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通过改变积分电路与电容的并联电阻和输入电阻的比值,得到其与输出信号的波形情况和输出信号的幅度之间的关系。比值越大输出信号的幅度越大。电路的工作状态由输入信号的频率、积分电路电容以及并联电阻决定,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大于或者等于10倍的半功率点频率时为积分运算电路。  相似文献   

2.
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可以在保证差模信号放大倍数的前提下,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主要有两种负反馈形式:电阻负反馈和恒流源负反馈。文中从Multisim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不同负反馈电路对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从Multisim仿真结果可以得出:电阻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单端输出共模抑制比受负反馈电阻值约束,电阻值越大,共模抑制比越高,但该电阻值的大小也会影响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恒流源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恒流源负反馈电路的等效电阻趋于无穷大,因此其单端输出共模抑制比趋于无穷大。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
谐振是交流电路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在无线电和电工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RLC串联谐振电路是一种常见的谐振电路。在无线电通讯技术中,正是利用这种电路的谐振特点,使微弱信号电压输入到电路,从而在电容或电感上获得比输入电压大许多倍的输出电压,以达到选择所需的通讯信号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型的单相Buck电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不连续电容电压的单相Buck电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方法,在不控整流桥后采用LC滤波,选择合适的输入滤波电容值,电容电压工作在不连续模式下,同时使得输入电容电压峰值跟随整流输入电压的包络,可获得单位功率因数.在输出滤波电感后采用并联谐振滤波,解决了Buck电路中输入电压低于输出电压时输入电流波形的畸变问题,使得输入电流为正弦波,同时消除了Buck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普遍存在的输出电压100Hz的交流成分.该变换器电路控制简单,由恒定占空比的脉宽调制(PWM)控制.仿真结果和试验电路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电路功率因数为0.99,电流THD值为4%.  相似文献   

5.
杨泰朋  苏静  黄友锐 《实验室科学》2010,13(4):97-98,102
该文介绍了单管交流放大电路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两个问题,电路正常时,在三极管饱和情况下,测量静态工作点UCEQ值与理论值相差甚远;另外输入耦合电容被短接,输入方式变成直接耦合,波形变异。通过分析,指出三极管饱和时,当Ui≠0,被测UCEQ值是伪值,阐明输入耦合电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晶体管的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器,集电极电阻和发射极电阻的阻值必须足够小,才能起振。这是由于集电极电阻构成了放大器的输出电阻,输出电阻过大将影响放大器向反馈网络输入电压的能力,从而导致正反馈失败。减小集电极电阻的目的,是减小从放大器输出端到反馈环节的输入端的耦合过程中所发生的电压衰减。由低值集电极电阻出发,可以很自然地演变出各类常见的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器电路。在演变过程中,还要考虑反馈电路输出端到放大电路输入端的耦合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传统数字逻辑教材的序列检测器设计的研究,指出工作时的输出波形不合理,具体表现在待检测序列最后一位信号出现但时钟尚未有效时,检测器已输出检测结果,合理波形应该是待检测序列最后一位信号出现并且时钟有效,检测器才输出检测结果。经过对设计过程的分析和软件仿真,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电路采用Mealy型设计方法,输出受输入和触发器的状态控制,输入的变化即刻影响到输出。本文提出一种摩尔型(Moore)的序列检测器设计方法,输出仅受触发器的状态控制,QuartusII软件的仿真和实际的电路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和输出波形的合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单个CCII 实现的单输入二输出二阶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仅仅用一个电流传器(CCII )实现的单输入二输出二阶电流模式滤波器电路。该电路由一个电流传器(CCII )、两个电容、三个电阻构成,它能实现二阶低通、带通滤波函数。本文分析了该电路的电流传输函数,并用PSPICE对该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设计正确,电路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引信电子安全系统中高压反馈电路输入与输出端电气隔离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反馈控制电路方案.采用从高压变压器原边采样的反馈控制电路控制高压电容上充电电压的方法,解决了高压反馈电路输入与输出端电气隔离问题,并采用滤波方法消除漏感电压对反馈电容电压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高压电容上电压被有效控制在2kV,实现了高压变压器输入与输出端在电气隔离,且电路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绪言: 脉衡和波形变化技术中,常将某种电压波加在简单或复杂的电路里;由于电路的特性等关系,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可能与输入的电压波的波形完全不同。本文只研讨矩形电压加在许多简单电路里所得的输出电压波形。其中最简单的是将短形电压加在RC串联电路上,由于电路的时间常数与输入电压波之周期的比值不同,在输出端可产生各种波形;若电路的时间常数比输入电压的周期小很多,只当输入电压变化时电路有电流,电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代数动力学规范变换方法,求出含时变电压源的电容耦合介观电路量子态随时间演化算符的精确解,导出电容耦合介观电路电荷和电流对输入电压信号的零状态响应的完全解,结果表明电容耦合介观电路系统具有线性时不变特性,且电荷与电流的零状态响应与相应宏观电路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运用现代电子仿真实验平台和传统实际实验方法,尝试通过对共发射极放大器电路工作参数的测量,分析深度饱和的三极管的动态等效模型,并使用模型对放大器耦合电容选择改变时,对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相位移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后差变换,提出实现模拟电阻,电感和电容特性的开关电容仿真电路的新原理。设计並实验了开关电容负阻变换器和电感仿真电路。实验了采用这种仿真电感的科皮兹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是全相输入和全相输出,实际采样频率是时钟频率的2倍。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环形压控振荡器通常是利用控制电阻的方式来达到压控振荡的效果。文章利用容性耦合电流放大器作为压控振荡器的基本反馈单元,并在输出端增加MOS电容来控制振荡频率;分析了利用饱和区的MOS电容特性来实现压控的方法,并采用Smartspice软件和0.6μm CMOS工艺参数对该压控振荡器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影响很小,输出交流波形的频率稳定度高,有良好的线性调谐特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单电阻I/V转换和T型网络两种典型的基级电路的分析,提出了光电二极管阵列与这两种电路相结合的噪声模型,仿真分析了输入电阻热噪声和运算放大器输入噪声双重作用下的输出噪声水平.经比较,T型网络输出信号的信噪比要比单电阻的I/V转换电路高6dB.实验结果证明,T型网络的误差主要由并联电阻个数决定,所以减小每个与T型网络相连的光电二极管数量,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6.
在电子仪器及控制仪表中经常需要这样一种多谐振荡器,该振荡器具有两路相位相反的幅值足够高的输出,只要改变单个电路元件就能方便地改变振荡频率而保持方波的占空系数(低电位宽度与周期之比)不变。这里提出一种“射极耦合单电容多谐振荡器”线路,可分别从晶体管BG_2集电极和射极耦合电阻Re上输出相位相反、幅值相等的方波(图1)。当改变电容器C的大小时,输出方波频率相应发生改变,但保持占  相似文献   

17.
本发明主要解决频带内复合波形传输过程中的噪声消除问题,包括声频在内,例如,链式压缩——扩展系统产生的复合波形,以及由双音及多音构成的复合波形。 链式压缩——扩展系统(Lincompex系统)的原理如图1(a)和图1(b)所示。输入信号加至输入端(20)后分别进入音频信号控制通道(21a)和(21b)。在控制通道(21b)中,输入信号的包络电平被包络检波器(26)检出,检波器(26)的输出信号正比于检测电平。音频通道里的压缩电路(22)利用这个信号调节增益,压缩幅度,以使压缩器输出  相似文献   

18.
具有温度补偿的光隔离多路电压变送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具有隔离功能的多路电压变送器 .该电路使用常见光耦合器件 ,完成输入与输出之间信号的隔离 ,输入与输出在较大范围内呈线性 ,且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介观电路中电荷应是量子化的这一事实,应用正则量子化方法给出了介观耗散电容耦合电路的量子化方法和库仑阻塞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介观耗散电容耦合电路的库仑阻塞条件不仅与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有关,而且与耗散电阻有关;随着耗散电阻的增大,库仑阻塞现象更加明显.该文还讨论了介观电容耦合电路的量子涨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说明了开关电容(SC)积分器和有源RC积分器的等效原理,以及SC网络的一些优点。这种网络除了便于采用MOS技术集成以外,还具有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特点。文中给出两种SC状态变量振荡器电路,该电路的输入信号为钟脉冲,输出信号为取样—保持正弦波,振荡频率与钟脉冲频率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仅与电路中的电容比有关而与钟脉冲频率无关,因而在一定电容比下,不需改变振荡电路元件即可在很宽频率范围内改变振荡频率。给出了模拟实验结果,结果与所推导公式的理论值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