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玻珠材料的反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上论述了玻璃微珠回归反光的特点和原理 ,用撒播植珠和混合植珠两种方法制备不同折射率玻璃微珠的反光材料样品 ,并通过光谱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其回归反光特性 .定量给出结论 :折射率n越接近 1 93的玻璃微珠因聚焦点落在珠内表面附近其回归反射效果越好 ;撒播植株方法比混合植株方法更容易操作 ,同时得到的样品回归反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玻璃微珠产品 ,根据静力学称衡法原理 ,通过测量多珠统计平均法测量回归反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的密度 ,并分析和讨论了测量误差 .通过玻璃微珠密度的测量 ,可以控制生产工艺 .此方法测量精度较高 ,方法直观简便 ,有较强的实用性 .  相似文献   

3.
用光路分析的方法,详细研究了玻璃微珠逆反射列阵膜的光学特性、定量计算了折射率、微珠分布密度与偏入射对逆反射率变化的影响,从而为新型玻璃微珠反光膜的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玻璃微珠定向反射器的用途、结构及其几何光学原理。从球形透镜折射理论出发,推导出光线在微珠中折射和反射时所遵从的理论公式。并用此公式对三种类型的玻璃微珠定向反射器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半球镀膜玻璃微珠是逆反射材料的基本反光单元,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个微珠的属性,很少涉及到逆反射过程中相邻微珠间的协同作用.实际上协同作用的存在使整个膜的反光属性不同于单个微珠的情况.本文全面分析了逆反射光线传输过程,并结合逆反射材料的结构特点设计开发了玻璃微珠阵列结构逆反射材料的数值计算程序,计算了逆反射效率随微珠排布密度、材料折射率、光线入射角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珠阵列的协同作用表现为倾斜效应和遮挡效应.前者严格遵循倾斜因子ε=1/cosθ的定量规律,而后者的作用可通过遮挡因子来定量表示.入射角较小时主要体现为倾斜效应,而入射角较大时倾斜效应和遮挡效应两者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种含碱土金属碳酸盐的丙烯酸涂料和单双组分的聚氨酯涂料.系统研究了玻璃微珠、陶瓷微珠和钛白粉三种功能性填料对两种乳液涂料反射隔热性能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当玻璃微珠、陶瓷微珠掺量分别为8%和10%时,对丙烯酸乳液涂料的反射隔热性能改善效果最佳;三种微珠复配可使聚氨酯乳液涂料的吸收率降低约38%.功能性填料对聚氨酯乳液涂料反射隔热性能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丙烯酸乳液涂料.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回归反光织物中玻璃微珠直径变化对单个微珠反光强度和回归反光织物反光性能及其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织物微珠最大覆盖率的概念.结果表明,微珠直径增大时,反光织物的厚度和单位面积重量会增加,织物的反光强度会增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溶剂型回归反射印花浆在尼龙塔夫绸上的平网印制方法,探讨了影响回归反射效果和印制效果的一些因素,如玻璃微珠和粘合剂的配比,丝网目数和不同的彩色反光层等。对不同类型的溶剂型粘合剂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9.
空心玻璃微珠填充环氧树脂的性能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珠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密度、压缩强度及破坏形式,并利用SEM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微珠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玻璃微珠的加入,能有效降低材料的密度,提高材料的比压缩强度,当空心玻璃微珠体积分数在55%左右时,材料的比压缩强度最大,玻璃微珠表面与树脂基体间界面粘结状况最好,此时玻璃微珠在树脂基体中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10.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颗粒测量方法具有非侵入、安装便利、可实时在线测量等优点.搭建了一套液固体系声发射信号测量装置,采用宽带声发射传感器和高速采集卡采集水-玻璃微珠的液固体系声发射信号.运用Welch算法计算3种粒径的玻璃微珠的功率谱估计,结果表明:不同粒径下,两相体系中玻璃微珠的质量浓度均和功率谱估计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就粒径和质量浓度相较而言,颗粒粒径对功率谱估计的影响更大;利用FLUENT软件模拟计算出颗粒碰撞壁面的速度,通过对基于Hertz-Zener理论的预测频谱和实测信号功率谱估计的分析比较,采用最小二乘方法估算出玻璃微珠的粒径,其结果和实际平均粒径较为接近,表明该方法用于颗粒粒径测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基于5参数法的大气折射率剖面反演技术,利用雷达海杂波携带的传播路径上的环境信息反演大气折射率剖面.通过在我国部分海区试验情况,以某天同时存在表面波导和蒸发波导为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反演值与实际测量值在有效范围内,验证了5参数法反演大气折射率剖面技术在我国海区的适应性.此方法克服了海上条件下大气折射率剖面难于测量的困难,具有实时、方便、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平行分束偏光镜、1/2波片、起偏器、检偏器的恰当组合,给出了一套偏振光干涉实验装置。经过分析,该装置不仅能完成偏振光的干涉实验,而且可以测定晶体的折射率或折射率分布情况,通过测量干涉光强,当在单光路中置入折射率均匀晶体时,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折射率;如果在两个光路中置入同一非均匀折射率晶体,则可以测定该晶体的折射率分布情况,分析了可能的误差来源,并提出了装置的优化设计方案,指出了实验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新型交通安全设施反光环设置间距效果评估的问题,采用驾驶模拟技术,以微观驾驶行为数据为基础对反光环不同设置间距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选择3 500 m长度的隧道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3D光环境技术的隧道驾驶模拟场景。选取33名驾驶经验丰富的被试人员完成驾驶模拟试验。从行为与视觉两个方面选取速度、速度标准差、加速度、加速度标准差、油门功效、瞳孔面积共6项评价指标,构建隧道反光环综合评估体系。从驾驶员的角度量化隧道内不同设置间距反光环的效果,并采用基于可拓学理论的物元评估模型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不同间距的反光环对驾驶员的影响显著不同,反光环设置间距200 m时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稳定性较好,心理舒紧张感较低。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设置300 m、400 m间距的反光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较200 m间距的反光环的综合效果较差,因此隧道内设置反光环的最优间距为200 m。研究成果为新型交通安全设施在隧道中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第二类正则变换(CT2)方法反演折射率的精度,选取2007-2009年1月和7月的气象、电离层和气候观测系统星座(COSMIC)附加相位和振幅数据,利用CT2方法处理得到折射率,并与利用全谱反演(FSI)方法得到的COSMIC折射率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分析资料折射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T2方法反演的折射率、COSMIC折射率以及ECMWF分析资料折射率的平均偏差在1~40km均不超过1%;在1~15km,CT2方法和FSI方法反演的折射率与ECMWF分析资料折射率的平均偏差均在1%以内;CT2方法与ECMWF分析资料折射率偏差的标准差小于FSI方法的。总的来说,CT2方法和FSI方法都具有很高的反演精度,但随着水汽含量的增加,CT2方法和FSI方法的反演精度会降低,并且CT2方法反演的不确定性小于FSI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悬浮聚合是经典的高分子化学合成的实施方法之一,通过悬浮聚合得到的产品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离子交换树脂和油墨等行业。文中利用简化的悬浮聚合方法,将多种颜料包覆在聚苯乙烯微珠内,并通过多种显微镜对微珠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颜料的溶解性和加入量对微珠的形貌和颜料的包覆程度至关重要。这种多彩微珠在彩色显示和聚合物调色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该方法也适合于实验教学中对经典悬浮聚合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Si O2 薄膜具有结构可控、折射率可调等优点 .以正硅酸乙酯为主要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 ,通过改变去离子水、乙醇和催化剂的含量 ,在不同配比下制备了 Si O2 薄膜 ,测定了薄膜的形貌以及透光性能 .结果表明 :在优化工艺参数基础上 ,在玻璃基片上制备出表面光滑的 Si O2 薄膜后 ,玻璃具有较好的增透特性 ,在可见光波波长内透光率增加 4%左右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The micro-glass bead[1-2] is a new kind of silicate material, with good properties of chemical stability, mechanical strength as well as electro-resistance. When its diameter is below 0.08mm and the reflective index is in the range of 1.9~2.1, retro-reflectiv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achieved. When a beam of ray from any direction irradiates the surface of the micro-glass beads, it can be converged at the special reflective layer consisted of focuses of micro-glass beads, owin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