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制约了社会发展水平,导致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各种社会问题逐渐突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任务,而社会发展也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与调整产业协调居民收入、加强就业、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几个重要环节相衔接,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结合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就如何实现“三个转变”,推动南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西藏传统的以“输血”为主的外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入手,分析了西藏现有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配套体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措施,推动西藏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效转变,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本轮全球性经济危机昭示我们,经济发展要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本文从8个方面分析金融业如何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也是我国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七大报告中的一种全新提法,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农业发展置于更广阔、更深刻的背景之中,实现农业发展的整体思路由"增长方式"向"发展方式"转变,既是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初见成效,但效果并不显著。究其缘由,一方面受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阶段性发展条件和特征所限,另一方面也同我国缺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府激励机制密切相关。作为发展中大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在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制度前提下进行,这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地方党委必须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在这方面,江西萍乡作出了表率。一方面,它通过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经济的转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又通过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为经济的转型提供坚强的领导力量。与此同时,还通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经济的转型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正是通过上述努力,萍乡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根据对经济发展各利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指定一个较长时间内经济发展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处于纲领性、指导性地位,是编制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依据。我们党的经济发展战略,从提出到发展、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阶段。到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山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成为我国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战略指针,并被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充实、完善和发展。研究新时期党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对于实施时下方兴未艾的西部大开发,对于实观中国人民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研究邓小平的区域经济思想,对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及发展对策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就新兴产业的内涵、发展根源、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财政部门应充分调动自身优势资源,统筹各方力量,为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提供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部署经济建设时,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提法,也是十七大报告的重大亮点,体现了我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文章主要是从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科学内涵、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其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当今国际经济环境既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利又提出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7.
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主义与市场结合等方面,比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阐述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京杭运河与明代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明代京杭运河的浚通,促进了运河区域工商业的发展,进而导致一批运河城市的繁荣,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京杭运河给山东东昌府带来的经济繁荣为例,说明京杭运河的贯通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是紧紧围绕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而提出的,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既以一贯之,同时又具有重大突破性进展.不仅如此,它还开辟了从全人类发展的高度审视经济发展的新视野,为我国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北地区相邻的国家和地区地域广阔,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合作开发潜力广,且与我国具有特殊的地缘文化优势.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西北地区与周边相邻国家区域合作的特殊性.西北地区与周边国家合作的总体目标模式应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应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不同规模、内容、形式和范围的合作关系,在重点领域寻求发展途径.第二层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各自经济发展的新领域.逐步扩大双方的合作领域,从而使我国西北地区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力度更高一筹,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