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有人说中国古代文学是“音乐文学”,这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征。确实,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如不从声乐角度考虑,便难以见其真谛,也无法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与演变。先秦时代何以南北诗歌风格迥异?汉乐府的出现,汉乐府的分类,以及南北朝乐府为什么呈现出鲜明的不同风格?魏晋之后为什么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新体诗——五七言诗?而唐宋之际又为什么由五七言诗演变成长短句——词?以至后来又因何而化成“曲”?这一切可以说均与时代音乐的不同与演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研究屈原骚赋的产生,也不能不对其与楚地声乐之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如果有人问有多少孩子玩过电脑游戏?恐怕谁也说不清。因为这个数字太过庞大;而让孩子们痴迷的游戏之中又有多少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恐怕也没有人说得清!因为我们自己开发的游戏软件实在少得可怜。无论是人口、地域还是计算机应用市场,我们都当之无愧称得上是个大国,但我们又实实在在是个软件“小国”。软件上处于劣势,文化也就遭人侵袭。面对这个被遗忘的角落。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游戏产业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经过最近一段学习,对“二四八“和“一二三“的理解与认识有了深化.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是“一二三“的本质和根本   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是科技工作为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重要目标,是科技工作的宗旨.而企业是经济的最基本的单元,是北京市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来源.企业是否能成为“创新主体“,又是判断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标准.纵观世界经济,成绩斐然、发展迅速的大企业,在经济领域令人瞩目的企业,无一不是创新主体.而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北京的企业,又有多少是创新的主体?影响它的原因一是观念,二是经济实力.   ……  相似文献   

4.
促进成果转化 目前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60-80%,而我国只有30%左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瓶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了中国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呢?有人认为缺乏资金,有人认为缺乏政策和法律环境,还有人认为是缺乏人才,而我们认为:缺乏风险投资机制是影响我国科学技术转化的最重  相似文献   

5.
我看美国     
人们说,美国是冷战之后崛起的唯一超级大国,是科技、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21世纪的明星,也将是21世纪的脊梁。 也有人说。美国潜在不少问题。未来岁月,挑战大于机遇,这颗历史巨星会要逐渐沉沦。 在科技迅猛发达,思维日新月异,世界充满变数的时代,要“准确”规划或者预言未来,都是很艰难的事。但人又总离不开评判、比较,以至想象。像美国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会长此繁荣昌盛?还是会有所变化?它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致许寿裳》一书中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在《小杂感》一文中又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中国的大思想家鲁迅如此郑重地指出“道教”与“中国”问题,可见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据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一书考证: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体系,“形成于公元四世纪之后”,并随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唐代,由于经济的空前繁荣,文化生活格外昌盛,道教活动也异常热闹。从君主皇帝到士大夫们再到庶民百姓,举国上下兴起一股道教热。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李渊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商务智能五人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末.全球经济开始迅速滑坡企业普遍发展缓慢.IT行业陷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而商务智能却一枝独秀.异军突起进入高速发展状态。有人说,商务智能热潮初现之日就是IT应用系统“告别历史”之时!商务智能是后IT时代最后、最重要的应用工具,是IT应用系统的历史终结者!那么究竟什么是商务智能?它为何会一举成为令企业言听计从的爱人?在商务智能热潮已经席卷了整个欧美的今天.作为亚太IT市场的推动者.中国如何才能真正走进这个“告别”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严佳婧 《华东科技》2014,(11):56-58
有人说,这是一个吃什么都让人不再感到放心的年代。也有人对于中国的农业开始丧失信心。许多人眼红国外的食品安全保障,却很少深究海内外农业发展的差距。实际上,一番变化已经发生,“农业信息化”这个词语让人突然感受到智慧农业时代正在召唤,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科技。  相似文献   

9.
1.引言“我们正处在世界历史性大变动和中国伟大变革的时期,和平与发展是世界进步潮流,蓬勃兴起的科技革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也为我国科技发展,带来了契机”。在未来的新世纪中,中国科学技术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蓬勃兴起的科技革命”将意味着什么?这场新的科技革命是以微电子科学为核心的。因此,在国外又被广泛称之为“信息革命”。信息产业的蓬勃兴起,特别是它巨大而迅速的辐射力和渗透力确实令人侧目。一九九三年,从美国开始,接着日本、欧洲乃  相似文献   

10.
选个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相信是每个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有人说大公司条件好,待遇高,还有人说小公司气氛轻松,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但也有人说在大公司里自己更感觉像个“螺丝钉”,而在小公司又不免遇到好多没谱的事。到底哪一个更适合自己?不如听听曾经的“过来人”的看法。大公司:天高任我飞(被采访人:Iucy,某大型跨国公司市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以《老残游记》一书为人熟知的“刘鹗是个畸人”。有人说他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西方知识的介绍均有所贡献的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和慈善家”。这一说法是否有溢美之辞尚可考虑,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刘鹗学识之渊博。刘鹗一生给人们的贡献究竟是什么呢?“刘鹗的主要贡献,不在于政治或文学方面,而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智力与人才竞争的时代,世界即将进入“地球村”的时代,社会需要越来越多优秀的英语人才,怎样才能培养一个英语“人才”而不是“庸才”?本文从现代语言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观出发,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苹果     
面对桌子上的一个苹 果,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小女 儿说:“孩子,看到这个苹果, 你想到了什么?”小女孩不加 思索地答道:“这个苹果又大又圆,肯定很 甜很脆很好吃!”母亲首肯:“你的想法不 错。可是你知道面对一个苹果,不同的人 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吗?”小女孩有点 好奇。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小米越来越可怕了.”近日,小米科技又推出一款重量级产品,这款售价仅为899元的空气净化器,会不会又是一场“天战”的开端?事实上,自从小米进入智能硬件领域,每件新品发布之后都能迅速掀起一场风暴,比如之前的手环大战、移动电源大战、摄像机大战.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进入了一个“成果”崇拜和学术“异化”的时代。这的确是一个不用论争的事实。一是成果缺乏价值。学术成果形式最多的恐怕非论文莫属了,然而,对于这些汗牛充栋的论文,已有海外学者云,大陆学术论文大部分没有多少价值。二是学术“包头”盛行。拿课  相似文献   

16.
方兴未艾的甲壳素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君义 《华东科技》1998,(11):21-23
有人说:“21世纪多糖的研究最有希望的是甲壳素。”有人说:“从来没有一种物质像甲壳素这样,被如此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更有人说:“20世纪是塑料的世纪,21世纪是甲壳素的世纪。”日本平均每3天就有一份申请甲壳素应用专利的报告。全世界从事甲壳素产业化开发的企业已达数千家,其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那么,甲壳素是什么东西?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远至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不同温度范围—冷冻、常温、高温等温度测量工具和技术:—“冰瓶”(温度计的雏型)、“体温比较”、“火候”等记载,比伽利略时代早1700多年。根据陶都宜兴调查,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有些技术还在与新式仪表一起发挥着应有的贡献。中国古代这些技术并非仅属“雕虫小技”,而是有其热学理论基础:“五行说”、“外物与内物说”、“阴阳—八持说”、“元气说”。甚至在东汉初年王充(公元27—97)已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技,也要发掘、研究、继承祖国的科学文化遗产,以获取启迪借鉴。  相似文献   

18.
如何既要发展工业又能避免工业污染?有人说要靠东方思想,准确地说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其理由是那里有“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使我产生了疑问,何谓“天人合一”,天人真能合一吗?这种古代思想对现代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发挥多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旅游”既是一个“旅游话题”,也是一个“科技话题”。二者的关系既古老,又新鲜。——其实,人类的哪一步发展能离开得了科技?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展,“科技与旅游”的话题又会不断融入新的内容。究竟二者呈现怎样的互动关系呢?看完前面的众说纷纭之后,请进入我们的’‘理论前沿”单元,看看几位专家们从理性层面所做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时间与金钱     
一男子进入教堂和上帝对话。他问:“主啊,一百万美元对你意味着多少?”上帝回答:“一便士。”男子又问:“那一百万年呢?”上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