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间冷式电冰箱的制冷量通过空气强迫对流流动进行分配,热力参数是时间和位置的函数,而且参数间相互耦合.由于实际装置的复杂性,需要对间冷式冰箱装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方可建立既能描述动态过程,又具有仿真计算可行性的模型.将间冷式电冰箱分解为主动系统与被动系统,在对两系统进行详细的关联性分析后,建立了间冷式电冰箱系统的仿真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仿真计算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间冷式电冰箱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
间冷式电冰箱的制冷量通过空气强迫对流流动进行分配,热力参数是时间和位置的函数,而且参数间相互耦合.由于实际装置的复杂性,需要对间冷式冰箱装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方可建立既能描述动态过程,又具有仿真计算可行性的模型.将间冷式电冰箱分解为主动系统与被动系统,在对两系统进行详细的关联性分析后,建立了间冷式电冰箱系统的仿真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仿真计算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间冷式电冰箱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间冷式电冰箱箱体结构中存在流动换热的结构,这一特点决定了该类电冰箱箱体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有别于直冷式,通过结构分析,提出简化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并采用z传递系数求解空气循环冷却系统的动态换热。模型的计算结果与针对性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为间冷式电冰箱的系统动态仿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液粘测功机系统辨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改进液粘测功机的性能,设计液粘测功机的电液控制系统时希望得到液粘测功机准确的数学模型.利用系统辨识方法研究了液粘测功机系统的动态特性,首先辨识出线性子系统的模型,然后考虑系统的非线性,采用二阶无记忆非线性增益的Hammerstein模型对线性辨识结果进行了校正,得到了液粘测功机系统动态特性的传递函数,并用试验数据加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辨识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液粘测功机系统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传动系统模型的准确参数,提出阵风激励下三质块传动系统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根据定速风电机组机械动态与电气动态解耦的特性,提出在辨识传动系统模型参数时可忽略电气动态,据此获得定速风电机组的简化模型。采用轨迹灵敏度方法,分析了传动系统各参数的可辨识性及辨识的难易程度。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传动系统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辨识结果与轨迹灵敏度分析结论一致,验证了提出的参数辨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可再生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占比进一步加大,光伏机组并网容量有明显提升的趋势,而不同渗透率下的光伏发电系统动态行为对电网负荷特性产生显著影响,但光伏发电并网动态模型复杂、待辨识参数多,增大了模型实际运用难度.为此,基于光伏电站机理模型,建立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动态离散等值模型,得到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动态离散等值模型的模型参数;并采用IEEE 14节点系统研究不同渗透率下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动态离散等值模型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动态离散等值模型能准确描述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特性,且精度高、易于辨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一类静态非线性增益具有原点对称特性的M ISO双线性Hammerstein模型,提出一种稳态与动态辨识相结合的集成辨识方法。方法利用稳态信息获取稳态模型的强一致性估计,并通过稳态模型获得非线性增益的估计,再利用动态信息辨识获取M ISO双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双线性系统未知参数的一致性估计。结果获得一类M ISO双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集成辨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论集成辨识方法可用于解决一类MISO双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问题,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以材料表面空气相对湿度为输入,材料湿容量为输出的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动态湿特性单输入单输出辨识数学模型,得到相应的Z传递 函数模型。建造了建筑围护结构材料的辨识试验系统。采用辅助变量辨识方法辨识得到单输入单输出差分方程和Z传递函数。并比较了最小二乘辨识法和辅助变量辨识法的辨识结果。结果表明,辅助变量辨识法辨识精度有所提高,系统阶降低。  相似文献   

9.
王宏伟  陈瑜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8):11639-11646
针对含有饱和特性的双采样率数据Hammerstein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辨识方法。首先,将含有饱和特性的静态非线性环节和线性动态环节的串联,整理成一个非线性基函数和线性动态环节的串联。在此基础上,利用辅助模型辨识原理解决数据缺失、中间未知变量、被辨识参数之间存在耦合的问题, 通过递推辨识算法利用双率采样数据辨识单率Hammerstein模型中的参数。最后,以一个含饱和特性非线性系统实例的建模来验证提出辨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热力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在线辨识的要求,通过对常用辨识方法的比较,提出了二次辨识的辨识思路。把系统的辨识分为一次辨识和二次辨识:根据一次辨识,辨识出系统的一次粗糙模型,利用二次辨识对一次辨识的结果进行补偿辨识。针对控制模型的特点,利用最小二乘法和RBF神经网络构造了二次辨识的在线辨识算法。仿真试验的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在线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模外动态特性,即使在偏离的情况下,也能使相对误差保持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1.
混合工质成分对自复叠冷冻干燥装置降温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以精馏型自复叠制冷系统为冷源的冷冻干燥装置降温过程进行了准稳态数值模拟,发现在混合工质成分和循环压比给定时,循环单位容积制冷量随压力位变化有峰值存在,具有与纯工质循环不同的特征.通过定成分和变成分下循环制冷量的优化,深入分析了混合工质成分对降温过程中各温度位循环制冷量的影响规律,从而可以为各种不同降温速率要求的冻结工艺设计混合工质的成分,为冻结工艺所要求的降温速率控制提供便利.借助于总单位温降时间和单位温降时间两个新概念,对物品热容量与搁板蒸发器热容量相比很小时的特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设计和制作了一台以精馏型自复叠制冷系统为冷源的冷冻干燥装置,实现了-60~-80℃温区的稳定运行,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Heat emission and the voltage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frigerating capacity of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or.Some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obtain their influence on refrigerating capacity of semi-conductor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at emission and the voltage.The results shoW that fixing the heat dissi-pation,there is an optimal working voltage for the semiconductor module;and if improving the heat emission,the refrigerating capacity increases and the optimal voltage becomes larger.Thi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op-fimal design of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相似文献   

13.
吸收式制冷系统动态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吸收式制冷系统具有两相及两组分流体流动以及多个部件数,其动态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比较复杂。这里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的仿真建模方法,将吸收式制冷系统分解为两个子系统,根据一定参数耦合关系相连接,建立其部件和系统的动态模型,适用于双效的各种溶液流程的吸收式制冷系统运行特性的仿真研究。动态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显示了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4.
对风冷冷热水机组常规测试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针对常规测试系统中同时需要加热和制冷而造成的能量浪费现象,提出在该常规测试系统中空气侧增设表冷器,水侧增设水水换热器,对该系统进行节能改进设计.并以制冷量为25kW(制热量为32kW)的风冷冷热水机组测试系统为例,以试验工况数据为基础,对改进后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验算分析.通过比较改进前后的系统能耗得出,改进后的系统制冷测试工况时可节电32kW,热泵测试工况时可节电16kW,最后编写了表冷器的设计计算程序模块.  相似文献   

15.
对空调器的制冷系统进行分析,把传统的“静态参数”分析法转化为“动态参数”分析法,并视制冷系统中各部件间的参数是定量耦合的,从而形成系统参数的耦合关系图,为进一步对整个制冷系统进行系统动态模型,仿真及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G-M 低温制冷机是利用放气制冷原理来实现制冷过程的.对于理想气体可以采用V(p_h-p_l)来计算理论制冷量.然而,当制冷机处在15K 以下深低温工作时,由于氦气性质已远离理想气体,上述公式不再适用.本文从变质量热力学理论和实际气体性质出发,导出了G-M 制冷机制冷量的一般计算式,它可适用于各种工质以及放气过程的各种物理模型.进而利用氦气的p-v-T 关系,计算了在不同制冷温度下获取最大制冷量和最大制冷系数的最佳工作压力区域,并与理想气体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目前在G-M 机上常用的工作压力对深低温G-M机不再合宜,而应采用较低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循环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CO2制冷循环各个部件的稳态仿真模型,对6种不同的跨临界CO2制冷循环进行了稳态仿真,衡量了吸气回热、回收膨胀功以及二级压缩等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级压缩并回收膨胀功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只采用两级压缩而不回收膨胀功,对系统的性能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单级压缩时如果系统中带有膨胀机,采用吸气热交换器可以提高制冷量,但对性能系数(COP)值的影响不大;单级压缩不回收膨胀功时,采用吸气热交换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制冷量和COP。  相似文献   

18.
19.
CW-Y-960型平板冻结机的自动控制采用双位式调节方式,需人工参与制冷过程.为了提高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温度精度,本文提出一种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设计采用在线实时监控,故障检测报警等整套系统装置,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量热器法系统含油量对压缩机冷量测量精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发析研究,探讨了量热器试验台系统中的制冷制含油量对压缩机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提高试验台测量精度的措施,所获得的结论可以为修订制冷压缩机测试标准和研制制冷压缩机测试装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