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烨 《华东科技》2008,(6):70-71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将"促进区域协渊发展"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然成为我国现阶段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需要通过城市间的区域协调、市域内的城乡统筹、以及空间规划资源的整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然成为我国现阶段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需要通过城市间的区域协调、市域内的城乡统筹、以及空间规划资源的整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浅析————以广东河源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河源市为例,在分析市域绿地系统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绿地系统的规划问题,认为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应尊重自然,突出“山水”的整体环境特色,并注重城乡绿地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据此,文章从宏观上确定出“绿廊为轴,碧水为心,绿林为核”、“两心,三圈,四廊,多核”的市域绿地系统总体结构框架;在中观层次上,通过城市绿楔导向、市域绿色通道、滨水绿带等绿色廊道规划,结合宏观绿色生态环境的背景,重点突出城市与乡村绿地系统的联系,既彰显地方特色,又促进城乡绿地一体化.从而,实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促进大环境绿地系统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依然很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统一城乡发展规划,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和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面向城乡互动的扬州市域空间结构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级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主要内容是以协调城乡关系为主线展开的.以江苏省总体空间结构优化为背景,在分析扬州市域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扬州市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具体途径和措施:依托发展轴线,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格局;优化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建立网络状交通系统;优化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城乡关联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城乡关联发展的科学评价,为河南省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判模型及区域比较分析进行定量研究。结果省域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关联发展水平与3省经济发展水平一致,河南省城乡关联发展水平最低;市域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乡关联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降低的趋势。结论发展经济和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提高河南省城乡关联发展水平的两个主要方面,同时还应加强城乡自然基础、基础设施、城镇体系及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城乡联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乡收入比指标,选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分类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所辖市、县两个尺度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时空分异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序变化上看,市域和县域的城乡收入比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县域的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虽然始终高于市域,但两者变化情况类似,均为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2)从空间分异格局来看,市域以较低和中等城乡差距区为主,而县域则以低和较低城乡差距区为主,但近年来均是较低城乡差距区逐渐占主导.(3)从空间自相关角度来看,市域尺度的Moran's I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近期呈现负相关;县域尺度的Moran's I指数与市域尺度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从关联类型上看,市域和县域都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但这两种显著关联区数目逐渐减少,近期,市域尺度上仅北部存在一个显著LH区,而县域尺度上四种显著类型区集中分布于中部以及北部,但集聚性较弱.通过对辽宁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地域单元之间空间联系研究,可为辽宁省及类似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格局的调整与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数字图书馆推进图书事业的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当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发展极不平衡等主要问题,并且指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障碍在于我国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鸿沟.阐明了我国城乡统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提出了通过城乡共享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逐步缩小城乡信息鸿沟,促进我国图书事业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9.
县域尺度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是典型农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依据,基于熵值法和Arc GIS技术对河南省159个县域单元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量化测度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地域差异大、空间分布不均衡,粮食主产县区及农村县域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低,人口及经济要素与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密切相关,与生态环境建设、社会服务条件及传统农区功能定位一起,共同驱动典型农区的县域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最后提出促进欠发达农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要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促进生产新发展.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构建发展新机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制度创新,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以培育一代新型农民为重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相似文献   

11.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具有依托性、聚集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发展楼宇经济,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楼宇经济,要把握四个原则:共识共为原则、多方互动原则、科学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要突出四个重点:总部经济、都市工业、产业链、招商引资;要搭建四个平台:政策平台、服务平台、环境平台、文化平台。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的在于是否能够立足自身的特色,选择优势行业,形成"雁字型"的发展态势。上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如果能够抓住"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黄金发展期"的良好机遇,以涟漪式聚集性的发展模式,创新旅游业的集群品牌,那么打造全国旅游强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徐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发展的基本原理,从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入手,在分析徐州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强化基础设施及生活、化设施建设来促进徐州城市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并不仅仅在资本、技术、劳动力上的差异,最基本的差异是制度。制度是第一生产力,是推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因素。可见,制度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地区体制转轨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欠发达城市在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与发达地区的改革进程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5.
总部经济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但有其形成机制和职能划分。虽然延吉市发展跨国公司或上市公司总部经济的条件不具备,但在延边自治州和延龙图区域内具备发展地区总部经济的条件。应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推进延吉市地区总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计划经济条件下确定的山西省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总体发展战略导致全省环境严重污染,资源与生态严重破坏,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山西省应重新认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制定“新能源现代轻化工基地”的总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以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区周口市为例,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其现状,基于因地制宜、求实务新、高效发展的理念,探讨了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宜宾市经济发展综合优势分析及战略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市地处川、滇、黔、渝4省市结合部,经济区位条件优越,是长江产业带西延的最优增长极。区内资源配套组合优势明显,开发利用潜力大,是宜宾市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宜宾市支柱产业迅速崛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未来宜宾市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应以建设大基础为突破口,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开放型区域经济,实现经济总量超常规、跨越式增长,加强地区间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9.
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阐述了对生态经济的基本认识,结合长治市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市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认为长治市作为中部资源型后发地区应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从布局规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科教兴市等方面提出了长治市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旅游发展时,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不容忽视.厦门作为国际化花园城市、经济特区,既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也需协调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运用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度计算模型,对厦门市2005~2009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市近年来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并由中度向良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