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智慧 《科技信息》2011,(17):293-293,33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方式已广泛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但是,在初三数学的复习课上,仍然常见的是以老师讲,学生练、模拟考为主的模式。大大降低了复习课的效率。本文中,作者在吸取七、八年级进行的“合作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适用于初三复习课教学的新的合作学习的“四个环节”,并通过及时有效地实践和反思,使该模式在复习课的运用中更加有效。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成绩、数学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2.
复习课是一种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进行讲述、梳理、整合,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课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改变当前复习课的一些不足,如何探索开卷考试复习课的新规律,如何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跳出考试只知抄书的“本本主义”机械思维,努力创新复习课方法,以创新促生高效,使复习课更真,更实,更精致,是教师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化学中考复习课是学生在已学知识基础上对学科知识的再认识,是学生提升学科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围绕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化学中考复习课进行教学设计。但目前很多教师的复习教学缺乏设计,教学形式单一,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教学内容缺乏整合和提升。鉴于此,本研究从复习课的基本特点和方法入手,提出在复习课教学中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对学生进行研究,同时要关注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设计方面首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再确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寻求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策略,进而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会听到来自许多数学老师“复习课难上,上复习课累”的感叹;我们还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老师要去听某某老师的课,授课老师却以上复习课为由把听课老师“拒之门外”,觉得复习课没什么可听;当然我们许多老师也不爱听复习课,觉得听复习课没什么收获……。种种迹象表明:复习课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的数学教学现状是:初中至少半年、高中至少一年都在上复习课!数学教师如何用新课标的理念认识复习课的作用、优化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复习课中既有“新鲜感”又有“成功感”,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强化复习课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毕业复习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小学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视,薄弱环节得以巩固,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形成知识网络和“板块”。如何使小学数学复习课能够有效地发挥高度概括、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学生记忆、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克服时间短、内容多等因素。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呢?笔者以为,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至少要做到如下“六要”。  相似文献   

6.
复习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概括综合和掌握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在物理课复习中进行了“四要”尝试。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入式”教学法还是比较普遍的,教师生怕学生不知道,讲了一遍又一遍,总认为课堂上多挤时间讲解,而练习、作业让学生课后去完成,就能使学生获取好成绩。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事与愿违,质检成绩也总是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笔者进行了一番探讨,认为数学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在课堂上老师反复地讲,只能使学生一时的“憎”,无法达到“会”之目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是:今天的新课是昨天的延续,又是明天的基础,因此必须讲、练、复习等环节有机地结合,新授课,巩固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的保型分别采用“牵”“扶”…  相似文献   

8.
沈荷英 《科技信息》2010,(19):I0217-I0218
在复习课中合理使用分组讨论法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复习课的质量,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交流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跟传统的复习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实施分组讨论法时采取合理的分组策略、座位策略、准备策略、组织策略、总结策略等,有利于提高分组讨论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追求教学过程与形式的最优化,是优质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物理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繁杂零散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系统化并整理形成知识框架的同时,使学生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复习课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潜能,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复习,参与复习。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不能削弱,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景仙峰 《科技信息》2011,(35):I0165-I0165
语文复习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的方法,才能把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上好复习课,就能达到整体记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的教学目的。优化的设计和组织教学是有效提高复习效果的捷径之一,可采用精讲、反刍、消化、反馈“四步”进行;科学的图示法是有效提高复习效果的捷径之二,它具有延伸性强、启发性强、比较性好、系统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虞先玉  朱辉  阮周生 《科技资讯》2006,(29):175-175
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浅析了多媒体教学模式和“黑板+粉笔”传统模式各自的优缺点.针对高数复习课中以上问题,我们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优点,采用“归纳式”教学方法,设计上高数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该模式下高数复习课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四位一体”英语复习教学法的问世,犹如一股春风,给我国中学外语复习教学带来一片生机,使复习教学摆脱了题海战术、押题猜题等应试教学框框的束缚,理顺了复习杂乱无序的教学环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为学生营造了竞争进取,而又不失巧学趣记的学习氛围。纵观“四位一体”中考复习教学法,无不体现复习有序,再现规律的特点。一、编排科学,梯度渐进。以往进行英语总复习,往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册逐课重新上一遍,然后再按照语法项目和句型的归类重点讲解,这样虽然也能让学生重温学过的知识,取得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这是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复习课内容,主要是对两步计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教学内容的综合复习。这一知识的学习,学生常感到枯燥,所以本课充分发挥学生身边素材的作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王萍 《科技知识动漫》2009,(13):126-127
【教学设想】 通过一节复习课习题的变换与逆向探求,使学生对“抛物线”的认识结构更完美,探求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教法上,按照学生的渴望与兴趣,基础与随力,有领悟、有发现、有判断、有创造,使学生的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中考英语复习,部分学生对初中三年所学的英语知识感到杂乱无章,甚至还说英语越学越糊涂,对中考更是感到困惑。本文结合中考英语复习课教学的实践和反思,通过分析学生的现状,探讨如何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扎实有效地推进复习,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三地理已进入高考一轮复习阶段,这是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巩固性整理和升华性提炼精髓的高级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消化、整合学科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水平。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高三复习课,是每个地理教师很头疼的问题,如何组织教学,在复习方法、策略及内容多少上都要把握。本人执教高三地理教学以来,实施“五二一一式”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在韩国语精读课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在践行该理论时仍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具体分析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韩国语精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今后构建科学的韩国语精读课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指导思想 针对中考化学总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抓好课堂复习教学是中考总复习的重要措施。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必须与中考联系在一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重点培养:既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初中课程的学习,又要使优秀生顺利地升入高一级的学校。针对这一要求,如何设计低耗高效又要体现教改精神的复习课,是我们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教改思想,摸索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课教学方法——七环节复习法。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思品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教师上课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思品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品课教师喊出了“思品课没法上了”的哀叹。  相似文献   

20.
张敏华 《科技信息》2010,(32):86-86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上,也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选择好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便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使思政课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