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全球重力模型WGM2012得出华北克拉通及其邻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分析这3种重力异常的空间展布,并探讨重力异常与地质构造的联系.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及其邻区重力异常的空间展布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基本吻合.西部的重力异常的北西—东南向展布,揭示了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下,对研究区地质构造造成的影响.东部的重力异常的东西向展布,揭示了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亚欧大陆的碰撞影响.太行山山脉的0布格重力异常值证明了该处为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和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这两种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达到平衡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梁青  陈超  黄倩  陈波  平劲松 《中国科学(G辑)》2009,39(10):1379-1386
月球布格重力异常是研究月球内部物质分布特征的重要参数. 该文基于嫦娥一号激光测高数据, 采用球坐标系地形校正方法, 获得了最新的月球全球布格重力异常. 讨论了南极Aitken(SPA)盆地形成时的天体撞击方向, 认为SPA盆地是月球最大的质量瘤盆地. 通过分析撞击盆地的布格重力异常, 发现月球质量瘤盆地具有不同的特征. 高地型质量瘤盆地高密度物质主要分布在浅部, 为充填的高密度玄武岩质岩石, 而平原型质量瘤盆地的高密度物质主要分布在深部, 为上隆的高密度月幔物质.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面、航空、海洋和卫星磁测资料构建的最新一代高阶地磁场模型NGDC-720-V3,计算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地壳磁异常7要素和X、Y、Z 3分量的垂直梯度和水平梯度,分析磁异常及其梯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磁异常与该区地质构造的关系以及与该区其他地球物理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北缘的地壳磁异常较弱,磁异常梯度较小,基本呈东西走向分布,并且具有北高南低的趋势,可以清晰地看出盆—山构造特征.青藏高原北部磁异常的强弱与重力异常值的大小呈反相关关系.在对磁异常与温度场的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强磁异常地区地温梯度高于弱磁异常地区的地温梯度,磁异常越强的地区地温梯度越大.在对磁异常与地震波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强磁异常地区的地壳结构有利于地震波传播,弱磁异常地区的地壳结构减缓地震波传播.  相似文献   

4.
利用第11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模型和NGDC-EMM-720-V3地壳磁场模型,分析蒙古及邻区垂直分量的主磁场、非偶极子场、长期变化、长期加速度,地壳磁异常在地表及地表以上不同高度分布特征,讨论了地壳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结果显示,蒙古及邻区主磁场各成分的空间变化较小,地壳磁异常呈团状、条带状、弧形状分布,分布形态相对复杂;乌兰乌德、乌兰巴托片区的异常中心位置较为稳定;杭爱山、阿尔泰山呈负磁异常,异常分布与山脉构造走向基本一致.正负磁异常过渡区与山脉和盆地分界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普图马约盆地白垩系分布特征,收集、整理、分析了盆地内相关重力资料,并综合地质、钻井等资料对其进行处理解释.通过对普图马约盆地布格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重力垂向二阶导数特征等分析以及对剖面定量拟合结果的研究,发现普图马约盆地重力异常等值线宏观走向为NE向、NNE向,盆地内重力高低相间分布,自西向东发育4个重力梯级带,将盆地分为2个重力高带和3个重力低带,形成"两隆三凹"的构造格局.认为普图马约盆地主要构造为NE向.盆地西部隆起和东部隆起基底较浅,其上覆地层厚度较薄;西部凹陷、中部凹陷、东部凹陷基底较深,其上覆地层密度低、厚度较大.盆地西部凹陷以及中部凹陷的中、北部白垩系发育,有丰富的烃源岩,为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川滇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南北向碰撞挤压的前沿地带和深部物质逃逸地带.研究川滇地区的重力异常特征,对揭示青藏高原的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最新高精度的全球重力场模型World Gravity Map 2012(WGM2012)分析川滇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的空间展布特征;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进行分解,分析重力异常的逼近和细节特征,探讨重力场与壳内构造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的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块体之间的重力异常特征证实了青藏高原存在物质东流;滇中次级块体的重力异常分布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壳流遇到四川盆地,一边沿龙门山断裂带向东北流,一边沿小江断裂带、红河断裂带以及澜沧江断裂向南流出.  相似文献   

7.
三门峡盆地位于汾渭地堑系东南端,秦岭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夏构造的交汇部位。研究其构造格局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布格重力资料和野外观测资料,刻画盆地断裂特征并划分了构造单元。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盆地主要发育近EW向、NE向和NW向三组断裂系,包括4条边界断裂和13条盆地内次级断裂,且边界断裂多以断裂带形式呈现。盆地断裂多形成于前新生代,至第四纪趋于稳定,具有延伸长、切割深的特点。盆地西部布格重力异常值相对较高,剩余重力场盆内自北向南呈近EW向低-高-低的条带分布,且存在多个异常值不同的区域,表明新生代沉积地层较厚,并受断裂控制出现了沉降差异。受中条山南断裂、文底-宫前断裂、灵宝-三门峡断裂和三门峡-硖石断裂等断裂控制,三门峡盆地可划分为3个二级构造单元和9个三级构造单元,盆地自北向南依次为北部坳陷带、中部低隆起和南部坳陷带。整体表现为南北分带、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8.
蒙古位于中亚造山带中部,是认识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基于SGG-UGM-1重力场模型和EMAG2磁场模型,分析蒙古及周边地区的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的空间展布特征.文章对重磁异常场进行二维小波多尺度分析,并利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得出小波逼近和细节信号的等效源深度.结果显示:蒙古及邻区的重磁异常特征与该区的地质构造吻合,反映了蒙古弧形构造特征;重磁异常的小波多尺度分析结果揭示了断裂带异常可能是由于壳幔深部物质沿断裂隙上涌导致的密度和磁性的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趋势面分析法对吐鲁番盆地东部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数据处理,划分出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运用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对该区二叠纪盆地基底形态作出比较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10.
在详细描述合肥盆地布格重力异常的分布特征的同时,给出了布格重力异常小波分析计算不同阶次细节的结果.通过不同阶次小波细节特征的比较以及同布格异常总的特征比较,得到了一些盆地边界断裂及沉积范围随时代从老到新的动态变化信息.西界断裂周集-吴集断裂可以向南延伸至大别造山带;南部边界在舒城至晓天间随时代从老到新逐渐南移,现今的边界可划到龙河口附近;东界郯庐断裂随深度从深到浅被后期改造的痕迹越来越清楚.从早侏罗世开始,盆地内沉积分布范围开始由小变大,逐渐又由大变小,由连续变得不连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衡阳地区的地层、构造特别是基底断裂带、岩浆岩的特征及其与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的关系,系统探讨了区域重力异常、航磁异常、有色金属元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特征,分析了该地区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找矿标志以及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在该区与地质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主要呈北东向梯级带展布为主,总体从东向西逐渐减小,而地热点主要分布在零值线附近及剩余重力异常等值线上;地热点出露与磁法推测的断裂带有联系,与航磁异常关系不明显;研究区地表以F、CaO、MgO地球化学高背景分布;从遥感资料来看,地热点多位于松林—岩孔背斜,该背斜为主要的储热构造;北东向断裂切割其他断裂,为新构造运动形成或复活断裂,为地热的形成提供通道与空间。  相似文献   

13.
鹿井地区铀矿勘查工作始于1958年,至20世纪90年代结束,已落实为鹿井铀矿田.2009~2012年间核工业270研究所在该区开展了铀成矿潜力评价及普查找矿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勘查成果.介绍了鹿井铀矿田的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特征.重点介绍了区域布格重力场特征;区域航磁异常特征;航空伽玛能谱场特征.根据遥感影象资料,认为丰州盆地正好处在一个大的环形构造中,而且在盆地西北部,也可清晰的见到较小的环形构造.结合环形构造的边缘分布有花岗岩杂岩体,鹿井矿田铀矿床与火山塌陷中的环状花岗岩杂岩紧密相伴,铀矿体主要分布在环状杂岩体顶部、旁侧等接触变异部位.丰州盆地具有较好的铀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4.
探讨川西高原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重磁异常分布特征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孕震环境及地震构造背景。基于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的重力和航磁资料,采用重力三维视密度反演、航磁化极和延拓等位场数据处理方法,获得壳内不同深度的视密度变化信息和磁性介质的分布范围及重磁异常的形态、幅值大小及梯度变化等特征。综合三维视密度反演结果表明:沿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两侧的视密度异常展布特征各异,锦屏山弧形构造带西侧区域大范围分布的低密度异常反映了川西高原的中下地壳深度范围物质较为软弱。深部低密度异常的存在容易造成浅部脆性地壳内应力积累,是驱动木里-盐源地区构造变形作用和地震频繁活动的深部动力环境。航磁ΔT化极结果显示研究区两侧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异常展布特征,构造边界断裂具有明显的深部地球物理场标志,中强震多数发生在断错地壳和上地幔的深大断裂及其附近。根据航磁ΔT向上延拓10km和20km图像可知,2012年发生在盐源与宁蒗交界处Ms 5.7地震,其震中位置处于航磁异常的突变带上,该区域壳内块体或基底性质之间存在明显的介质磁性差异,易于造成应力积累并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这是此次Ms 5.7地震的深部孕震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勘探程度较低的穆格莱德盆地南部新生界分布特征,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资料,选取既能利用已有地质研究成果约束,又能大体控制研究区主要构造格局的4条重力异常剖面进行拟合反演。在对重力异常进行定量与定性解释的基础上,应用SPSS中的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与回归分析(曲线估计)原理,计算出了研究区的新生界底界埋深。结果表明:研究区新生界在隆起区相对不发育,而在凹陷区厚度较大,平均厚度超过2 200 m。认为新生界厚度较大的穆格莱德盆地南部凹陷区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2009~2010年大华北岩石圈磁异常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曲面样条和球冠谐和方法,对2009年和2010年所测量的2期大华北地区218个地磁场测点的数据所描述的岩石圈磁场F,D,I3个要素进行分析.2期测量所得到的F,D,I3要素的宏观分布类似.D要素的值在华北东北部负值增强、正值减弱,在华北的中西部负值减弱、正值增强;在整个华北的大部分地区,F要素的负异常减弱,正异常增强,江苏滨海和辽冀附近的正异常减弱,负异常增强;I要素在华北大部分地区正值增强负值减弱,在辽宁东北部,山西东边界至晋豫交界附近的区域正值减弱负值增强.  相似文献   

17.
重力勘探主要是通过测量由地下密度不均匀体引起的重力异常来推断测区的地质构造或矿产分布情况等.重力数据通过整理、各项校正、异常分离等可以得到勘探目标的重力异常特征.通过解重力反演问题,可以确定地质体的埋深、大小等几何参数、密度等物性参数以及密度分界面的起伏.实际应用中,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已有的信息约束反演过程,从而提高反演结果的质量.重力勘探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寻找矿产、油、气资源、工程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例说明,不同的地质特征对应不同的重力异常特征,重力勘探正是利用获得的异常特征分析、推断测区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8.
干热岩分布普遍,储量丰富,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对"缺煤少气无油"的江西省意义重大。通过对江西省岩浆岩分布情况、地热地质、生热率、热导率、重力场、构造及其活动性等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综合分析,发现江西省东部地区大地热流值较高,花岗岩类岩体发育,多呈大型岩基产出,存在放射性热保存较好的高产热隐伏岩体。根据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图中"重力低异常等值线圈闭良好,形态完整,异常幅值大,梯度陡"的原则,结合地质情况圈定隐伏、半隐伏岩体。综合考虑圈定的隐伏岩体规模、周边地热出露情况及所处构造环境,优选干热岩有利区11个。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及天山东部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的二维离散小波多分辨分析,计算了各阶逼近和细节的波长与场源深度,并对分解结果进行了地质构造解释.结果表明,5阶逼近主要反映了该地区莫霍面的特征,1~5阶细节反映了地壳总体的构造特征.天山山脉和塔里木盆地存在重要的南北向构造;塔里木盆地的北东、东西向构造最早,南北向次之,北西向构造最晚;种马场南缘断裂对天山和塔里木盆地具有重要的分隔意义;塔里木盆地的复合构造十分丰富.研究结果为塔里木东北缘的油气田勘探与开发提供了新的地球物理资料.  相似文献   

20.
贝克盆地位于印尼东部巴布亚省贝克岛海域,为一受Sorong断裂走滑作用形成的大型走滑拉分盆地。该盆地勘探程度极低、地表油气苗比较活跃,发育大型沉积坳陷,油气勘探潜力不容忽视。该盆地属于勘探前瞻区,井震资料较少,尚未开展系统的构造解析等石油地质规律方面研究。因此,综合利用地震资料和高精度卫星重力资料研究贝克盆地的构造区划,为进一步勘探研究奠定基础。研究中应用位场分离技术获取布格重力异常划分贝克盆地边界及二级构造单元6个;利用位场边缘识别技术计算布格重力异常总水平-垂向导数推测贝克盆地控盆断裂3组,其中2组为近东西走向,一组为近南北走向。研究表明贝克盆地发育3组大型断裂体系,分为6个二级构造单元,整体呈"西高东低、三坳三隆、隆坳相间、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此次研究借助高精度卫星重力资料,以区域地质及地震资料为参考,有效解决了低勘探前瞻盆地构造区划的难题,指明了该区的研究方向,对类似靶区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