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榆林科技》2010,(1):42-43
一是榆林市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9年10月14日,科技部已同意将榆林市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9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组织完成了对山西省长治市、陕西省榆林市等16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潘慧 《广东科技》2013,22(1):22-25
谈定位 实验区是广东先行先试的综合试验田 《广东科技》: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走过了20个春秋,您认为实验区建设的第一要义是什么?实验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平台? 钟小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始于1986年,而广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从1992年至今已经历了20年,我认为实验区的功能定位仍旧是实验区建设工作的第一要义.了解实验区的定位,了解实验区是怎样的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实验区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宁海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正式通过专家组实地考察,并同意推荐宁海参加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联席评审会议评审。自2009年10月宁海县被国家科技部正式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突出"生态文明、加快发展"主题,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强化规划执行、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生态治理、以人为本,努力打造长三角南翼丘陵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由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近日,科技部发布《关于2014年度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名单和2014年度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验收名单的通知》(国科发社〔2015〕309号),确认同意兰州新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兰州新区于2012年底开始建设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4年底申请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审核、专家现场考察、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部门协调领导小组联席评审会审核等程序,顺利获  相似文献   

5.
歙县于2012年4月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安徽省首个县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验区成立以来,歙县紧紧围绕"文化为魂、水系为韵,凸显徽风古韵、山水文明,打造绿色低碳名区"这一主线,扎实推进实验区文化科技融合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陈治光 《科技潮》2011,(2):20-23
2010年3月,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同意石景山区等10个单位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至此,石景山区成为北京市继西城区、怀柔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也成为全国120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含示范区)之一。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对石景山区经济社会转型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呢?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石景山区副区长李艳女士。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技》2013,(12):28-30
桐乡市在2001年成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6年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几年来,桐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验区建设,坚持贯彻《中国21世纪议程》,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等方面制订了《桐乡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2005~2010年)》。  相似文献   

8.
《广东科技》2010,(1):27-27
素有“水乡、电城、林海、基因库、游乐园”美誉的资兴市,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水资源基地、林业基地和旅游胜地,1999年11月被批准为湖南省第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  相似文献   

9.
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的国家科委、计委、体改委等部门从解决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的实际出发,开展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试点工作。后来于1997年,"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时隔20多年,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内涵已更为丰富和全面。目前,国家已正式启动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工作,标志着实验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示范区将在实验区建设基础上,在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等领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问题的解决加强示范。从实验区到示范区,可谓是一次质的飞跃与聚变!广东省自1992年建立第一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已有18年建设历程,成效颇丰。相信广东能够抓住目前实验区发展的机遇,通过不懈的创新与实践,成为引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旗帜。  相似文献   

10.
一、北京市实验区建设的基本态势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的发展不妨碍后代人发展的能力,它要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它在考虑人类代内公平的同时也要求代际公平。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始于1995年,先后建成了3个国家级实验区和7个市级实验区。其中,3个国家级实验区中的西城区于2008年底跻身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技》2008,(8):13-14
安吉是我国著名的毛竹之乡和国家生态县。近几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围绕“一地四区”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并在2006年创建成国家生态县的基础上,于2008年提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行动载  相似文献   

12.
近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太原市迎泽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这是太原市唯一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技》2013,(12):27-28
浙江省温岭市于1997年建设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4年被批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全国首个县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围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建设目标,温岭市通过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树立样板与示范,走出了一条“绿色经济·美丽家园”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实践行动和成果展示的绝佳平台,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要方向。本文在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低碳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分析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走低碳化发展道路面临的新环境和问题,给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现低碳发展的有效建议及措施,争取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现向低碳化、高端化、专业化的转变提供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15.
《安徽科技》2005,(5):26-27
近年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合肥市包河区坚持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内科教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打造湖滨新区,取得明显成效.1993年原郊区(现包河区)被安徽省科委确定为安徽省首批社会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1995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社会发展改革实验区,1997年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4年合肥行政区划后,科技部再次批文同意包河区继续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先后获199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1999~200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2001~200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区科技局先后7次被安徽省科技厅评为全省县级科技局综合考评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6.
高延娜 《科技潮》2010,(2):45-45
近日,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考察组对石景山区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组首先听取了石景山区关于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情况汇报,随后的2天内,考察组实地考察了反映石景山区各方面发展情况地区和企业。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试点工作发轫于1986年,旨在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为不同类型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示范。截至2009年,已建立国家级实验区77个。各实验区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任务,通过科技引导、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13,(12):32-32
2009年,科技部下文批准安吉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安吉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属于县域型实验区。“生态安吉,美丽乡村”为实验区建设主题。通过扬生态之长,促产业之兴,提和谐之美,走持续之路,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挖掘竹海生态潜力,打造低碳经济县城;通过六年的规划建设,力争使安吉县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居区域发展领先位置,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践可持续发展树立起一个美丽而生态的“安吉样板”。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10,(1):29-29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处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经济带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下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993年创建国家实验区,是最早开展社会发展综合试验的县级市之一,1997年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技》2013,(12):33-33
2009年10月,国家科技部下文批准宁海县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宁海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属于县域型实验区。围绕“生态文明、加快发展”的建设目标,宁海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支撑,通过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和公众参与,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促进统筹协调发展,切实提升综合实力,为沿海山区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