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心理学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发展心理学。因为个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必须与外界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一定条件下自行产生组织性。所以,个体发展不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还要受其原有心理结构和主观能动性的巨大影响。因为个体发展是个不断重建平衡的过程,即由量变积累产生质变的过程,质变的飞跃是在远离平衡态时实现的,所以说个体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间断性的过程。另外,我们不能把个体发展单纯地看成线性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系统科学近期发展史上的三颗灿烂明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既综合又分化的发展道路上,系统科学体系中又增添了不少新理论、新观点。论述了这个体系中极具生命力的三个成员——系统排异性理论、系统管理学和大成智慧工程的产生、发展、主要理论观点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浅谈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经济子系统在人类社会巨系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深入地从理论上分析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着有重大意义。运用系统的观点,通过层次理论,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理论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的含义,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学、企业、政府协同创新做为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视角审视,适应性主体是协同创新系统生成发展的基本动因;聚集是协同创新系统生成发展的基本特性;标识是协同创新系统生成发展的"向导";非线性协同作用是协同创新系统生成发展的内在动力;流的畅通是协同创新系统生成发展的必备条件;多样性是协同创新系统生成发展的原因和结果;内部模型与积木组合是协同创新系统生成发展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复杂性生态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明时代之所以会出现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是由该时代简单性机械论世界观所造成的。世界范围的复杂性研究的兴起和高涨,产生了复杂性范式,复杂性范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线性的方法论。复杂性生态世界观是运用复杂性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和理解现实世界的理论。复杂性生态世界观是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世界观,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观点作为一种舆情,意见,态度的表现形式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研究观点的演变对理清观点演变机制,促进舆情合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现有研究缺乏对二元观点动力学的相关介绍以及割裂了二元与群体观点动力学之间的联系,未能全面揭示观点动力学研究现状,因此,对国内外观点动力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其中,从研究方法和交互特征视角对二元观点动力学模型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从个体特征,行为特征,观点特征,外部环境,观点动力学的应用视角对群体观点动力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明确了观点动力学未来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实证视角下的观点演化机制,意见的强化和争议的消减,观点的演化与群体决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全球化技术竞争的不断加强,企业以网络组织形式进行合作创新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企业创新网络成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为使企业创新网络良好运作,形成耗散结构是其理想状态。企业创新网络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系统内各要素的非线性作用,表明企业创新网络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在企业创新网络形成耗散结构的过程中,需要管理好表征系统有序度的熵,减少熵产生和引进负熵流可以使企业创新网络向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技术系统复杂性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哲学观点 ,从复杂性科学理论视角 ,分析了技术系统复杂性的来源以及技术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层次性和高度的自组织等特征 ,指出了技术系统的演化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过程 ,探讨了技术系统复杂性研究的渠道与方法以及所具有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组织的复杂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组织是复杂性的特征之一。自组织产生出复杂性。复杂系统通过自组织作用,经过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过程,向更高级的有序化发展。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自组织系统演化的内在动力。自组织演化方式是复杂多样性的。随机涨落能够诱发系统的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创新系统生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系统化是生成性的,包含着自然生成和社会生成两个层面。在创新目标的生成过程中,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对创新系统有建设性作用,在地域、时间和关系三个雏度上使创新活动表征出系统性,形成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