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之"垮掉的一代"既是文化运动,亦是文学运动."垮掉的一代"作家与佛禅有极深的因缘.在修习过程中,他们将佛禅与美国本上文化相融合而发展成为"垮掉禅".正是"垮掉禅"对禅宗之挪用、误读和扭曲,才启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触发了他们采用自发性写作、自南流动写作、冥想和呼吸写作等崭新的文学创作方法,从而也展示了其作品存在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同时,"垮掉禅"也推动了佛禅在美同社会生活、文化领域之渗透,促进了佛禅在美国本土化实践之进程.  相似文献   

2.
米兰.昆德拉是当代世界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存在的诗性思考是昆德拉赋予小说的使命;存在可能性的勘探又是他希望小说家承担的历史责任。他用自己的小说文本实践着自己的小说理论,通过设定人物作为“自我”的存在,使人物以“绽出”形式建构“自我”之在,而为我们提供了人类存在可能性的种种思考。  相似文献   

3.
"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美国黑人文学艺术崛起的标志.黑人作家在20世纪初不再屈从于白人社会所规定的社会位置,开始呼吁和抗议.他们有意识地从黑人生活、传统和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塑造"新黑人"形象.休斯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赫斯顿和赖特继承了美国黑人文学复兴的传统,并使之突破和发展,开启了美国黑人文学关注个体自我意识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探索是现代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一类散文称为"人生美文".人生美文成功地展现了现代作家对生与死的意义与价值的探索和思考,反映了他们怎样由苦闷而思考,由思考而奋起,终于在生活的实践和磨练中,认识人生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一步步地从狭小的自我走向国家、民族"大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寻根小说"是作家把握世界在思路上的调整,这一思路的基本取向是作家将对社会生活、对人的观察和思考放置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客观的、整体的把握,剖析"异人"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具有"心理外科医生"之称的台湾现代派女作家欧阳子与颇具争议的英国作家劳伦斯,尽管创作时代不同,但他们笔下的两部作品《那长头发的女孩》和《儿子与情人》在刻画女主人公的"恋子"变态情欲,以及表现男主人公的共同倾向——"俄狄浦斯情结"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对生活中非常态情感的艺术表现,提醒我们对人性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恰如其分地契合了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悖论.小说中通过语言书写的是三角恋和复仇的通俗故事,而女性意识的觉醒、性别取向的焦虑和人类存在的意义等深层主题则隐含在表层语言之中.这一创作理念的运用,避免了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同时丰富了作品的阐释视角.  相似文献   

8.
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和中国作家墨白在生活经历、创作方法、作品主题以及美学特质等方面都有着一致性,他们分别代表着当代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方面,他们富于诗性的创造性思维的文化价值和意义非同寻常,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早期浪漫主义者将作者比喻为"灯",充分肯定作者的想象力,并提出"天才"说;萨特坚持作家"介入"文学,"介入"社会,进一步肯定作家的创作主观性;而巴特,早期坚持"零度写作",希望作家摆脱一切社会道德、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文学创作,追求形式的自由,否定文本的内容和意义,试图建立文学的"语言乌托邦"。晚期的解构主义思想,促使巴特更注重读者对文本的自由解读、拆解、重构,读者成为了文本的手术师。  相似文献   

10.
“性别文化”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以“女性艺术”为契入点分析文学是另一种目光,换一种思维思考现当代文学的女性作家的“女性艺术”的现代化的进程,就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的文本“性别”意识个案分析,试图阐释新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穆时英的小说大都反映上海大都市的繁华、喧嚣、快节奏的生活,着重表现都市文化语境下人性的疯狂、压抑与苦闷.然而,他的小说《父亲》、《旧宅》、《百日》却是有别于其表现都市文化的作品,洋溢着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家庭温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繁华都市背后儒家文化主导下的叙事空间,具有明显的传统儒家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心雕龙》的著述本质上是一种转义行为。在他预设批评话语时,当前化具有一种占优势的组建作用。刘勰深刻领悟自身存在的时间状态,并渴望借著述实现其存在的意义。因此,他写作《文心雕龙》的基础是生存论上的时间性。这不仅使刘勰澄清了自身存在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赋予他以时间为视域理解文学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附逆期间曾经对当时的中国文化建设发表过一些看法.他在事后强调自己的这些看法意在“说明中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为民族求生存”.因此,木山英雄将他的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表述为“复古”,陈思和、董炳月等则强调其落水的性格悲剧,强调其民族主义表达的相对合理性.其实,周作人附逆期间的民族主义表达并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就有的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融合的思路.他附逆的悲剧,固然有个人性格的悲剧,但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当时专制政体与民族主义的现代原则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穆青新闻思想背景、新闻观念(媒介功能观、舆论观和新闻价值观)和新闻报道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透视穆青新闻传播思想特点:现实体验的文学化转换;政治语境下的媒体预设;超越事实的意义化表述,并以此挖掘其社会主义性质与新闻专业精神的内在矛盾,揭示其新闻观对后世新闻思想发展的引导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者已考定南明福王政权首辅“马士英实为弘光朝最后奋战之一人”,并未降清受屠,清顺治十八年隐遁南昌青云圃道院,康熙五年唱偈圆寂。那么,南明弘光二年至清顺治十八年约十六年间,马士英匿身何处,官书私志,史无载纪。今检得清康、乾之际民间流行马头调逸曲,揭示马士英显影南昌青云圃道院之前,曾亡命新喻托庇简氏家族。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哲学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张世英先生在<新哲学讲演录>等著作中所提倡的新哲学,就是"天人合一"的、真善美统一的、具有诗意境界的哲学.它与"主客二分"式的传统哲学是相对立的.张先生把"天人合一"思想,贯串于本体论、认识论、审美观、伦理观、历史观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的见解.该文着重对"天人合一"的审美观的主要内容"在场"的东西与"不在场"的东西,有限与无限,典型说与显隐说,诗的语言与非诗的语言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在东北现代文学发生的过程中,满族作家穆儒丐的名字在20世纪20年代的沈阳可谓家喻户晓。他不但写小说,而且从事文学翻译和评论,他的文学创作对东北现代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不过,由于他为日本人办报纸及其特殊的身世历程及改良派的政见倾向,致使文学史上对其评价不一,甚至长期忽视了这一作家。从国内外对其研究的现状来看,这一东北现代文学作家的文学创作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成长、成才、成就辉煌的一生及其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总结了爱因斯坦对现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论述了他的高尚人格和科学价值观,阐述了从中获得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米兰·昆德拉小说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提出了“存在”之思的小说观 ,认为小说主题是对“存在”的质询 ,他把作品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存在”的阐释上 ,从而形成哲理思辨型小说。昆德拉在小说创作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诸如“彻底剥离”的艺术方式、“对位法式的新艺术”、“专具小说特点的论文式的新艺术”等等 ,都曾被他成功地尝试过。昆德拉善于在言简意赅的叙事中解剖纷至沓来的存在 ,从而形成了自己清新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20.
史铁生以一己的生命体验述说着人之存在的根本困境——心魂相隔。从身残后的愤激到而立之年的顺应天命。再到智者式的豁达,他对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遮蔽进行了由表及里的追问。以偶然的生命错位所导致的必然命运为由,他的作品显现了贯穿亍其中的心路历程,其思索的向度也从哲学层面相应地走向具有宗教关怀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