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孟英 《科学通报》1983,28(23):1471-1471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é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为害苹果、桃、板栗、向日葵等多种果树和农作物的害虫。这种昆虫雌蛾分泌的性信息素  相似文献   

2.
桑毛虫(Euproctis similis xanthocampa)雌峻性信息素腺体(包括产卵器)的漂洗液(1450FE)经薄层层析和制备性气相层析分离到一个活性馏分,经测算,每头雌蛾约含60ng。微量化学反应判断该性信息素是一不  相似文献   

3.
杜家纬 《科学通报》1986,31(20):1599-1599
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阐述了昆虫性信息素组份精确比例的重要性,特别是性信息素顺反异构体比例的差异会导致田间雄蛾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这些研究大多采用田间试验方式来确定性信息素顺反异构体或各组份间的最佳比例;仅个别研究  相似文献   

4.
说起世界上约100万种昆虫的爱情来,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如蜜蜂常常喜欢“旅行结婚”,蝗虫、蟋蟀则常常是“对歌择偶”……还有许多昆虫以化学通讯的方式发出“约会”信号,它们向空中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东西,同种异性的个体凭着灵敏的嗅觉嗅到这种气味后,便翩翩而来,与“心上人”婚配,享受着甜蜜的爱情生活。利用昆虫求爱过程中释放性信息素这一规律,从雌虫身上提取、分离或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以引来雄虫进行捕杀和药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防治害虫的新技术。这项技术经济效益高、无毒、不伤害益虫,特别是对环境无污染,因而引起很多国家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已鉴定了700多种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并人工合成了100多种。  相似文献   

5.
赵博光 《科学通报》1988,33(7):538-538
Noirot和Quennedey综述过昆虫表皮腺体,并将昆虫表皮腺细胞分为三种类型。我们对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Lepidoptera,Psychidae)雌虫性信息素腺体的结构和生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腺细胞不属于Noirot等人的分类系统中的任何一类。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杨树透翅蛾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家纬 《科学通报》1985,30(21):1656-1656
杨树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ot)属磷翅目透翅蛾科,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严重危害三北防护林杨树的生长和木材质量。由于该虫从蛀入树干条内危害,使杀虫剂和其它防治方法难以奏效。因此,研究采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杨树透翅蛾的危害是林业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国强 《科学通报》1984,29(5):306-306
枣粘虫Ancylis(Anchylopera)sativa Liu是我国红枣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代数多,虫口密度大,抗药性强,危害芽、花、果、叶等。已经证明雌虫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虫达到交配的目的,本文报道枣粘虫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求爱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界中,动物求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复杂的求偶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求偶常常以奇特的动作、炫耀鲜艳的色彩和发出复杂的声音而引人注目,这是因为求偶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吸引异性。通常是雄性吸引雌性,也有些动物是雌性吸引雄性,如雌蛾就是通过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娥。鸟类具有极好的视觉和听觉,但嗅觉不发达,  相似文献   

9.
吴才宏 《科学通报》1989,34(8):611-611
在鳞翅目昆虫中,毛形感器已被公认为性信息素接收器。多音天蚕和柞蚕的雄蛾触角至少存在两种长短不同的毛形感器,分别称为长毛感器和短毛感器。Kochansky等鉴定了多音天蚕性信息素的两个组分为反-6,顺-11-十六碳二烯醇醋酸酯(E-6,Z-11-16:Ac)及反-6,顺-11-十六碳二烯醛(E-6,Z-11-16:A);Bestmann等鉴定了上述两种化合物及反-4,  相似文献   

10.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界中就有许多例证. 爱的呼唤 北美红鹿在发情期,雄鹿连续多天的吼叫声对雌鹿的吸引无疑是十分有效的.另外,其他种类的动物也能用更有趣的信号引诱自己的配偶,包括大量的性信息素.只需一点这种具有化学魔力的信息,哪怕是再长的路途,一只雌蛾的气味也会引诱数千米以外雄蛾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伍德明 《科学通报》1989,34(24):1895-1895
甘蔗白螟(Scirpophaga excerp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为害甘蔗的主要害虫,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区,国外则分布于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本文作者之一任大方曾研究其雌蛾腹尖提取物的活性,提取物经柱层分离后,在田间有一定的诱蛾活性(未发表资料)。本文报道甘蔗白螟雌蛾性外激素的化学结构及田间诱蛾活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設的不断跃进,自然資源的开发利用愈形迫切。际此新的更大跃进一年的开始,愿意談談个人对于发展昆虫资源研究的意見。昆虫財富的利用有三个方面:(1)昆虫产品,如重要工业原料蚕絲与紫胶;(2)昆虫体躯,如入药的斑蝥与冬虫夏草;(3)昆虫活动,如在农业增产有重大意义的传粉作用。天敌利用的目的是防除农林牧害虫,应用最广最久的当推寄生性与捕食性昆虫。二十年来,昆虫的微生物病原体也逐漸被用于消除虫害,而最新的一种方法則是利用被射綫照射过的雄虫与雌虫  相似文献   

13.
应用气相色谱(gas chromography, GC)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了美国白蛾中国种群性腺提取物的组分, 通过与合成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的比较, 4种化合物被确定为美国白蛾中国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 分别为(9Z,12Z)-十八碳二烯醛、(9Z,12Z,15Z)-十八碳三烯醛、(3Z,6Z,9S,10R)-9,10-环氧-3,6-二十一碳二烯和(3Z,6Z,9S,10R)-9,10-环氧-1,3,6-二十一碳三烯, 其比例为2:33.6:58.4:6. 野外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的性信息素单组分对美国白蛾雄蛾没有引诱力, 而4种组分的混合物对美国白蛾雄蛾有显著的诱捕活性; 剂量为200~300 μg的该混合物的灰色橡胶诱芯, 能够有效地监测美国白蛾种群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1977,22(7):284-284
当前,农业害虫防治主要依赖施用化学农药,但在长期使用中,导致了许多害虫产生抗药性,造成环境污染,杀伤了大量有益昆虫等弊病。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害虫防治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其中利用昆虫本身所分泌的性信息素(亦称性引诱剂)防治农业害虫,这一新途径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希望它能成为一种无公害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5.
金龙如  冯江  孙克萍  刘颖  吴磊  李振新  张喜臣 《科学通报》2005,50(13):1334-1339
在自建模拟实验室(9 m×4 m×4 m)内驯养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 夜间在实验室内和野外观察蝙蝠的捕食行为, 并通过收集蝙蝠的食物残体和参照调查的当地昆虫区系鉴别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的种类. 研究表明, 马铁菊头蝠夏季食物主要以鳞翅目为主, 包括11科30余种蛾, 主要以夜蛾科Noctuidae (数量百分比为36.6%)、天蛾科Sphingidae (24.1%)、尺蛾科Geometridae(13.4%)和刺蛾科Limacodidae(9.5%)为主, 捕食的鳞翅目昆虫前翅翅长多介于10~40 mm之间(数量百分比为97.7%).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马铁菊头蝠在捕食过程中不是随机捕食, 而是有选择性. 捕食方式主要为空中飞行捕食(昆虫夜间活动高峰期)和鹟式捕食(flycatching)(昆虫夜间活动高峰期后), 没有观察到地面拾遗式捕食.  相似文献   

16.
戴小杰 《科学通报》1988,33(9):720-720
桑蟥(Rondotia menciana Moore)是我国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桑蟥幼虫取食桑计,严重危及蚕桑生产。由于蚕业生产限制杀虫剂的使用,因此发展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直接防治桑蟥的危害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为壁材, 通过复合凝聚法合成了小菜蛾性信息素微胶囊, 测定了其在田间的释放保留率, 并初步探讨了其对小菜蛾的引诱和迷向活性. 结果表明, 小菜蛾性信息素微胶囊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 在相同的性信息素浓度下, 微胶囊的引诱活性明显好于橡胶诱芯. 在迷向实验中, 迷向田的小菜蛾诱捕数量明显少于化学防治对照田, 说明迷向活性良好. 因此, 小菜蛾性信息素微胶囊的合成为应用性信息素治理小菜蛾提供了一种新的施用剂型.  相似文献   

18.
苏联斯特尼可夫教授从受精选择性的理论基础出发,做了家蚕重复交配的试验,用三个雄蛾的精子,使一个雌蛾受精,结果比单交一雄蛾的,产蚕量提高到121.5%。中亚细亚蚕业科学研究所实验雌蛾三重交配,次代蚕的生命力超过对照区24—27%。这些试验说明:家蚕雌蛾从二个乃至三个雄蛾的混合精子中选择受精,对提高后代的生命力上是有实际意义的。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朱洗先生等曾从事家蚕混精杂交的工作(“科学通报”1954年3月  相似文献   

19.
最新研究表明,当北美一枝黄闻到雄性果蝇发出的性引诱剂(雄蝇为寻找配偶发出的信息)后,这种植物就会做好化学防御准备,让雌蝇对它们不再感兴趣(雌蝇通常会把卵产在它们身上)。科学家把北美一枝黄暴露在雄蝇气味当中,然后观察雌蝇在其上产卵的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雌蝇在侵染过雄蝇气味的北美一枝黄上产卵的意愿明显减弱。科学家之前已经知道,一些植物能对遭遇昆虫侵害的相邻植物发出的气味作出反应,反应方式  相似文献   

20.
4种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及在近缘种生殖隔离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孔祥波  赵成华  高伟 《科学通报》2001,46(17):1435-1439
利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和触角电位(EAG)等技术结合田间试验、鉴定了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的性信息素成分是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醛(Z5,E7-12:Ald)和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Z5,E7-12:OH),GC与GC-MS分析表明,思茅松毛虫D.kikuchii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Z5,E7-12:OAc)和Z5,E7-12:OH;这两种成分及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Z5,E7-12:OPr)对雄蛾有显著的EAG活性,来松毛虫D.spectabilis的性信息素曾被鉴定为Z5,E7-12:OH,但在田间试验中发现Z5,E7-12:OH和Z5,E7-12:OAc及Z5,E7-12:OPr及1:1:1的比例组成的诱芯的诱蛾量是Z5,E7-12;OH单一组分诱峰量的3倍,EAG分析表明除Z5,E7-12:OH之外,Z5,E7-12:OAc及Z5,E7-12:OH,还有少量Z5,E7-12:OAc,因此在赤松毛虫中,Z5,E7-12:OAc为一种性信息素微量成分,而Z5,E7-12:OPr是一种性引诱剂成分,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经GC分析发现含有Z5,E7-12:OH和Z5,E7-12:OAc及Z5,E7-12:OPr,这3种成分有很强的EAG活性,组成了油松毛虫的性信息素,探讨了这些性信息素成分在松毛虫属昆虫近缘种生殖隔离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