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起人为了达到风险隔离的目的,会将需要证券化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特殊目的载体。特殊目的载体在我国主要有特殊目的信托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两种形式。特殊目的信托是美日等国家最典型和传统的特殊目的载体,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律不完善,导致在适用特殊目的信托进行资产证券化时,面临交易市场局限、审批监管繁杂等障碍,使得特殊目的信托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很多问题仍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刘丹艳 《科技信息》2006,(11):256-257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结构性融资手段,其交易结构的设计能否实现“风险隔离”是其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采用信托模式(SPT模式)实施资产证券化所面临的法律障碍较小,但现行法律制度下,由于法制的不健全或缺失,SPT模式仍面临着交易结构风险。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对特殊目的机构(SPV)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的作用、组织形式和相关法律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是目前经济学界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它既是经济学问题,更是一个法学问题。在证券化运作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什么,证券化过程中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如何为减少和避免证券化所产生的风险进行法律制度上的构建等问题值得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的日益成熟将对中国虚拟经济的良性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我国正在推进的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因素并未能受到很好控制,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将围绕信贷资产的估值、资产池的组合优化、破产隔离、金融产品信用评级、资产收益管理产生。要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应当健全SPV风险隔离机制,规范证券化信用评级体系,加强相关法律的保护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当前的市场条件出发,借鉴资产证券化相关研究成果,并考虑列巨灾风险债券的特殊性,对SPV的模式选择、运行中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对策等基本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作为近30年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实现了资产层面的融资,使得金融市场上的资产配置得到了优化。从信息不对称出发,分析了资本市场存在的两类信息不对称问题,指出资产证券化通过特殊的交易和结构能够缓解融资过程中逆向选择的问题,使得社会的资源配置更具效率;同时,资产证券化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股东对经理人的监管以及促进对其的激励,从而也有利于缓解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法制环境下的资产证券化对象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资产证券化之交易机制、法律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分析,讨论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的对象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最后对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的一些资产状况进行分析,在我国目前可以证券化的对象包括住房抵押贷款、生产工具抵押贷款、银行的汽车抵押贷款、基础设施的收费类资产等,以及在我国目前暂时不宜证券化的资产——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9.
陆国静  沈玲玲 《科技信息》2008,(21):309-309
美国的次级债危机肆虐全球金融界。可以说,在此次的次级债危机中,资产证券化过程将风险放大了,由此出现的多米诺效应令世界恐慌。会有人对中国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提出质疑,甚至一概否定。任何金融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资产证券化过程本身是一种风险分散的过程。但是运用金融工具的过程会影响到其效果的产出。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产生新的风险。本文对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界定做了介绍,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进程做了分析,着重提出了对建立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制体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但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从理论上探讨资产证券化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对于促进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但是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资产证券化操作也存在不正当竞争问题,例如发起人会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垄断证券化操作的信息,SPV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时也可能会借用其与发起人的关联关系进行"投资者"误导的宣传行为。可以说有经济行为的地方就会存在不正当竞争,我们必须防止这些不法行为,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融资市场的公平竞争,从而稳定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是19世纪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创新实践成果,它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猛,但在我国仍属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程度不同、法律界限不同,会计处理流程也有差异.首先分析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解剖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和4种基本形式,其次详细解读最有影响力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流程,最后对比国际和国内在会计上处理资产证券化的异同.认为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证券化资产转让会计处理的关键和难点就是"真实出售"的确认,把握证券化资产控制权是否转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3.
于宙 《创新科技》2012,(3):22-23
<正>所谓知识产权证券化,是将具有可预期现金收入流量的知识产权(称其为基础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基础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转移给一个特设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由后者发行一种基于该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可以出售和流通的权利凭证,据以融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已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根据证券化资产应满足的条件和我国具体的市场、法律、制度环境来选择合适的资产作为证券化的切入点。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还十分脆弱,因此目前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是完善资产证券化的市场环境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5.
保险金信托兼容了保险制度和信托制度在财富管理和传承上的双重优势。保险法律关系和信托法律关系存在关联性,外在联系体现在利用保险杠杆优势获取较大保险收益后运用信托进行资产管理;内在联系体现在二者的法律结构上存在部分当事人重合。保险金信托在法律结构上的风险可通过厘清两法律关系主体资格来合理规避。为确保保险金信托法律结构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保险法律关系中投保人和受益人均可由信托公司担任;信托法律关系中委托人可由投保人和保险受益人担任。保险合同中宜增加不可撤销信托条款以增强信托关系的稳定性。慈善组织可以与缺少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并作为信托受益人,在信托关系中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ABS),是指银行将具有共同特征的,流动性较差但能够产生稳定、可预见的现金流收入的盈利资产,如贷款、应收账款集中起来,以此为基础发售具有投资特征的证券的行为。由此转换而来的证券一般被称为资产支持证券。资产证券化实质是资产证券的发行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其核心是设计和构建一个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来保证融资的成功。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将原本必须持有至到期日的贷款转化为适销的证券资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中三个交易主体所存在的税收问题,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税收对策应为完善资产证券化的税收法规,设置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界定真实销售和担保融资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资产证券化业务应当被确认为一项销售业务作表外处理,还是应当被确认为一项融资业务作表内处理。本文根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就如何判断应收款风险与报酬转移问题、合格SPT的具体要求问题以及资产证券化中涉及的各个主体会计确认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较好地解决会计处理问题,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开展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菲琳 《科技资讯》2010,(26):251-252
资产证券化是现代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但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又纷纷开始思考应如何运用和防范其自发性风险。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刚刚处在起步阶段,与我国的金融体制和法律环境还不能完全契合,需要在政策层面和技术准备层面为其创造条件。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入手,解析了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应改进的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与国际经济接轨,资产证券化逐渐融入到我国的金融市场中,给会计理论和事务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会计确认问题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问题,而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对此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因此,如何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会计确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