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助词“に、で、”都可表地点场所,但接续方法及意义不尽相同。“に”主要表示状态、动作的存在点、作用点,表存在性语义特征,具有静态性、结果性、描写性特点,与此对应,其后续的动词多是具有存在性语义特征的动词。而“で”主要强调动作进行的场所,表动作性语义特征,具有动态性(动作性)和非固定性特点,与此对应,其后续的动词多是具有动作性语义特征的动词。  相似文献   

2.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可以不需要外力作用与其客体发生致使关系。当存在于具体命题的时候,隐含被动意义,语法操作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标记。通过解释作格动词进入作格句式后自身"动因"使句式呈现受动性语义属性,从而揭示受动性语义属性是作格动词被动意义实现的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3.
日语被动句中助词“に”的关系语义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语被动句中出现的助词“に”,不仅有表示被动句中施动者的关系语义,还有表示其它的关系语义,这样给翻译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从“に”构成的词素中词的类别及谓语动词需要哪种补语入手,通过例句辨析被动句中助词“に”的种种关系语义,力求翻译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介词 处所词语”以位于动词之后为常,不过,表动作起点的“自、从 处所词语”和部分表动作发生或滞留场所的单音节处所词语却慢慢移至动词之前,这是汉语语法对结构均衡的语用需求和人们对“介词 处所词语”的语义认知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场所精神概念的基础上,以温岭锦园小区“秋水苑”景观设计为例,分析项目的场地特征,提出小区的设计理念.结合小区的地形特点和温岭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功能分区和主要景点设计,探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途径,为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重叠是汉语特有的语法手段,它是汉语词形变化的一种形式。在汉语中,重叠这一手段可用于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等。本文主要讨论动词重叠后的语义变易以及适合于它的语言环境。一、重叠式动词的语义变易重叠动词除了保留原形词的意义外,新增了一些附加意义。概括起来,重叠式动词的新义体现为四种。1、表动作时间的短暂,具有了“短时量”这一新义。例:(1)吃了饭我们走。(“走”表示“离开”,只表达动作行为本身,没有时量表示。)(2)吃了饭我们走走。(“走走”表示散散步,除了具有动作行为义之外,增加了动作持续时量的表…  相似文献   

7.
马奕 《中国西部科技》2013,(10):95-95,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九小”场所越来越多。这些场所却存在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尤其是在火灾频发的夏季。因此人们愈发关注“九小”场所的夏季防火工作。从“九小”场所的消防管理现状为起点,详细分析了这些场所的火灾危险性,进而探讨相关的夏季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8.
尽管"准时"和"及时"都具有形容词的基本语法特征,但二者在所联系动词动作行为的规定性、时间的精准性方面有强弱之分,二者在语义指向范围以及和动词的组合能力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我国“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和问题,以及这类场所发生火灾后消防部门的扑救难度,哪些隐患容易造成火灾蔓延,形成这些隐患的一些客观原因,解决“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问题的措施,对“三合一”场所存在严重隐患和问题应当加强管理和处罚。严厉打击类似的违法行为,彻底杜绝新的火灾隐患严重的。三合一”场所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死"可作动词(死a)、形容词(死b)和副词(死c)。死a语义为"失去生命、死亡",死b语义为"表示不活动,不可改移,丧失作用"等,死c语义为"达到极点";"VP+死a+了"中VP具有[破坏义]、[致死义]、[强动作性]等语义特征、"VP+死b+了"中VP具有[固定]、[约定]、[使合拢]、[使关闭]等语义特征,"VP+死c+了"中VP具有[程度性]、[感情性]等语义特征,"AP+死+了"中AP具有[性状义]、[致死义]、[程度义]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分析现代汉语副词“索性”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以揭示其基本面貌。 1.“索性”的语法特点 1.1 “索性”不能修饰形容词,只能修饰动词性短语(VP)。试比较 (1)索性悲伤 索性站一站 1.2 “索性”修饰动词性结构(VP),其VP不能是光杆动词,必是一个复杂成分.有三点值得指出,其一,可以修饰重叠式动词。如: (2)索性跳 索性跳一跳 (3)索性研究 索性研究研究其二,VP可以是“不+V”,如: (4)索性不走 索性不讨论  相似文献   

12.
程度副词“很”修饰动词性成分时,在语义上分化为表性状的“很;”和强化数量的“很。”’,而且“很。”以表不确定量的数量词为存在的必有条件。“很;”句法和语义均指向其后的动同性成分,而“很。”句法上指向其后的动词性成分,语义上则指向其后动调性成分中所含有的数量词。修饰动词性成分的“很”@孟建安  相似文献   

13.
副词“势必”常出现于新闻报道语体中.“势必”所在小句表示的结果或事件具有影响性、较高客观性、一般性.“影响性”这一语义特点在后续小句中会有句法体现.前提小句一般含有表示动态或变化的成分,或者表示假设条件等.“势必”词汇化最关键的因素是主语的出现.“势必”小句要求有推测前提的存在,是受到“势”语义残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时量补语句中,当谓语动词具有持续性特征时,句末的“了_2”表述了动词的未完成体意义;当谓语动词具有瞬间性特征时,句末的“了_2”表述的则是动词的完成体意义。就时量补语句言,其谓语动词必须是动作动词,时量补语必须表时段,否则,就不是本文所论述的时量补语句,“了_2”的两种体意义也无从表述。  相似文献   

15.
以《四世同堂》和《王朔文集》为基础语料,描写手部动词“放[1]”摆放类的语义角色以及句法类型,以受事在“放[1]”的先后位置为参照,统计并分析其优势句法结构;根据填充类动词的特点,对手部动词“放[2]”填充类的语义角色进行分析与说明,进一步验证了填充类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居ち”作动词单独使用时、主要表示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的存在.当“ぃさ”通过按续助词“て”后续在动词后,作补助动词使用时,表示的意义较为复杂.本文就补助动词“ぃさ”的意义和用法作一归纳、整理和说明. 1 意义和用法 1.1表示行为和动作正在进行.例如:学生たちほた一へぃみのひぬ学生们正在打球.子供き数叠数足下L\S.孩子在数数. 1.2表示行为和动作在过去某一时间、期间进行.例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同义词“多亏”和“幸亏”在句法功能上的各种用法的考察及其所处句子的句式语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多亏”是一个具有副词性特征的动词,“幸亏”是一个既起修饰又起连接作用的侥幸态副词。它们在语义的立足点上有很大差别:“多亏”主要用来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幸亏”主要是因某种有利条件而侥幸避免不良后果后的庆幸心理。两者在表达各自独特的语义时不能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18.
“着”作为时体助词一般用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进行或持续。形容词在“形容词+着”结构中受“着”或“A着”结构的影响和规约,词性发生了游移。此时,既非典型的形容词,又非典型的动词,而是它们之间的一种过渡,语义也具有了动态变化性。  相似文献   

19.
动量词“下”和“次”与动词的组合关系及语法功能不尽相同,其语义特征也各不相同:“下1”的语义特征是[+计数],“下2”的语义特征是[+计时]和[+广义动量];“次”的语义特征是[+计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定规模的语料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这么’+动词”格式和“‘这么一’+动词”格式既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这么’+动词”中出现的动词种类多,有心理动词、行为动词、能愿动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这么’+动词”可以单独出现,此格式除了表示已然动作、未然动作,还可以表示正在持续的动作。“‘这么一’+动词”中出现的动词少,仅为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害怕、想”,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这么一’+动词”不能独立单说,不能表示持续动作,由于“一”的存在,此动作都是已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