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产生并发展于20世纪后半期的两大思想流派。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为分析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人与自然的等同性,认为人与自然存在的价值在于在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功能。二者分歧在于,走进人类中心主义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方法论的西方二元论与东方单元论。他们都仍执著于人类、自然组成的对象世界,而未意识到所有对象世界都是意识人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如此这般显现、设定、建构、生产和创造出来的,都不可避免具有历史局限性。因而,意识人类应根据现有的实践认识水平,认真地去修正、完善已被显现、设定、建构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地去显现、设定、建构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切不可将任何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绝对化、固定化、模式化。  相似文献   

2.
"价值的颠覆"是由西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进程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思维模式,影响和制约着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伦理价值的整合,使生态伦理研究陷入"两难选择"处境。在人类历史的嬗变中,生态伦理与现代性内在关联,突破"价值的颠覆"框架思维模式,凸显生态伦理的整合价值,消解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对立,为保护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价值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是对人和自然界价值论地位的三种确立方式。人类中心主义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否定性的关系;自然中心主义是人与自然界之间肯定性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则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界之间只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对立统一之合理的“度”或“点”在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它是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女性主义在环境伦理学中的应用灵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人类的急功近利,人们毫无顾忌地向自然索取满足自己急剧膨胀的欲望所需要的一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它的灵性根源,认为地球和自然是女性的,地球孕育了我们,并且主张从"自然灵性"出发注重整体性,关注自然界的整体利益.尽管生态女性主义还有其理论上的缺陷,但其思想本身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康的生态系统既是自然生命力的根本,也是人类经济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各类生态系统主要在人类活动的干扰驱动下,系统的基本功能已严重紊乱或消失,供给功能也已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或丧失,但已普遍地流行“生态系统危机综合症”(ecosystem distress syndrome,EDS.)。危害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本文针对生态系统所患“生态系统危机综合症”,提出了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以及保护、治理、建设和管理不健康生态系统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哲学:哲学当代创新之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环境哲学缘起于人类对自身当代生存状况与未来命运的忧虑和关注,人类生命中自然意识的觉醒以及人类文明范式的当代转型的科学基础与文化背景中。对于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及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非生物的关系思考和研究,生态环境哲学可在吸收与转换现代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的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而进行哲学当代创新。这种创新意味着哲学范式的一种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自然之死与人类世界观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自然之死必将导致人类之死,而引发自然之死——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广泛传播,人类中心主义得以立足的价值根基是主体性原则统治下的主客二分的世界观,要避免因自然之死导致人类提前死亡的悲剧发生,就必须在人类世界观上实现根本性转变,而海德格尔、莫尔特曼对现代文化的深层信念所做的批判性反思.为人类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一个前进道路上的路标。  相似文献   

8.
自然伦理不是把自然物作为"伦理主体"所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而是把自然物作为"伦理对象"而实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自然伦理最终要落实在人对自然物的审美活动之中.自然伦理的本质决定了自然伦理的辩证法:人与伦理法则的契合是这一辩证法的逻辑开端,它必然扬弃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伦理,从而实现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各自在对方中完成自身.  相似文献   

9.
卡逊反对人类过度干预与破坏自然,让自然通过其内在机制达到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是其自然主义诉求的真实写照,对人类环境知识短缺与功利傲慢自然态度的彻底揭露,其公平正义持续的环境道德观念是古老观念与现代思想的有机结合。《寂静的春天》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于自觉推崇和积极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认知范式,特别是整体主义和谐的生态思维方式,因为"在自然界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东西"。为此卡逊钟情于生物控制优先的全新技术理念和经济环境共赢的绿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7):106-110
支持工业文明的科学是现代科学,它是还原论的,还原论设定自然事物是线性的,即复杂事物可以归结为其各部分之总和;现象是杂多而变动的,但决定着现象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掌握越来越确定,从而对万物的控制越来越确定。现代科学思维有其致命盲区: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这种思维方式与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是一致的,它支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量子力学与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非线性科学是一种新科学。新科学承认自然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也承认人类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它反对征服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科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