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揭示马氏珠母贝的食物选择效率和耗氧率与海水颗粒物成分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然海区常流水法分析了海水颗粒物组成和马氏珠母贝的生理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养殖于自然海区中的马氏珠母贝:(1)滤水率FR与海水颗粒物成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2)选择效率SE与海水颗粒有机物浓度POM及海水颗粒物中的饵料质量f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0,P=0.000;r=0.505,P=0.000);(3)单位体重耗氧率OCR与POM及f呈极显著正相关(r=0.268,P=0.000;r=0.319,P=0.000).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当饵料质量升高时,马氏珠母贝的选择效率及耗氧率会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2.
体质量和温度对尖紫蛤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下,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尖紫蛤的个体滤水率和个体摄食率都升高,与体质量呈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可分别表示为CR=aWb和IR=cWd.其中,b的取值范围:0.508 7~0.713 7,平均值为0.650 4;d的取值范围:0.526 4~0.720 4,平均值为0.660 5.体质量与尖紫蛤吸收率的关系不明显.在16~36℃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呈一个峰值变化,都在温度为28℃时达到峰值,当温度超过28℃后,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都不再增加反而下降.温度对尖紫蛤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梭鱼标准代谢、内源氮排泄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13.5,18,21.5,24和27℃5个温度条件下测定了梭鱼(体重范围1.88-14.02g)的标准代谢率和内源氮排泄率,梭鱼标准代谢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二者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二者的关系为指数关系;标准代谢率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可用如下方程表示:Rs=0.1246W^0.9954e^0.0841T(r^2=0.9220)。梭鱼的氨氮,尿素、总氮及能量的排泄率随体重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与体重为幂函数关系,与温度的关系为多项式形式,梭鱼氨氮和尿素日排泄率的变幅分别为0.15-0.88mgN/d和0.03-0.29mgN/d。不同温度下,尿素排泄量占总氮比例在9.9%-22.49%之间,随温度升高该值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条纹斑竹鲨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条纹斑竹鲨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不同水温、不同规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条纹斑竹鲨的耗氧率昼夜变化并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高峰和低谷,低谷值出现在02∶00和09∶00,其平均值为0.110 mg/(g.h),明显低于日平均耗氧率0.213 mg/(g.h);耗氧率高峰期出现在15∶00和21∶00,其平均值为0.462 mg/(g.h),明显高于日平均耗氧率;2)平均体重为99.29 g的条纹斑竹鲨,耗氧量(Yc)和耗氧率(Ycr)随着温度(T)的升高,均呈上升态势,并与水温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c=0.542T1.076,Ycr=2.576T1.335;3)在水温为22.5~24℃条件下,条纹斑竹鲨的耗氧量(Yc)随体重(W)的增大而增大,耗氧率(Ycr)则相反,随体重增加而减小,但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c=3.148W0.416,Ycr=3.192W-0.587;4)在水温为22.5~24℃时,平均体重在50.00~466.50 g的条纹斑竹鲨,其窒息点范围为0.176~0.608 mg/L,而其窒息点与水温的关系并未显示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用自制的高温高压钻井液动滤失模拟装置对胜利油田渤深四井井浆进行了动滤失实验研究。实验发现,钻井液的动滤失与静滤失不同,静态下滤失形成的滤饼厚而虚,渗透率大;动态下滤失形成的滤饼薄而韧,渗透率小。剪切速率增加,井浆的平衡动滤失速率增大,其原因主要是高剪速下形成的滤饼明显变薄。压差增大,井浆的初滤失量增大,但平衡动滤失速率却基本不变,这是因为随压差增大,所形成滤饼的渗透率与厚度的比值相应减小。温度升高,井浆的平衡动滤失速率增加,在20~150℃范围内两者呈良好的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膨胀石墨对活性染料水溶液的吸附脱色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膨胀石墨对活性艳红K-2BP和活性嫩黄K-4G这2种酸性染料水溶液的吸附脱色作用,考察了浓度、用量、pH值、温度对2种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率均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加,相同pH值时的脱色率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增大,不同浓度下脱色率随着石墨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对活性艳红K-2BP吸附的影响较活性嫩黄K-4G的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纳米尺度水薄膜厚度和系统温度对液-气相变蒸发率的影响.模拟了水薄膜厚度为2nm时,温度(375~425K)对相变蒸发率的影响;同时模拟了温度400K条件下,水薄膜厚度(2、3、4nm)对相变蒸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水薄膜厚度下蒸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下蒸发率随水薄膜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蒸发率随时间呈指数形式递减.相关结果可为微热管及其他依靠内部液体相变传热的散热器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14)C(NaH~(14)CO_3)和~(35)S(~(35)S-甲硫氨酸)标志扁藻及菱形藻来探讨双齿许水溞与咸水丰年虫的摄食和吸收问题,得到如下结果: 在一定的饵料密度范围内,清滤率随着藻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在藻类密度增至某值后即稳定在一较低的水平上。 吸收率随藻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在某密度下达到最大值,此后就保持不变。我们称这一密度值为最适密度。 清滤率,摄食率和吸收率随着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而增大,许水溞自挠足幼体到成体及丰年虫在体长7—10mm到性成熟时(10—14mm),清滤率,摄食率和吸收率均明显地增大。 吸收效率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并在某一密度下稳定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当饵料密度过高时,将产生过剩摄食。  相似文献   

9.
为了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评估模型的建立,采用模拟现场流水系统和生物沉积方法测定了不同规格虾夷扇贝在不同季节的滤水率(CR)、摄食率和吸收效率,并探讨了温度与滤水率的关系.通过断面生物量调查,获得该海域虾夷扇贝的壳高频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5月份虾夷扇贝的滤水率最大.其它3个月份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差异不显著,10月份的吸收效率最低.温度(T)与滤水率(CR)呈抛物线的关系,在本实验的条件下,虾夷扇贝摄食的最适温度为10 ℃.滤水率与壳高呈典型的幂函数关系.根据滤水率与壳高的关系、獐子岛海域养殖虾夷扇贝的壳高频率分布情况以及总生物量,推算出不同月份的群体滤水能力,结合獐子岛的潮差、水面面积等数据,计算出其在该海域的食物限制性指标--清滤效率.结果显示:目前獐子岛养殖虾夷扇贝的清滤效率平均为0.054<1,虾夷扇贝的养殖量低于养殖容量,在养殖密度和规模上,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草地不同深度土壤CO_2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对西安市长安区不同深度草地土壤CO2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并结合同步气象资料,分析了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与温度和土层深度的关系,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草地土壤CO2浓度增大,二者呈显著相关;草地土壤CO2浓度白天比夜间高;在1-4 m深度范围内,CO2浓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铜绿微囊藻营养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铜绿微囊藻是中国湖泊,水库及其他水域生太系统发生,形成富营养化危害的主要藻类。营养盐磷含量及不同温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氮含量20mg.L^-^1条件下,该藻的内禀增长率和生物量随培养液中磷浓度0;0.0018;0.018;0.18和1.8mg.L^-^1的升而增加。同时,实验也揭示了细胞内和细胞外高浓度磷营养盐的促进机理。这些结果较好地说明洋河水库的铜绿微囊藻种群从早春到晚秋持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寇氏法测定彼得异蝎蝎毒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致死量。方法:取70只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5±2)g,随机分成7组。腹腔一次注射0.2ml/20gN同浓度的蝎毒溶液,观察小鼠的行为表现,并计算蝎毒的半致死量及95%可信区间。结果:半数致死量为164.63mg/kg,95%可信区间为(164.63±27.95)mg/kg。结论:该蝎毒毒性低,小于马氏正钳蝎,不会对人构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3.
湖泊藻类生长动力学研究:以镜泊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湖泊水质监测和实验室模拟的基础上,选择光照强度、温度和营养物三种环境因子做为限制因素研究藻类生长规律,得出了这些因子与藻类生长间的定量关系,并引入了藻类的死亡速率、沉降速率、浮游动物的捕食率、鱼类的捕食串以及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参数,建立了镜湖藻类生长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功能:①预测藻类生长的季节变化;②预测藻类在湖泊中的空间分布(深度);③预测湖泊在不同磷负荷下藻类生物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系统研究了以合浦珠母贝为饵料条件下毛嵌线螺的生长及捕食情况 .结果表明 :毛嵌线螺的壳高与体质量 (体重 )的关系为W =0 .54H2 .4 6;在合适的饵料生物充足的情况下 ,壳高 5mm左右的个体约经 60d的生长便可达到性成熟 ,其中以壳高 10~ 55mm阶段的生长速度最快 ,接近 1mm·d- 1;虽然不同大小的毛嵌线螺之间的绝对捕食量差异巨大 ,但其单位质量的相对捕食量基本符合Morton提出的 1%~ 6%的标准 .  相似文献   

15.
典型性微量金属元素对藻华的激励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Mn、Zn等典型性微量营养元素对藻类增殖的影响是探讨藻华成因分析的重要内容.通过设计系列正交实验,研究代表性微量元素Fe、Mn、Zn对常见藻华生物(蓝藻、绿藻)的影响,结果表明:P、Fe、Mn、Zn的质量浓度变化对藻生长速率激励效果明显,显著性顺序依次为:ZnPFeMn.通过单独添加Fe、Mn、Zn的方法进一步进行了藻增长潜力实验.结果表明:在Fe、Mn、Zn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13、0.033mg/L时,藻类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低于该质量浓度时,金属离子质量浓度与藻类生长速率、生物量呈正相关;高于该质量浓度时,金属离子质量浓度与藻生长水平呈反相关;拟合Fe、Mn、Zn质量浓度与藻生长速率之间的数值关系,分别得到相关系数为0.93、0.87、0.90的回归方程;根据微量元素与藻类生长速率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对藻华的爆发时间或程度进行一定精度的预测.正交实验中,锰的激励作用受微量元素之间的竞争性抑制而被消弱,反映出锰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质地的土壤失水干燥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土壤失水干燥过程存在3个阶段:稳定失水阶段、快速失水阶段和土壤干燥阶段;设定干燥温度和土壤的初始含水率对失水干燥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设定温度越高,失水速率越大,土壤由湿变干越快,初始含水量越大,土壤由湿变干的时间越长;在同一的温度和初始含水量条件下,失水干燥速率与土壤质地无关;土壤失水干燥的动力学曲线可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7.
室内模拟氧化槽比较,研究污水中不同含量的磷及氮、磷比例对藻类生长及污水净化的影响。原污水中含氮量均为20mg/L,磷的含量分别为1.25 2.50 5.0 10mg/L,结果发现原污水中的N/P为20/2.5时,藻类的净生产量最高,污水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沼泽红假单胞菌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不同菌液浓度的沼泽红假单胞菌饲喂小鼠,检测小鼠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实质重量、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肠黏膜SIgA等指标,分析沼泽红假单胞菌对试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促进小鼠的体重增长,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加(P0.05);促进机体巨噬细胞吞噬率、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肠黏膜SIgA的变化(P0.05).结论:采用沼泽红假单胞菌饲喂小鼠可提高其机体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9.
N/P比调节对小球藻净化渗滤液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蛋白核小球藻作为实验材料,研究N/P比例调节对藻类净化渗滤液效能的影响,通过一系列不同N/P比例的渗滤液小球藻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下调渗滤液中的N/P比例促进了小球藻的生长,其种群增长率随N/P的降低而增加,从而提高了对COD,NH4-N和重金属的吸收净化效果,小白菜种子的发芽试验也表明,小球藻对渗滤液毒性的去除效果也随N/P比例的降低而提高。建议在渗滤液的藻类净化过程中,根据渗滤液的理化性质,适当补充P从而提高其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海藻粉用量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金属离子浓度,藻粉用量对2种常见大型海藻马尾藻(Sargassumfusiforme)和海带(Laminariajapon ica)吸附重金属离子(Cu2 、Pb2 、Cd2 、Ni2 )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g/L以内,海带对Pb2 的吸附率保持在99%以上,对Cu2 、Cd2 保持在90%以上;50mg/L以内对Ni2 的吸附保持在90%以上.藻粉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随藻粉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单位重量藻粉的吸附量却随藻类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选择藻粉的投入量在2.5g/L,既能够达到对各种离子良好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