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备3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并运用常规方法进行表征,讨论配体的特征骨架、空间配位方式和氢键作用对超分子形成的影响.以实验证实,从分子设计,通过分子自组装,是合成具有超分子结构配合物的有效途径.同时培养出化合物的高质量单晶,解析了晶体结构,分析和探讨了超分子配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苯甲酸4,4'联吡啶铕镧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以苯甲酸和4,4'-联吡啶为配体,铕和镧为中心离子的超分子配合物.在波长为288 nm紫外光激发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铕(EuL3,L=C6H5COO-)具有较强的荧光,用4,4'-联吡啶连结铕配合物和镧配合物(LaL3),形成超分子配合物(EuLaL6L',L'=4,4'-联吡啶)后,其荧光强度可数倍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吡啶二酸作为配体,合成了分子间形成弱相互作用的铜配合物,即通过氢键连接成了超分子体系并具有新颖的层状三维结构。以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室温及低温ESR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例新的超分子配合物——5-硝基水杨醛缩乙二胺双希夫碱钴(Ⅲ)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配体采用四齿螯合的方式与金属钴离子配位,配合物结构单元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构筑得到了配合物的超分子网络结构.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含N、O配位原子的吡啶基多齿异烟肼Schiff碱配体(2-pyridylcarbaldehyde isonicotinoyl hydrazone,L1).通过分层法,以L1作为配体与Cu I在不同的溶剂条件下合成出含不同溶剂分子的超分子异构体配合物[Cu2(L1)2I·5H2O](1)和[Cu2(L1)2I·2DMF](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单晶衍射结果对几种配合物的组成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和2中,为了满足分子中电荷的平衡金属铜原子均以混价CuⅠCuⅡ的形式存在.在配合物1和2中发现溶剂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对于配合物异构体结构的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起着模板的作用.本文还通过热重分析研究探讨了这两种互为异构体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1,10-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phen)(SO4)],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 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8936(10),b=13.8468(9),c=7.0223(5),β=108.5340(10),V=1373.09(16)3,Z=4,R1=0.02942,wR2=0.0833.晶体解析表明化合物中的铜离子与phen配体的两个螯合氮原子配位,并在硫酸根的桥连作用下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相邻链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水热条件下合成新的超分子配合物——5-硝基水杨醛缩乙二胺双希夫碱铜(II)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采用四齿螯合的方式与金属铜离子配位,所得到配合物结构单元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杂多核氰根桥联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分子配位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分子磁体的设计合成与研究成为近来最引人注目的课题。氰基桥联配合物以其独特的光化学和物理性质,使得它在该领域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良好铁磁性的氰基桥联配合物的不断出现,大大促进了氰基桥配合物磁性分子的合成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以1,10-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phen)(sO4)],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8936(10)A,b=13.8468(9)A,c=7.0223(5)A,β=108.5340(10),y=1373.09(16)A3,Z=4,R1=0.02942,wR2=0.0833.晶体解析表明化合物中的铜离子与phen配体的两个螯合氮原子配位,并在硫酸根的桥连作用下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相邻链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几种新近合成二氰基二硫纶.取代邻菲罗啉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研究了这类配合物在中见光区配体间的荷移跃迁现象带(LL′CT)与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本性,配合物构型配体上取代基电子效应及溶剂的关系,探讨了配合物电子光谱性质与结构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以2-吡咯甲醛和反-1,4-环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双(吡咯-2-甲烯胺)配体,然后与相应的金属醋酸盐或者金属氯化物反应制备配合物.通过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Ray单晶衍射以及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确定了配体的结构;介绍了其配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讨论了决定其金属配合物构型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其空间堆积方式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活跃的超分子化学领域,在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性质研究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依据超分子自组装与配位化合物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状况,紧密结合本研究组的近期工作和最新进展,分析探讨了氨基硫脲系列超分子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和组装,及其组成-结构-非线性光学性质,为后续新型功能性超分子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氯丙酮作为亲电试剂与对叔丁基杯[8]芳烃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制得杯[8]酮衍生物,并进一步合成了杯[8]酮衍生物与稀土镨、铕的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3C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热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固体配合物均为单核型分子,每种固体配合物都以2个杯[8]酮衍生物配体中的氧原子和中心离子配位,其中每个酮衍生物配体各以3个氧原子参与配位.另外,在两种固体配合物中,3个N,N-二甲基甲酰胺分子均以1个氮原子和中心离子配位.此时配位数为9,固体配合物呈对称的三冠三角棱柱结构.  相似文献   

14.
手性超分子组装是复合手性多功能材料的有效途径,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以纯手性三联吡啶氨基酸配体S-2(4-(2,6-di(pyridin-2-yl)pyridin-4-yl)benzylamino)propanoic acid(Htpy)和碘化汞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一个新的纯手性配合物[Hg2(Htpy)2(I)4]·2H2O(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在该化合物中,两个晶体学上独立的手性的单核配合物结构单元共结晶于同一晶体中.这两个手性的单核配合物结构单元各自通过配体Htpy的氨基酸基团间的氢键作用组装形成手性相反的一维螺旋链结构.  相似文献   

15.
手性超分子组装是复合手性多功能材料的有效途径,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以纯手性三联吡啶氨基酸配体S-2(4-(2,6-di(pyridin-2-yl)pyridin-4-yl)benzylamino)propanoic acid(Htpy)和碘化汞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一个新的纯手性配合物[Hg2(Htpy)2(Ⅰ)4]·2H2O(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在该化合物中,两个晶体学上独立的手性的单核配合物结构单元共结晶于同一晶体中.这两个手性的单核配合物结构单元各自通过配体Htpy的氨基酸基团间的氢键作用组装形成手性相反的一维螺旋链结构.  相似文献   

16.
基于配位作用以及配体之间的多种弱相互作用(如氢键、π-π堆垛作用等),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之间经自组装形成结构新颖、性能独特的金属—有机超分子配合物,本文主要介绍了配位化学和金属—有机超分子框架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三维超分子化合物[Cu(tzda) (phen)(H2O)]n(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phen为邻菲咯啉),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配合物中,与金属中心Cu(Ⅱ)离子配位的3个氧原子分别来自2个tzda2-配体酸根和1个水分子,2个氮原子则来自同一个1,10-邻菲咯啉分子,形成五配位的变形四角锥结构.由于tzda2-的桥联作用以及氢键和π-π弱堆积作用,配合物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对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0.6 V~ +0.4 V电位范围内,Cu2+/Cu+电对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是准可逆过程且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以2,6-双(2-吡嗪基)-4,4′-联吡啶为配体、邻苯二甲酸为辅助配体,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单核钴配合物[Co(dpb)(o-bdc)H_2O]·4H_2O,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此配合物进行了分析.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为单核钴单元,单核钴之间通过氢键的进一步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9.
超分子配合物-苯六甲酸钆(Ⅲ)的结构与性质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而形成的功能体系的科学。苯六甲酸作为一类多齿配体,在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反应中具有相当灵活多变的配位性质。无论主族金属离子象Ca、Al,还是过渡金属离子如Cu(Ⅱ)、Ni(Ⅱ)、Co(Ⅱ)、Y(Ⅲ)和Mn(Ⅱ)等都已有合成报道。苯六甲酸根阴离子作为一种多齿配体,通过羧基上的氧原子与金属配位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配合物。随着阳离子性质和反应条件的不同,苯六甲酸根阴离子上的6个羧基中的2到6个可能会失去质子,与金属离子形成多核链,进一步通过氢键连接成一维带状或二维层状的超分子结构。本文通过改良了的文献方法首次合成了稀土离子Gd(Ⅲ)与苯六甲酸所形成的三维网状超分子,并对其结构和性质作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随着超分子配位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分子磁体的设计合成与研究成为近来最引人注目的课题.氰基桥联配合物以其独特的光化学和物理性质,使得它在该领域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良好铁磁性的氰基桥联配合物的不断出现,大大促进了氰基桥配合物磁性分子的合成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