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的探讨很多是一种历史的考察,往往忽视欧阳修本人的哲学思想对“诗穷而后工”的命题的影响。本文着眼于欧阳修易学思想来看他的“诗穷而后工”的命题。从他的易学理论中“物极而必反”的思想,以及他在解释《困》卦时提出的“困极而后亨”的观点,来看“诗穷而后工”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是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的戏曲作家,根据唐人小说改编而成的“四梦”不是对前人题材的机械沿袭,而是推陈出新,汇入了极具特色的创造,与小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利用改编这种方式,在戏曲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充分表达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和审美理想,“四梦”所包容的内涵是唐代小说远不能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3.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命题,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又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上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但大多只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进行研究,忽略了“天人合一”的整体价值。本文从“天”、“人”范畴的内涵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向度来阐述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杜甫是中国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对他的认识是一个带有鲜明主观性的历史接受过程。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杜甫的两项影响深远的誉称即“诗圣”、“诗史”说具体的来源、内涵的历时性演变以及彼此的关联。这两项誉称的含义是不断变化的,唐宋时期,“诗圣”称颂的是杜甫的诗歌艺术,“诗史”肯定的是他的人格情操,而明清时期以及现代之理解恰恰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5.
“诗言志”向“诗缘情”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结合具体的文学语境来考察。先秦时,受儒家推崇的《诗》成为权威的话语资源。居于主导地位的“志”深化了其内涵。两汉诗论中介入“情”的因素,出现里程碑式的诗学理论《诗大序》,使走向“诗缘情”成为可能。亚魏晋时对诗歌本有了更清晰的把捱,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的概念,最终完成向“诗缘情”的过渡,从中也可以找寻到诗论发生变异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中国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对他的认识是一个带有鲜明主观性的历史接受过程。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杜甫的两项影响深远的誉称即“诗圣”、“诗史”说具体的来源、内涵的历时性演变以及彼此的关联。这两项誉称的含义是不断变化的,唐宋时期,“诗圣”称颂的是杜甫的诗歌艺术,“诗史”肯定的是他的人格情操,而明清时期以现代之理解恰恰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7.
“乡原”这个概念尽管在儒家典籍中并不多见,但是孔子在“乡原”问题上所持的意见却涉及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在“乡原”问题上的态度说明了孔子对人的内在心志与外在表现一致性的要求和期待,而对“乡原”的批判也是他的道德导向策略之一。他希望能够实现道德普化的世界却认为人的质素存在差异而加以区别对待,从而导致了其理论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论述 ,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总结历史经验 ,面向新世纪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在理论学习和探讨中 ,必须理解“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理论依据与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下中国哲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是“道德形而上学”,而其内在的缺陷——“超越”语丛的过密日益突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李泽厚提出“情本体”,试图解构过密的“超越”语丛。但“情本体”在解构过密的“超越”语丛时,自身也陷入一定的纠葛之中。在克服“情本体”内在的短板基础上,笔者提出“情理”论。首先从发生学的维度来解读“情理”,认为“情理”的渊薮是巫术性情绪、祭祀性情感。其次,从“情理”的维度,具体阐述孔子“仁”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无为而治”不仅是老子的重要政治理念,也是孔子的重要政治理念。区别于老子“无为而治”的自化、自育,孔子的“无为而治”内涵是以“德”化民,而以“德”化民的流行就是有道之世。通过对孔子“无为而治”这一政治理念抉发,重新解读孔子的政治思想,以期待深化人们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两课”教学中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要处理好不同教育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教师先行提高素质,切实提高质量,是“两课”教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证和关键所在。在“两课”教学中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要处理好不同教育教学形式和方式之间的关系,把认真搞好课堂集中讲授,作为“两课”教育教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2.
13.
纵观人类文字的起源,大多发端于象形。其他的古老文字如苏美尔楔彤文字、古埃及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等。或消亡或改为表音文字,唯独汉字继续在象形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完善,终于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汉字的象形字虽然只有360多个,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在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中起着稳定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在象形字的探究中,关键注意的是象形字的分类以及与指事、会意、形声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在建设中的"定位"和"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高校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输送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等方面起着不可缺少不能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健康发展,必须对自己准确科学地定位,用符合社会需要而且立足于现实条件的目标激励自己前行;必须追求更高的化品位,使自己更加具有高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全面改革教学环节,增强“两课”教学效果,是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抓住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改革,采取学习原理与阅读原、校内教育与“基地”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教师言传与以身作则相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两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翻译过程中“忠实”与“通顺”要兼而顾之,这在理论上说简单易懂,然而在翻译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却十分不易.提出翻译过程中有“愚忠”与“明忠”之分.“愚忠”是“死译”、“硬译”之法,会导致受众阅读过程不愉快、误读、产品滞销等不良后果,甚至会严重影响外宣实效.“明忠”则指在充分考虑译入语受众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忠实于原文形式并完美传递原文信息,或者在译入语生硬或受众无法接受的情况下采用忠实原文意义的翻译方法.译者要消除“愚忠”坚持“明忠”.  相似文献   

17.
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UGC)是一种由政府部门发起并给予财政拨款,主要通过资金划拨、审议、咨询、考试等手段干预大学教育活动的中介机构。很长时间以来,这种由“大学拨款委员会”这一政府与大学之间的“缓衡”机构来分配教育经费的方式,既保证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又保持了高等学校的自治特征。从法学的角度来透视该教育中介组织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演化能为我国教育中介机构的建立与健康运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提出“大欲通乎志”,而小欲则封于私。前者如汉高祖、魏武帝,后者如杜甫。大欲、小欲,都有一个升华过程,能得“一国之心”者,方可言“通乎志”。  相似文献   

19.
公办高校创办二级学院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创办二级学院会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有形资产的增值,但同时也使高校的无形资产面临着种种风险。本文将分析二级学院在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母体高校的无形资产产生的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以及在二级学院向独立学院转变中,应如何保护母体高校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