过研究火星大气的演化过程,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地球环境的变化趋势,对人类保护地球环境、从而在宇宙中永久生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将信息数据称为全球经济的"新油"是一种普遍说法,数据科学家是能够在全球经济中提取、精炼和配置这种具有战略价值能源的人才。人类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技术,导致了经济、社会和产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蒸汽机的发明开始了人类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化大生产的重要转变;化石燃料用于发动机及装配线等创新工业生产的模式迅速扩大了生产的规模;数字化革命更是显示了计算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一直处于变革之中。早在20万年前,人类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开始了农业革命,农场和小型社区逐渐发展起来。18世纪,我们开始了工业革命,通过一些设备来运输材料等,这场革命对社会、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今天,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信息革命,这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这些变革正在加速进行,每一次革命的速度都是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工业社会开始向信息社会过渡,并由此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这是人类自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来进行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其基本特征是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给各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将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是无形的财富,它是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甚至个人的战略资源,这种观点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变得十分重要,找到需要的信息就成为必须学会的技术,搜索引擎便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跨境生态安全与国际环境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大明 《科学》2007,59(3):14-17
生态安全涉及到国土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水安全、食物安全、人类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多方面。跨境生态安全,涉及到国家之间或国际区域之间的共同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涉及国家主权而成为敏感问题。全球化趋势使世界发展日益互相依赖,经济和跨境生态问题上升为国际区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思想界,达尔文革命是继哥白尼革命之后的一次最深刻、影响最久远的革命;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人类的世界观。诱发这一革命并驱动它不断前行的主要引擎是几个伟大的科学猜想以及人们对这些猜想执着的求证。达尔文之前的拉马克猜想初步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尽管达尔文及其后继者的几个猜想正使进化论日臻完善,但革命远未成功。  相似文献   

17.
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增长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把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视为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了生态经济系统的性质。应用生态系统理论提出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人类依托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大大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现在离下一世纪只有3年时间了,即将到来的21世纪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各围的政治家、企业家和科学家已做过许多预测,虽然说法不一,但有一个基本点是共同的,这就是:21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世纪,特别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迅猛发展,并在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中叶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第  相似文献   

19.
计算的未来     
当我们把技术更多地集中在人们的需要上时,也许我们能对未来许下一个更大的愿望:前三次社会经济学革命都是建立在具体事物之上的──农业革命的犁、王业革命的动力机和信息革命的计算机。现在可能是世界考虑第四次革命的时候了。这次革命不再针对事物,而是针对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我们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开启的2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仅仅是一个开始,涌动的暗流正酝酿着更加波澜壮阔的诗篇。未来,会是怎样?渗入血液的革命性颠覆SPECIAL REPORT自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信息技术革命是又一个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变革。如果说公路和航海的出现,把人与人之间相对连接起来,互联网的出现,则是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连接起来。人类生活和社会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无纸化社会和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的场景,互联网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