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胡思乱想     
说来好笑,我们总是厌烦上一辈人老提以前的事,可不知不觉中我们也总是拿自己以前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热情与现在的学生比,越比较越觉得现在的学生不懂得珍惜学习机会,就越有“恨铁不成钢”之感,也就越难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对于学生的某些行为甚至觉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2.
赵小乐  吴瑕 《科技信息》2011,(11):I0312-I0312
毕业班学生的管理工作比日常管理工作难度大,压力大。因为学生面临毕业,他们在一年中都会有浮躁情绪出现,如何引导学生既要保证正常上课的到课率,又要让学生出去找工作(特别在最后一个学期)?如何提高毕业班学生就业率?这是我们做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最关心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班主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在毕业班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谈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以前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过多地运用了“接受性学习”,强调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现在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要求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选取那些更能体现探究过程的内容运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并把探究性学习延伸到课外去,做到课内课外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结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在于培养、激发学生兴趣,使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的培养,直接改变了学生对学习价值取向的认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提高。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以前自己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做法,用新鲜生动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逐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的方式,最终把学习语文变为自觉自愿从事的活动,形成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们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单一,问题不少。如学生和家长整天在“分数”的竞争氛围中,使成绩好的学生失去关心他人的热情,瞧不起分数比他低的同学。成绩差的学生因此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这种现象与我们现在构建的和谐校园很不协调。新课标为我们提出了数学这门学科的评价要求,“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些要求给我们指明了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那么,我们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全面、自主、和谐、有效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呢?  相似文献   

7.
人们大都知道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知道这一名言的人也一定同意这一观点。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像力等都会明显提高。目前,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课堂兴趣化呢?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学习语文的敲门砖,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学习倦怠已成校园中不容忽视之问题。通过对广东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整体学习倦怠情况较严重,男生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理工科的学习倦怠程度要高于文科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总体倦怠感比一、三年级更为严重。希望引起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运筹学的教学中,尽管培养学生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但前者比后者更难,也因而成为教学的瓶颈,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合作式学习是体现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智力上的)努力的教育方法,将“合作式学习”引入运筹学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发展,不同时期对教育有着不同的要求,新科标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特别是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给学生创造环境,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够最佳地接受和处理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学生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经过努力,有的学生效果显著,有的学生效果低微。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多对学习不知所措,他们既没有高涨学习兴趣,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感到学习是非常苦的事情。而其中一部分学生讨厌学数学、冷漠数学课。那么我们能不能创设一种学习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地学习数学课程呢?  相似文献   

12.
李泽胜 《科技信息》2008,(34):27-27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需要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要注意教给学生比知识更为重要的学习能力,本文就算机学科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谈几点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13.
刘力铭 《科技促进发展》2010,(4):243-243,242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在于:基于“学生主体”理念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软件平台的实现,将解决教与学脱节的问题,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扩展的问题上,提供“全天候学习”的基础。最后,在如何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上,借鉴网络游戏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在教学软件平台中学习,能及时得到学习成效的反馈,能及时了解学习进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也逐渐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学生不会独立地学习、思考问题、就不能吸收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只有学习者主动认知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去接受和扩展新的知识。构建和完善个人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个人认知体系。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他们主动学习探索,不断追求成功,其效果比老师的强灌式、强训练好得多。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其学习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六节“自由落体运动”,是在学生学完匀变速运动的有关知识后安排的。从问题情景来说,是学生以前没有学习过的,但从知识的内部联系来看,它是前面所学匀变速运动知识的应用.对这一节内容的处理,以前一般都采用讲授的方式,现在我们采用探索式学习法。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激发起浓厚的兴趣,从而发自内心地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生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强大动力,那么,这样的学习过程必然是充满热情充满活力的,令人身心愉悦的快乐之旅,这样的学习效果也必然是扎实有效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激发和导引,以便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地焕发出活力和朝气。  相似文献   

17.
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搞好英语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他们之间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只有激发了兴趣,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对所学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现在,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对学习失去信心,对这一问题一味埋怨学生是不公平的。造成这种情况,教师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是教师搞好教育,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一步。浓厚的兴趣的学生学习的动力,搞好这项工作,对搞好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它在解决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设计好每一个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发学生智力,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师生双边活动趋于和谐,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质疑的各种方法与策略,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途径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关键是个人学习兴趣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黄彦文 《科技资讯》2006,(20):222-222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