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世纪西欧农村手工业有两个不同的渊源 ,一是古代罗马的 ,二是各日耳曼民族的。这两个传统在西欧各区域的经济中得到了体现。西欧农村手工业并不像从前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其在中世纪发展的三个阶段上表现各异 ,而且显示了它的复杂性。在中世纪 ,西欧农村手工业的主要特点反映在生产目的、生产者的地位、组织生产的形式、与市镇的共生关系以及产品的市场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但丁的思想不仅有西欧中世纪文化的影响,还有新时代的痕迹,深刻地反映了西欧社会由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思想文化变化。从中世纪晚期历史和社会变化的角度探讨但丁思想的内容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但丁在其作品中对"人"作出了深刻的解说,其中"地狱"被描述为人类偿还尘世罪孽的场所,"炼狱"是人类精神净化的过程,"天堂"则是人类道德升华的目标。以中世纪晚期西欧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为背景,考察但丁关于人性高贵的观念与当时西欧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以说明他在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所处的历史地位及文化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化一旦形成,就以一个开放的思想文化体系,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古代欧洲的代表性文化形态——古希腊文化的传播,使当时的欧洲、亚洲、北非发生了泛希腊文化影响的潮流。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文化不但随十字军东征,使阿拉伯地区基督教化,而且在整个世界使基督教影响不断扩大,造成了世界文化基督教统治的事实。近代随着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在向中世纪过渡中,原罗马帝国两大文化范围区(即拉丁文化区和希腊文化区,也就是东、西罗马帝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西罗马(拉丁语区)范围内,奴隶制崩溃的震荡挟着蛮族入侵的浪潮,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破坏,使西欧  相似文献   

6.
城堡是西欧中世纪的重要历史遗存,研究城堡有助于对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全面了解。西欧中世纪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着城堡的兴衰,城堡反过来对当时社会的城堡市场、建筑业和城堡城镇及城市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在西欧国家肇始于中世纪中期,且颇具规模,然而,十世纪的大学一直为教会所束缚,在发展中缺乏独创性,僵硬的传统主义成为大学生活和大学教学的特点,以致遭到后期人文主义者的纷纷责难。人文主义者的这种评判左右了西方学者乃至我国学者对近代早期西欧大学的观念,多数学者认为西欧大学的活泼生气到十八世纪才出现,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普遍衰落。尤其与初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相比,大学似乎还徘徊在中世纪,这样也就看不到西欧大学的发展了。但是,历史的事实却清晰地展示了另一番前景。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大学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为现代的大学教育奠定了基础。本文旨在探讨近代早期西欧大学的发展,以求对近代早期西欧大学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方中世纪早期法文化为背景,兼以中国历史上具有强烈法家文化色彩的<法经)、<秦法)为参照系,对<萨利克法典)的法文化价值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早期日耳曼法文化背景的余韵、传统罗马法文化与其现在、潜在的契合,以及基督教文化在精神领域对它的影响.揭示<萨利克法典)在西方法文化史上的承继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元创新乃创新之创新,最能激发各类创新,尤其科技原始创新。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一些地区、一些国家发生巨变皆起端于创新。实质上,西欧文艺复兴就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场精神文化创新运动,它开创了人类长河中的一个光辉时代,使中世纪  相似文献   

10.
在官学兴办前的汉初 ,私学教育就已存在 ,使古代的文化典籍、科学知识通过私学教育得以很好的保存和广泛的传播。在汉武帝开始兴办和发展官学后 ,官学虽然在国家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 ,但私学在官学的影响下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并与官学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在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经学传播、完善教育体系、促进科技发展等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今天用"年"表示,古代既可用"年",也可用"祀、岁、载"表示。"祀"出现最早,主要用于商代;"年"早在西周春秋时期就成为主要的计时量词;"岁"从上古到中古使用频率一直较高;"载"先秦偶尔用以计时,晚唐大量使用,元代以后用得较少。从用法上看,"数+年(祀)"可表序数也可表总数,"数+岁(载)"只表总数。唐宋时期"载"与"年"用法一样。另外"年"、"岁"还可用来纪龄。  相似文献   

12.
从民族融合看骑士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特有的文学形式。它伴随着民族融合的进程产生、发展,从民族融合中的宗教、战争中汲取创作内容和主题思想,印证着希伯来文化、拜占庭文化、十字军东征等宗教、战争这两种重要的民族融合形式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语言研究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对各个历史时期(古罗马,古希腊,中古时期,文艺复兴及其后)各语言学家关于语言本质的讨论,天赋论及普遍语法做了详尽论述,并重点介绍了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从而解释了乔姆斯基的理论渊源和他对前人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数千年法律思想的长河中,"自然法"这一名称被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为不同目的而运用。关于"法的本源"问题的探讨和争论导致了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最早也是发展最曲折的法学流派———自然法学派的诞生。回顾这一流派产生的初期,在古希腊、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时期,自然法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已经形成,并且在其哲学倾向上表现出了客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特点。通过分析和认识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西方古代自然法思想的精髓,辨证和客观地评价其历史局限性,更加全面地看待其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岁时节日元宵节具有狂欢性质。宋代元宵节已初步具备以僭越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价值取向、以诙谐文化为内容的民间表演形态,有着以物质和肉体为中心的生命诉求,因而成为与欧洲中世纪狂欢节相映成趣的中国式狂欢节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人学"的传统泺远流长.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张扬."人学本体论"是在批判中世纪的"神本主义"的基础上得到肯定的,因而它具有反对封建神学和封建制度的双重意义.不过,受时代的局限,其中的不足之处应该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游记中,北京被塑造成为梦幻般的“东方帝都”,是真实和镜像的统一体。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和后殖民理论的角度分析,其背后掩藏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在马可·波罗时代,汗八里被视为人间的黄金天堂。中世纪晚期的世俗欲望在大汗的财富中得到传奇般映现。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东方帝都的新消息,中华帝国的神话托起了更具神秘色彩的“天城”。  相似文献   

18.
从西方文化实体的宇宙观出发,对西方艺术的美学问题进行了探计,通过对古希腊、中世纪欧洲、近代欧洲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典型”问题是贯穿于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过程的基本问题;也是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的文明史上,中世纪常被称为“黑暗时代”。从公元11世纪起,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市民阶层和一座座由市民自治的城市。到公元12世纪,自治性的大学应运而生。尽管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自治是以专制统治者(国王和教会)所给予的特权为基础,但是,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自治和大学自治,既为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和大学自治开创了先河,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中世纪的城市自治和大学自治,是欧洲黑暗时代的两盏明灯。而自治的中世纪大学与自治的中世纪城市相比,无疑是这两盏明灯中最明亮的一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