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交联——缠结网的弹性分子理论出发,求得了五种形变方式的应力——应变关系式.建议了一种从实验上来测定结构参数的“逐步逼近直线作图法”.在较宽形变范围内研究了NR 和IR 网的上述五种应力——应变关系,它们的理论应力——应变曲线均能同实验线很好的符合.分析了PDMS 网的结构参数同弹性性能间的关系,得到(?)结链数同损耗正切成正比,(?)结时弹性模量的供献有赖于形变量和平衡态.证明了所提出的弹性分子理论能较好地表征聚合物网的大形变弹性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交联-缠结网和炭黑填充硫化胶的大形变弹性分子理论出发,推导出溶胀条件下聚合物网的四种应力-应变关系式(单向拉伸,等轴和不等轴双向拉伸和纯剪切).成功地将溶胀交联网弹性状态方程同高聚物的体积分数V_2用三个分子参数C_1~′,C_2~′,和C_3~′联系起来,并对单向拉伸的应力-应变关系式进行了实验验证,较好地解释了V_2同C_1~′,C_2~′同C_3~′的依赖关系,表明缠结对模量的贡献只能达到一个非零的极限值.结果证明,溶胀后聚合物网大形变弹性分子理论能很好地预测溶胀聚合物网大形变的弹性力学行为,并为用溶胀法定量测定交联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无分支cata稠(链稠)苯型烃开库勒结构计数(简称K数)的连分数形式的代数表达式。许多前人已得到的公式都可以作为这个普遍的代数表达式的特例而推出。  相似文献   

4.
负反馈电路的一种常用分析方法是将电路分成基本放大器和反馈网络两部分,利用反馈深度的概念导出闭环增益的表达式为 A_F=A_0/(1+FA_0)=A_0/D (1)式中:A_0—基本放大器的开环增益 F—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 D—反馈深度  相似文献   

5.
以往将滚动机构用于微幅隔振领域时,其建模通常是基于刚性接触和纯滚动运动的假设,理论与实测固有频率存在较大偏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文在弹性接触前提下,考虑接触面弹性变形和微观滑动的影响,根据Lagrange方程建立新的保守系统运动微分方程,进而得到固有频率表达式。以往结果仅包含结构参数,该文表达式还包含了相关材料参数。理论结果表明:接触面之间弹性变形储存的弹性势能是以往研究中固有频率偏差的主要来源;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理论比以往模型更接近实测结果,相较于以往模型70%的偏差,该文所提模型的偏差下降到25%。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一维连续系统的拉格朗日函数和哈密顿函数的表达式,得到了一维连续系统的哈密顿-雅可比偏微分方程,定义了一维连续系统哈密顿主函数。选用一组正交基函数来表示系统的刚度和惯性分布,依此用连续系统的哈密顿-雅可比方程研究了一维线弹性杆的轴向振动,并由初始条件和边界,最后得到了弹性杆轴向振动的解。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一维连续系统的拉格朗日函数和哈密顿函数的表达式,得到了一维连续系统的哈密顿一雅可毕偏微分方程,定义了一维连续系统哈密顿主函数.选用一组正交基函数来表示系统的刚度和惯性分布,依此用连续系统的哈密顿一雅可毕方程研究了一维线弹性杆的轴向振动,并由初始条件和边界,最后得到了弹性杆轴向振动的解。  相似文献   

8.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含有间苯二甲酸乙二酯(EI)的共聚酯(PEI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得到了不同间苯含量(A_1相似文献   

9.
根据多重缠结模型和多重蠕动机理,用统计力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具有缠结限制作用的非线性粘弹性分子理论,计算了处于多重缠结态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得到了高聚物熔体的粘弹性形变自由能,推导出4种简单形变方式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高分子流体的回忆函数,简单剪切流下的物料函数。  相似文献   

10.
袁飞 《科技信息》2008,(34):328-328
基于UG表达式的参数化设计,通过控制模型参数的数学表达式或条件语句,不仅可以控制模型内部的尺寸及尺寸与尺寸之间的关系,还能够控制装配件中零件之间的尺寸关系。本文介绍了几个典型参数化曲线的表达式及通过规律曲线功能得到的最终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一维六方压电准晶双材料界面共线裂纹的反平面断裂问题。方法 利用复变函数理论中的解析延拓、奇性主部分析和推广的Liouville定理,在电渗透边界条件下研究。结果 给出了1条界面裂纹受4种不同外载荷作用及2条等长界面裂纹受无穷远均匀载荷作用等几个典型问题的解析解。同时导出了相应问题场强度因子(声子场、相位子场应力强度因子和电位移强度因子)的解析表达式。结论 理论结果表明:当趋于裂纹尖端路径选在双材料界面上时,场强度因子大小与材料弹性常数无关,仅与裂纹尺寸及裂纹所受外载荷大小有关且成正比,即随着裂纹尺寸和外载荷的增大,场强度因子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等速拉伸下聚氨酯极限断裂强度动力学模型理论,它从聚氨酯大形变弹性理论出发,将单向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同应力集中链的断链动力学方程相结合,推导出了应力集中链的断链动力学方程,积分和化简后得到了极限断裂强度同断裂伸长,链结构参数和测试条件(温度和拉伸速率)间的定量关系式。在实验上又分别考虑了W_k,_(ns)、T和k_λ~·等对极限断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以大量实验数据对理论进行了验证,得到理论同实验较好地一致。成功地把聚氨酯网络结构同极限断裂力学性能联系起来,为预测聚氨酯极限断裂力学性能和建立它们的破裂包络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雨层云特点,针对云滴增长的相变过程,建立了与雨层云降水过程相适应的反应—动力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到了云滴浓度增长率的表达式和关于云滴总数的概率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疾病仿真是虚拟手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血管在手术过程中的交互式形变模拟是仿真系统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弹性动力学的形变模型和形变力的分布,推导位移场的表达式。借助两种包围盒碰撞算法对血管与血管钳之间的碰撞以及形变过程中自身的碰撞进行检测。仿真结果证明,血管形变的视觉真实感强,符合物理直觉,实时性尚可,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FTIR,DSC,DMA技术,从高聚物具有结构多重性和形变不均一性出发,定性地探讨了HDPE的ESC开裂机理。在应力作用下HDPE的形变不均一性所形成的微裂纹,就成为具有各自不同利害程度的自然内存缺陷,从而活性介质获得了渗透到HDPE内部的机会,使HDPE表面能下降,导致应力集中链的滑脱和解缠,当滑脱和解缠的分子链积累到某临界值时,便呈现了宏观脆性开裂。并根据HDPE的ESC开裂机理,提出了改善HDPE的ESCR性能的途径。HDPE的ESCR性能的提高取决于对其影响因素的最佳利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输入率可变的休假排队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排队论模型,对M/G/1多重休假排队系统中,服务员休假中到达顾客以概率p(0≤p≤1)进入的情形进行了研究,利用嵌入马尔可夫链与更新过程的方法,得到了离去时刻队长分布的母函数的表达式和系统平衡时离去时刻留在系统中的平均顾客数L.  相似文献   

17.
得到了描述分散相液晶高分子液滴形变和回缩过程(松驰过程)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主要以椭球形变模型为基础,引入了代表有序微区结构的介观尺寸变量和随结构变化的界面张力两个变量.结果表明:修正的理论模型预测值与松弛过程实验结果相吻合,与剪切形变过程实验结果有一定偏差,但比原始的椭球形变模型预测的结果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破坏模式下锥体结构冰力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弹性基础板模型,对锥体结构上冰破坏力随不同弯曲破坏模式而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给出了由2个尺寸比表达的与3种破坏模式相对应的冰荷载表达式和1个由尺寸比定义的破坏模式图.利用这一结果揭示了弯曲破坏冰力幅值与周期大幅度变化的力学机理.板型弯曲破坏冰力是尺寸比k1的减函数;楔梁型破坏冰力是k1的增函数.这预示着最大冰力将在两种破坏模式过渡时出现.冰力周期随冰的断裂长度与其厚度之比k2增大而增长,当k2大于5时,破坏模式由板型过渡到楔梁型.该结果可在现场数据分类识别和冰力速度效应的定性分析等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类含有双调和算子的热弹性板解的空间性质。首先构造一个解的函数表达式,然后推导出该函数表达式为可由它本身的一阶导数控制的微分不等式,最后得到解的Phragmén-Lindel?f二择一结果。该结果可看成是Saint-Venant原则在双曲抛物耦合方程组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由3条链缠绕构成三螺旋.在28种天然胶原中占比最大的是Ⅰ型胶原蛋白,它是由两条a1链与一条a2链构成的异三聚体, a1或a2链中甘氨酸单点突变会导致成骨不全症.基于更接近天然胶原的异三聚体模型(abc), 3条链中分别引入Gly→Ala,构建7种突变体.差示扫描量热结果表明,单点突变体的熔融温度(Tm)值降低15℃,双点及三点突变体未形成三螺旋结构.利用梯阶模型分析分子动力学模拟轨迹,突变点附近梯阶参数值发生变化,表明三螺旋结构局部解折叠.引入弹性函数量化胶原结构变化程度,发现氢键能量与结构形变分数具有高关联性(R2=0.76),表明突变不仅破坏了氢键作用力,也导致了分子的弯曲与运动状态的变化.结合计算与实验,解析了甘氨酸突变对胶原整体结构与运动模式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甘氨酸突变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