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构建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的社会传播环境、建立健全政府对网络行为的监管机制及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高校德育体系等措施,对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的社会传播环境、建立健全政府对网络行为的监管机制及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高校德育体系等措施,对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已步入网络时代,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道德既有正面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使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错位和道德失范。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抢抓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主动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时代知识信息的极大丰富将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网络学习在给大学生带来了光明前景的同时也容易使 大学生在道德,思维,心理上出现弱化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信息,培养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是适应时代需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春兰  张龙真 《科技信息》2011,(4):79-79,80
网络环境对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该强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引导因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整合传统文化,建设新的网络文化,提升教师的网络素养,开展提高学生网络素质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网络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正负面影响,分析当前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及网络普及给高校道德建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偏离,他们的网络道德问题日渐突出。高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全面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培养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检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网络伦理观念、文明意识、社会道德责任意识,具有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发展、创造价值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周晔 《科技信息》2009,(36):175-176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巨大,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应对措施,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谢淑华 《科技信息》2011,(26):117-117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网络里的反动、色情、迷信等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此外,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使很多沉溺于网络中的大学生产生道德危机。因此,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伍洁  贾震 《科技资讯》2008,(15):241-241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我们学习、工作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道德进步带来了某些负面的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凸现。面对网络时代下新的德育环境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并积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新途径,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今天,大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比过去更加强烈,网络已经成为他们了解世界科技前沿动态,学习现代化知识,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网络中各种资讯的良莠不齐,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文通过对当前形势的分析,从网络主流教育、网络道德建设、“网上网下”协调发展三个方面对新时期加强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时代的降临,“上网”已成为青年大学生较普遍的行为选择。网络不是泥潭,但也并非一片净土,本在给网络“把脉”辩证分析其给青年大学生带来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鲜明地提高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精神道德建设的思想、旨在增进大学生上网时的“精神屏障”意识,升华其人精神,促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论以德治网     
王德侠  刘洋 《科技信息》2007,(10):19-19,21
网络时代的到来,既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育的诸多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内容之一的高校德育,要适应网络时代对学生道德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就必须拓展原有的德育内容,实施和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胡腾蛟  刘海萍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32-133,138
网络语境中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出现了新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传统的育人功能应融入网络时代的特征,通过深化"耻感文化"教育、构建合理的道德空间、强化学生的"慎独"精神三大路径来构筑图书馆德育工作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在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大学生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索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寻求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彪 《科技信息》2006,3(10):242-243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求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要求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现网络时代道德价值多元化的整体发展;要求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途径体现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于新的历史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提出的一项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当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构筑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体系,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8.
论新时代网络编辑的职业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来临,网络编辑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一个合格的网络编辑要具备以下素质:强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掌握编辑行业基本专业技能;适应网络环境对编辑能力的新要求——掌握新闻知识;了解网络传播的规律;适应网络语言环境,具备网络文字功底;掌握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具有策划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经过改造与创新,它可以融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成为我们学习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应当都要依法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一种德行品质和德行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对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但同时网络空间隐蔽、虚拟、开放、自由的特点也对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形成冲击,使得大学生在制度认知、制度评价、制度认同等方面出现偏差。为此,应以共产主义信仰引领大学生的制度自信,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确立大学生的制度自信,以规范的网络政治言行、有序的参政实践强化大学生的制度自信,重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