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入世”双边协议的签署,迅即在家电业内产生了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祝贺谈判成功,对中国家电业来说,这一消息属重大利好。 详细内容如下: 创维集团黄宏生:这是中国企业界今年最大的利好消息。中美谈判是中国加入世贸最关键的谈判,双边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艰难历程行将结束,这将成  相似文献   

2.
孔令聪 《华东科技》2000,(10):17-18
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双边协议的签署,为中国加入WTO铺平了道路。中国的“入世”,从总体上看,对中国是有利的,但对不同的部门是不同的。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的“入世”,不可避免对我省的农业产生冲击和影响。这里仅就中国“入世”对安徽农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安徽如何采取妥善的对策,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1999年12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了双边协议; 2000年5月19日,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同欧盟谈判代表拉米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国加入WTO的协议: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政府通过13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 1999年 11月 15日正式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双边协议。从而扫清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障碍。中国“入  相似文献   

5.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已于6月29日签署。这一“安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内地经济与香港经济各有什么影响?本刊记者为此走访了梅新育博士。记者CEPA签署的背景是什么?经过了怎样的发起、谈判过程?梅新育CEPA是在香港经济面临20年来所未见的困局下签署的,协议达成的速度比业界预期快了许多,原因就在于需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加快香港经济复苏。至于CEPA发起、谈判的过程,根据有关报道,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入世”达成双边协议之后,香港总商会就提出了建立“…  相似文献   

6.
中美两国于1999年11月15日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双边协议,这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协议内容包括市场准入,降低关税和削减非关税壁垒以及信息技术协定等三大协定。中国正朝着WTO大门迈进,这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加入WTO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徐基琼 《安徽科技》2001,(10):13-15
9月17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贸组织(WTO)中国工作组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所有法律文件,中国加入WTO的所有谈判已全部结束,正式成为WTO成员的日子已越来越临近。正常情况下,再经过11月上旬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2/3多数票表决通过、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入世协议和批准后的至少1个月的过渡这3个步骤后,中国即有望于2002年初正式成为WTO的全权会员。 自中美就有关中国加入WTO的问题达成双边协议以来,WTO与中国经济各方面、各层次的关系,特别是加入WTO对中国各行业部门有可能带来的  相似文献   

8.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我加入世贸达成双边协议,这标志着中美之间关于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正式结束,从而为中国入世排除了最大的障碍。在中国加入 WTO 问题上,中国金融市场还要不要继续开放?还能不能进一步扩大开放?面对国际上的种种疑虑,中国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1999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等七个民间团体举办的宴会上发表即席演讲时说,中国将在经过一  相似文献   

9.
1999年11月15日15时25分,在跨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刻,经过六个昼夜的艰苦谈判,中美双方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双边协议,中国“入世”的重大障碍已经扫除,中国,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市场将逐渐全方位向全球开放,中国的产业格局、市场格局以及消费格局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在加入WTO后,将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挑战呢?  相似文献   

10.
包丽敏 《科技潮》2000,(1):68-71
11月中旬,中美两国签定中国加入WTO 的双边协议后不久,在美国,引发了这么一场讨论。“如果农民们不能获得合理的价格,那么无论他们是粮食公司还是食品生产厂家,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不重要了。”一位名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两国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从而结束了双方长达十三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为中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铺平了道路。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呢?据权威人士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总的说来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入世贸组织将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出口。"入世"后,世贸组织的一百多个成员都将给中国以最惠国待遇,而且也不必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遭到美国一年一度的非难,中国的出口有望大幅度增长。其次,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中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有利于中  相似文献   

12.
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双边协议的主要内容 1999年11月10日至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  相似文献   

13.
1999 年以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进程明显加快在世贸组织135 个成员中有37 个成员要求与中国进行双边谈判迄今为止已有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32 个成员与中国结束了谈判并签署了双边协议中国复关入世的漫长旅程已接近终点我们终于站到了WTO 的门槛上知识产权作为入世谈判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分外受国人的关注1 入世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影响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亟需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仅以专利为例随着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大批外国企业来华申请专利而且申请量逐年快速上升在一些重要的高新技术领域如医药微电子通…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通往入世的路走了14年,创下了迄今为止所有申请方加入 WTO 谈判的“吉尼斯”纪录。最终能成功入世,将为国际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打开一扇新的发展之门,而非“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15.
中美达成双边协议,中国加入 WTO 指日可待。那么"入世"后对我国经济有什么重大影响呢?入世后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条款规定,我国加人叮。后将享受如下的权利:第一,能使中国的产品在100多个成员国中  相似文献   

16.
1999年4月份朱铝基总理访问美国,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揽子协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达成一致。美国政府明确承诺坚定支持中国于lop年加入世贸组织,这表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笔者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本文就中国加入后的对策作些思考。l转变观念是中国面对挑战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将与国际惯例接轨,要按国际上通行的市场规则办事。目前中国最不适应恐怕还是观念问题,观念不转变,中国就不能适应“人世”后的全新…  相似文献   

17.
去年11月,中美就中国入世达成双边协议;今年5月,中国与欧盟又达成协议。WTO 成员中提出与中国进行谈判的共37个,目前已经与之达成协议的32个。据权威人士透露,中国年内入世应该没有问题。近几年来,有关方面对 WTO 的研究、介绍不断,中国百姓也对中国复关、入世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然而,人们对  相似文献   

18.
中美经贸为何走到十字路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以来,中美之间一系列经贸摩擦纷至沓来,美方的经贸举措让人如雾里看花,中美经贸关系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其中的问题何在呢?中国成功加入WTO后,美国失去了对华年度贸易政策审议的“权利”,但美国没有善罢甘休。美方认为,由于中国加入WTO协议内容广泛、而中国尚缺乏成熟透明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架构、各地和各部门对落实承诺意见不尽相同等原因,落实入世协议对中国而言将是一个巨大挑战。为此,美国对我国履行入世协议问题予以极大关注。他们通过收集企业界反应、跟踪中国法律法规变化和双边贸易流量、与中国政府进行经常性对话等多种方…  相似文献   

19.
4月10日,中美双方经过通宵达旦的谈判,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这不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协议,而且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一揽子协议中的重要部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签署,表明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将有较大地提高,这可能会对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关注议论的热门话题。从长远的趋势看,中国与美国签署农业协议,加入WTO,对中国的发展将会有整体性效益。从农业的发展趋势看,也是有利的,可以增加我国农业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当然,在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1月中旬,中美两国为终于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而举起了酒杯。而中国金融银行业在这一刻,内心的沉重却远大于欣喜,因为WTO带来的不仅是开放的市场,而且也引入了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金融行业好比一个只学过三招两式的入门弟子与拳击高手过招,难免会“未上擂台先情怯”。 其一,知识准备不足。在国门即将打开的时候,中国金融银行业不仅对于国门之外的国际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即使是原来已经非常熟悉的国内市场也将逐渐变得不可知起来。面对金融国际化的潮流,中国金融银行业暴露出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