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诗词对话本小说生发故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一是可以诗为核生发故事,此方式可称为因诗生事式。在这类话本小说里,诗是故事的中心和情节的关键,诗又是故事、情节转换的关捩与契机,也是捏合故事的逻辑与道具,包括因诗得偶、因诗得荐遇、因诗得团圆等类型。其二是可以诗谜设置悬念,此方式可称为诗谶型。带有谶语性质的诗词会推动情节发展,可预言故事人物命运结局,往往与梦境、异形、占卜等相结合。随着情节模式化、基调宿命化、悬念僵化,以诗词为媒介设置情节的手段最终遭到淘汰。  相似文献   

2.
追溯了新民公学堂建立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其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过程,指出新民公学堂创立本身就具有爱国主义的文化基因。随着历史的演进,爱国主义思想越显浓烈。爱国情怀不仅深深地印在教师思想之中,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新民公学堂虽数易其名,但爱国主义思想一直在传承。  相似文献   

3.
刘过为南宋辛派重要词人.本文从刘过词的实际出发,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其诗,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他的爱国调的三个特点:关怀国事,力主恢复;歌颂抗金英雄,斥责投降妥协;抒写报国无门、壮志难民的幽愤。刘过以布衣身分,与张孝祥、辛稼轩、陆放翁、陈同甫、张元干等一样,用诗词唱出了当时高扬的爱国主义主调.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历代诗家对诗词的论述,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系统地论述了诗词的阅读与鉴赏。  相似文献   

5.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6.
周唯一 《衡阳师专学报》2008,(4):F0003-F0003
中国的学术文化历来有着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张岳伦同志的《中国古典诗词内涵美研究》便是她对这一传统的继承。中国古典诗词的内涵美丰富多彩。尤其是那些经过干百年历史风雨冲洗和陶冶过的优秀篇章,以其丰厚的思想美、艺术美曾吸引过教育过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这原本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一种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7.
赵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云南白族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学者和诗词楹联家。其诗词创作在数量上直逼陆游,风格以“筋骨思理见胜”,内容现实性强,感情真势。其论诗诗60首被称为缩略的云南诗史。其楹联创作分政论性、官箴性、闲适性3类500多副,也为世所重。  相似文献   

8.
读《中国古典诗艺品鉴》何立智青年学人周金声编的《中国古典诗艺品鉴》一书,是一部从诗艺审美视角出发,采撷历代诗词秀句,进行诗艺品鉴的编著。综观全书,既显示了编著者对古典诗歌的学识,也体现了编著者对古典诗词的审美个性,在诸多诗歌鉴赏编著中,《品鉴》不失为...  相似文献   

9.
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诗词作为最为古老的文学样式,以其浓郁的抒情性、丰厚的内蕴、深刻的哲理,对人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地影响。本文从培养爱国主义、团队协作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三个方面论述了诗词鉴赏对培育大学生正确荣辱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毛泽东诗词当中,典雅用词极其简炼、生动,透出一种古朴、庄严之气,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毛泽东以口语入诗,使诗词语言获得了一种鲜活感和灵动感。雅俗兼备,是毛泽东诗词显著的语言风格。那么,英译文就应该如实再现毛泽东诗词雅俗兼备的语言特征,做到以雅译雅、以俗传俗。如此,译者方才算是忠实于原诗。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光荣传统,尤其以诗词表现最为突出。从思想内容看,或仇视侵略,提倡抗战;或反对议和,痛斥投降;或畅叙衷肠,抒写壮志;或关心人民,同情疾苦……表现着对敌斗争的强烈愿望和坚强意志,表现着忠于祖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发掘和继承这种爱国主义传统,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的诗词创作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他的词沉郁、以抒发情志为主,取代了传统的诗的功能,而他的诗则学理学诗,平易、以吟咏性理为务。这是其个性的体现,也关乎词体的成熟、时代的风气和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诗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在教育观念上给中国古典诗词留有一席之地。在此前提下,扩大诵读工程的影响,充分发挥中国古典诗词在传统道德教育、情感教育、智力教育和审美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在以后的各个学习阶段,青少年们均受到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极大地焕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激励着共和国的一代代青少年发愤图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和才华。这无疑是我国多年来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同时,还应该看到爱国主义教育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青少年或者由于理论知识不够而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或者受到这些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如何开展新形势…  相似文献   

15.
“体以代变”、“格以代降”是胡应麟在其诗学专著《诗薮》中提出的诗学发展观,所谓“体以代变”,是指中国诗歌的发展变化受时代的制约与影响,“格以代降”,是指诗格“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一种精辟的文学史观,虽然承认诗文以代而变的必然趋势,但同时又深深地打上了崇古卑今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旧体诗词创作要健康发展,重点需要解决的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的问题,是诗词的人文品格与价值理性的问题。诗所以为诗",发乎情"且须"依乎咏"。旧体诗词创作要走出一片艳阳天,需要有对于诗歌本身的责任感,以及因人文关怀而激生的人性悯情。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炎黄子孙在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之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独特属性的文学和语言。源远流长而又蕴蓄深厚,记载着我国璀璨繁荣的文学发展。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但是诗词以精工凝练的词语、富有节奏的韵律以及对生活高度集中的表达和蕴蓄深厚的情感在语文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本文将对高中语文诗词教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诗人毛泽东善于总结诗词创作的经验,并形成毛泽东独特的诗词观。即:诗言志;诗以情胜;诗要用形象思维;诗歌应当风格兼容;对旧诗、新诗持辨证观点;提倡民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诗歌语言应广纳博取;诗不厌改等九项。  相似文献   

19.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冯班《钝吟杂录》云:“伶工所奏乐也,诗人所造诗也,诗乃乐之词耳。”诗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这在文学史上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远古时代的诗实际上都是歌曲,诗与歌是不可分离的一种东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屈原作品产生的根源,探析屈原爱国主义的表现,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屈原的作品,高唱"美政"的理想,洋溢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体现出为坚持理想与邪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他的作品洋溢着激情,充满想像,它将永远垂范于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