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低空急流背景下的景德镇市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超低空背景下景德镇市大暴雨的特征,主要结论如下:景德镇市的大暴雨与超低空急流关系密切,有超8成的大暴雨伴有超低空急流或准超低空急流。在超低空急流背景下的大暴雨分为梅雨型、台风型、冷锋型、低涡型、高空偏北气流型和涌线型等6种形势,以梅雨型和低涡型居多。暴雨主要与中低层切变线密切相关。梅雨型有南北两支气流及相伴的带状(块状)副热带高压,台风型要形成两高一低的阻塞形势。暖区中的低空急流易在地面诱发辐合线,在冷锋型、涌线型等形势中在辐合线附近触发强降水。在低涡移向的右前方和上下重合的低涡中心易出大暴雨。高空偏北气流型多发生在7-8月,低空急流将副高控制区的高能、高湿空气向东北方向输送,与高空偏北气流构成强不稳定,在低空多层辐合系统的作用下,出现强降水。大暴雨过程中不伴有超低空急流的有大风速型、7至8月辐合型、副高型和低槽+切变+低涡+中层西南急流型。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 fnl 1°×1°全球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资料,从急流角度入手对2014年5月16-18日江西中北部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超低空、低空急流的加强为暴雨区持续提供能量以及水汽,且急流前端辐合抬升加强了上升运动;高空200 h Pa我国东北地区低涡和南亚高压配合形成的分流区产生的辐散作用对降水存在促进作用;超低空急流脉动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高、低空急流的适宜配置产生的动力场耦合作用,为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非常有利的动力条件。对模式风场预报检验发现,模式预报稳定性较好,但是模式预报在急流核强度上与实况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3.
大气边界层中,在风速垂直廓线上常出现低空风速极大,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界层急流或低空急流。在一、二百米高度以下出现的低空急流,我们称它为超低空急流。本文根据南京164米高塔的一年观测资料,得到了南京超低空急流的若干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1—2015年国家气候基准站逐日08时和20时探空观测资料,能见度、相对湿度以及雾、霾观测资料及银川市环境监测站的PM10质量浓度数据,用数理统计及其相关分析方法,研究银川市低空逆温特征及其对雾、霾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川市四季均有逆温出现,秋冬季节逆温的出现频率最高、厚度最厚、强度最强,08时较20时逆温的出现频率更大、厚度更厚、强度更强,悬浮逆温底高更低,雾、霾天气与逆温的季节变化特征一致;银川市四季低空逆温的厚度、强度和持续性均与PM10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且在秋冬季节最显著;逆温持续时间越长,雾、霾现象越严重,逆温层越厚,强度越强,空气质量等级为优或良的概率越低,而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污染的概率越高.低空逆温是影响银川市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气象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半地转近似下,用相角函数和微分方程图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地形强迫下非线性Rossby波方程中存在Rossby波和Rseudo-Rossby波解的坡徒条件和初始场扰动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源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2019年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一次致洪暴雨的特征及主要成因。结果表明:该次极端致洪暴雨过程是在稳定的“西低东高”天气形势下,由持续时间长的短时强降水累积而成,具有明显的中尺度和阶段性特征。直接造成极端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在低空急流前沿不断新生东移,表现出明显的“列车效应”和准静止特点。过程中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异常强盛,为极端暴雨提供了持续有利的水汽和对流不稳定条件,特别是整层高湿、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较大暖云层厚度有利于提高降水效率,产生雨强较大的短时强降水;高低空急流耦合是强降水发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强垂直风切变区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7.
根据玉树市气象站2013~2017年基本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玉树市接地逆温和悬浮逆温出现频率、强度、厚度等,结果表明玉树市出现逆温的频率为67.0%,一日中逆温层08时出现频率高于20时,接地逆温层出现频率高于悬浮逆温层;玉树市逆温平均厚度达202.8m,一日中逆温厚度08时大于20时,悬浮逆温层平均厚度略高于接地逆温层平均厚度;逆温平均强度达到1.9℃/100m,一日中逆温强度20时大于08时,接地逆温强度略大于悬浮逆温强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普勒雷达与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了浮梁县的强对流大风、台风大风和冷空气大风3类大风的的特征,主要结论如下:强对流大风多由飑线移动造成,回波强度可达45~60 d Bz或以上,强回波与≥20 m/s大速度区配合,VIL的强度在20~25 kg/m~2,有时伴有"弓形"、"V"型缺口等明显特征。而台风大风回波均匀,强度多为20~30 d Bz,速度场上伴有明显的偏东风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VIL很小。单纯的冷空气大风在多普勒雷达上无反映。强对流大风出现前,在风廓线中层有20 m/s或以上的西南急流出现,并逐渐下传,但底层不一定有风力明显加大的现象,而台风大风、冷空气大风出现时,底层有持续的12 m/s的大风区出现。强对流大风Cn~2在可表现为底层至高层一致达最大值,而台风大风仅表现为底层附近达最大值,冷空气大风则表现为整层最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天气图、雨量、大风等气象观测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等平台资料,对2022年4月25日江西中北部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强雷电、146站次的8级以上大风(极大风速达29.6 m/s)是此次强对流过程主要的天气实况;“上干下湿”、低层辐合线、高空低槽、高层辐散、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超低空西南急流、地面气旋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45~55 dBz带状强回波主要造成短时强降水,强回波带的走向与回波单体的移动方向较为一致,回波强度达55 dBz,并持续,是导致50 mm/h以上的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回波特征;在环境条件、地理条件优越时,45 dBz以上的带状强回波所经之处,容易导致雷暴大风,而组合STI移动信息对于带状强回波未来1 h的移动趋势有明显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区实测资料短缺对研究山地逆温带来不便,利用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模拟的气温结果,对天山、哀牢山、武夷山山区逆温的高度、厚度、强度进行了研究,描述了逆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山都存在多层逆温,相比山体上部来讲山脚逆温出现频率高,强度较大,厚度达到400 m。不同坡向逆温出现的海拔高度、厚度、强度不同,但不同年份的总体走势变化不大。经过对比,证明利用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得出的逆温结果与前人成果具有一致性,能较好地反映出我国不同气候区域山地区逆温随坡向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对局地小气候的特征规律也能够较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LLJs are much important to transport the vapor, heat and moment in a rainstorm event. Statistical analyses showed that 80% rainstorms have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LLJ in China[1]. Many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LLJ and its effects on rainstorms. Uccelini and Johnson[2] documented that the coupling process between the LLJ and upper-troposphere jet is a main reas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vective weather in North America. Limaitre[3] examined the exci-tati…  相似文献   

12.
阙志萍  吴凡  马中元 《江西科学》2014,32(6):798-805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fnl资料,对2013年5月江西北部2次大暴雨天气过程("5.07"和"5.14")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低空急流、水汽输送、垂直运动和中尺度系统,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拼图回波特征等要素,采用对比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次大暴雨过程欧亚中高纬环流形势均为两脊一槽型,但降水性质、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特征有所差异;2)"5.07"大暴雨低空急流具有脉动性,而"5.14"大暴雨中低空急流一直维持;3)"5.14"大暴雨过程的水汽和动力条件都比"5.07"大暴雨过程强;4)"5.07"大暴雨过程以带状回波为主,范围狭长局地性较强;"5.14"大暴雨过程以絮状回波为主,范围宽广持续时间长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3.
14.
15.
基于动态逆和能量原则的导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导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系统参数严重不确定和多操纵机构的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控制器的设计方案.采用动态逆方法设计了系统的基本控制律,利用信用度分配机制和模糊思想来提高小脑模型控制器(CMAC)神经网络的收敛性以补偿动态逆建模误差.在机构耦合问题处理上,采用能量最优原则构造了一种能量函数对直接力-气动力进行分配,降低了侧喷消耗和气动力舵偏角,使系统过渡过程平稳.最后,给定15km的高度,系统的马赫数在0.8~3.0内变化.数字仿真表明,控制器实现了指令信号的快速跟踪,而且直接力无冲击,舵偏角小,因此复合控制器的鲁棒性强,直接力-气动力的解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轴向受力梁强非线性超谐波与次谐波共振的能量迭代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横向动载荷作用下存在轴向力的一类梁的强非线性振动;建立了梁振动的二阶强非线性非自治微分方程,并对求解强非线性自治系统的能量迭代法加以改进,用于求解梁的强非线性非自治系统,其方法是:由能量法得到主共振、超谐共振和次谐共振的一次近似解的表达式;引入牛顿迭代的思想和最小二乘法,得到高次近似解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能量迭代法求解强非线性非自治系统精度较高;分析这种非线性梁的振动时,除了要考虑其主共振外,还要考虑超谐共振和次谐共振.  相似文献   

17.
压入式受限贴附射流流场特征及参数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掘进工作面压入式通风实际上是有限空间受限贴附射流通风。风流从圆形风筒射入掘进工作面空间形成射流区和回流区。根据流体射流理论,分析了压入式受限贴附射流通风射流产生过程及射流通风风流结构特征.由于受到巷道有限空间的限制,射流流场不能像自由贴附射流那样发展,形成了圆形贴附射流自由段、有限扩张段和收缩段。射流各段的长度与射流受限程度成反比。文中给出了射流各段长度及射流区和回流区断面平均流速和流量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空燃比燃烧条件下,研究某小功率LPG发动机喷气占空比的开环控制策略。在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基础上,选择节气门开度和发动机转速作为影响喷气占空比的因素,拟合了喷气占空比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拟合精确度高,占空比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都不超过3.0%。在开环控制中,可以直接利用得到的回归方程取代喷气占空比MAP图进行软件编程,应用新控制系统后,超调量下降了7.0%。  相似文献   

19.
平面断裂动力学问题的奇异积分方程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边界积分方程理论,将瞬态平面断裂动力学问题归结结为求解一组Laplace变换域上的混合型积分方程。联合使用奇异积分方程及边界元算法,再经Laplace数值反演,对若干典型例子作了计算,得到了它们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20.
割缝施工中钢球及颗粒的沉降速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力喷砂割缝施工中,钢球和石英砂的沉降速度和它们到达割缝层位的时间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参数,本文针对不同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层流和紊流运动方程求解了钢球和石英砂的在油管中沉降速度,并计算出了到达井下一定位置所需的时间。从而保证了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