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芬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1):112-115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文章试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提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价值引导须坚持的伦理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树立起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消费伦理观,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及合理化消费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决定了他们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建立和合理的消费规划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形成,还影响到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社会经济生活的适应能力。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方面为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是思想现状的反映,社会的消费观念、消费时尚以及错误思想都对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错误的消费行为将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至邈 《科技信息》2010,(24):I0050-I0050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征。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中出现的问题出发,通过对安庆师范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构成的基本方面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的现象,并对应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正确、良好的消费观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研显示,青海省在校大学生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方面均存在非理性;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也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可见,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教育和引导很有必要,应该从社会、学校和家庭几方面加以正确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翁禹 《科技资讯》2010,(14):241-242
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消费水平、程度以及偏好等,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大学生消费特点和消费发展趋势,为为企业提供经营决策的参考依据,同时,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关系到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对引导我国未来主流人群的消费走向和发展趋势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宗彩娥  李昊远 《科技信息》2009,(34):I0035-I0035
随着19、20世纪两次消费革命的发生,现代社会已经成为消费社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特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在全面分析学生消费心理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9.
杨海 《科技信息》2012,(36):I0002-I0002
大众文化的消费性解构了传统消费观念。本文在探讨大众文化的消费性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遮蔽,其消费行为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利于大学生形塑健康人格,以期有效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蓬勃发展为网络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更便捷的操作选择平台。当代人们网络购物的形势发展愈来愈好,其中在校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群体中的"主力军",该文就盐城地区高职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分析其利弊,其在网络购物平台的消费金额和消费的商品数量上影响着网购平台的销售走向。换而言之,从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可以预见未来数年网络消费的形势和前景。据此,该文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为视角,根据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现状,对现时代在校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特点进行论述,对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新媒体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网络购物给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总结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如何合理消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消费文化与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消费文化包括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品格、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规律等.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消费文化具有前卫性、超时性、发展性和不平衡性.大学生消费文化对社会消费文化发展和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有较大的影响张力;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享有同一轨迹.在大学校园,高消费者和低消费者同在,早熟型消费与不成熟型消费共存.不成熟消费、攀比消费和非理性消费不仅给学生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健康.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生活能力和消费观念教育,要在大学生消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教育方面有所作为,要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环境和氛围,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就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的恰当把握。  相似文献   

12.
十堰市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校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只有对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掌握其消费特点,才能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开发.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十堰市在校大学生的旅游心理特点、旅游决策行为和旅游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造成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中出现种种不良心理。为帮助大学生顺利成人和成才,必须多方位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社会方面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氛围;学校方面应广泛开展价值观教育、消费道德教育、消费知识教育等,加强消费心理的研究,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勤工助学渠道;大学生应学会自我教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状况调查数据,探讨了现阶段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特点与问题,并初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引导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科学消费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对他们参与体育消费的研究,有利于开发我国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该文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衡阳市四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衡阳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提出衡阳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对策,为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消费行为的形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高校管理者应正视这些变化并采取对策正确引导,从而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大学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平均水平比较低,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性和运动型消费为主。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过半数的学生首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消费,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经济来源少、体育消费品和门票价格高、学业繁忙和空闲时间少、体育活动场地少、休闲娱乐项目少。建议江苏省体育经营和服务部门,制定合理的体育消费价格;建议高校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适当增加学生的闲暇时间,加大体育消费的宣传教育,加强体育设施和增加休闲体育项目,以形成积极的氛围和合理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与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湖南省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了当前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与水平 .结果表明 :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性消费为主 ,体育消费水平年均为 137.6元 .并且其体育消费水平因被调查人员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日均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及月均消费支出的不同 ,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内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现象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大学生的非正常死亡往往与其心理问题有直接的关联性.在对当代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心理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就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作了针对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