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华  周菲 《科技信息》2007,(7):182-183
“体教结合”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它是将“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符合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研究。“体教结合”工作在高校已初见成效,但作为体育大国,教育资源落后,经济欠发达等一系列原因。“体教结合”在我国还不能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发展。本文采用资料法,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科学研究发法对高校的“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体制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体教结合”符合我国现有的发展现状,适应中国国情,是中国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的选择,符合中国高校发展的需要,但作为起步晚,起点低的中国高校“体教结合”模式,现在仍在探索发展中,“体教结合”模式在高校的发展中还有许多矛盾与困难,如何使“体教结合”在高校快速发展起来,本文提供相应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加快我国高校现有“体教结合”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黄太斌  罗敏  朱生根 《科技信息》2012,(34):350-351
体教结合”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决策性发展方向,目前主要在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和少数大城市名校进行了中小学与高校运动队的一条龙人才选拔模式的研究,这显然不能涵盖国家对“体教结合”理解的全意。本文立足于目前我国普通中小学及地方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所存在的现状,总结在中小学真正实施体教结合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以期为全面开展体教结合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及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高校“体教结合”发展模式特点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正确认识“体教结合”科学发展观内涵:积极健全体制改革,实现竞技体育与教育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4.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职教育的"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对高职教育发展的作用,介绍了国外高职教育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我国高职教育实施“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6.
体教结合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结合的重要方式,而“一般混合型”是高校体教结合模式中的重要类型。“一般混合型”模式尽管在我国有快速的发展,但存在着管理模式不到位、学生训练和学习时间冲突、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教练员的心理压力大、训练积极性不高以及经费投入等后勤保障不力等问题,制约着高校体教结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应该采用多种措施,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训练时间、加大师资投入、挖掘自身优势、缓解经费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体教结合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述“体教结合”的价值定位和功能作用,剖析了当前“体教结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改进和完善“体教结合”政策取向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克风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2):91-92,42
本文根据兰州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人文状况,肯定了兰州城市交通建设的成绩及某些失误,并结合西部大开发、兰州大发展的战略思想,重点提出了兰州实施“路桥经济”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9.
建立有效的高校"体教结合"运行机制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文中通过对高校"体教结合"30年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内容文献进行梳理评析,总结了在内涵、模式、问题、对策等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存在的研究不足,提出了深化高校"体教结合"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余青云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3):100-100,102
从辨证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动态过程。横向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纵向可分:“准备教”阶段,教师是主体,教材和学生是认识客体;“课堂教”阶段,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教后学”阶段,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与教师施加的影响.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相互依存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棒、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从后备人才的总量、梯队情况,教练员队伍现状,经费情况,竞赛体制等方面,对江苏省棒、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以高校为“龙头”,扩大培养规模,加快提高教练员水平,坚持体教结合多渠道办队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苏南地区10所高校中的800名女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南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因子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影响苏南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要有5大因素:胆怯自卑心理、体育兴趣、体育氛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和体育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并据此提出针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体育是促进农民身体健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社会环境、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江苏要实现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的转变,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村体育的发展程度至关重要。本文以江苏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为着力点,运用SWOT-PEST分析模型,对影响江苏农村体育发展的政策、经济、社会和科技等环境进行优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提出了通过调动农民、农村"能人",形成永恒的内驱力;加大农村体育"人、财、物"的投入;提高农村收入,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农村体育发展评估体系和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等发展江苏农村体育。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范围内对高校教师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 120份。通过对运动常识、运动项目、频率及时间、运动条件、运动前景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以及对苏南、苏中、苏北运动状况的比较,获得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群体在运动方面的共性和特性的一手资料,以期为科学指导高校教师开展体育锻炼提供帮助,为有关部门和高校领导在制定体育方面的规划和政策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省从事古典摔跤的72名运动员进行运动创伤调查。调查表明:损伤年龄集中在16-22岁,72名运动员患病率100%,平均伤患率655.93%。损伤好发部位依次为第1位是头脸部损伤(患病率168.06%),第2位腰部损伤(患病率151.39%),第3位是手腕部损伤(患病率70.83%),第4位是膝部伤(患病率62.50%),第5位是肩颈部损伤和肘部损伤(各自患病率48.61%),第6位是足脚踝部损伤(患病率37.50%),第7位是胸部肋部损伤(患病率31.94%)。损伤病种:以耳朵肿胀发病率最高(发病率84.73%),其次是牙齿撞松(患病率37.50%),第3位是腰急性扭伤(发病率36.11%)。损伤以急性转慢性伤为主(占57.27%),主要是在专项训练时受伤(65.12%)。提高专项训练水平,摸索科学训练的规律,加强医务监督,是减少患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这四省、市在竞技体育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山东省竞技体育发展的不足之处和弱势,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苏北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4所高校的课程体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社会环境(需求)、教育经费、办学层次、教学场地设施、教材建设、教师素质水平、就业方向等是影响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因素.并给出几点建议望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4年泰州联通杯江苏省青少年男子篮球比赛”共计25场比赛临场技术统的分析和对比,了解了江苏省少年乙组男子篮球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球队中锋位置意识不明确,难以处理好集体配合与个人能力这对主要矛盾,以及球员中距离投篮能力欠缺,对此笔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江苏女子排球队6场比赛临场观察,并对技术统计进行分析,分析江苏女排在比赛中技战术上的优势及弱势,为江苏女子排球队今后的训练方向及技战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苏南地区成年人体育活动的价值观念、体育人口、体育活动内容、活动场所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规律,指导成年人进行体育健身,为构建群众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各项量化指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