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白龙江地区断裂构造与滑坡分布及发生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白龙江流域断裂构造活动与滑坡分布及发育关系对认识滑坡形成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白龙江流域断裂构造特征总结,结合野外调查,发现白龙江流域以武都为界,以北断裂为北西向,以南为北东向;断裂活动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期,其中海西和印支期断裂活动最为强烈,燕山和喜山期继承了前期构造活动方向,构造应力场以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北西-南东向拉张为主.利用Arc GIS缓冲区分析发现白龙江流域滑坡分布与断裂构造的相关性较高,在距断裂2.5 km范围内滑坡数量占滑坡总数的70.6%.同时发现在白龙江上游,滑坡(群)位于逆冲断层的上盘,岩石中平行和垂直断层走向的节理发育,有利于岩石破碎和软弱结构面的形成,逆冲上盘的正断层活动增强了滑坡形成的可能性,因而,白龙江流域断裂构造活动控制着滑坡的发育和发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标本采集和群落调查,发现准格尔黄土丘陵区微生境共有苔藓植物19科、36属、64种(包括变种),其中,天然林区16科、29属、49种,人工林地10科、17属、28种.人工林树干、树干基部和天然林树干、树干基部、岩面分别有苔藓植物27种、13种、12种、21种、34种,共16种群落类型;岩面生群落结构变化最复杂,随着水分条件增加向着顶蒴藓类→顶蒴藓类+苔类+侧蒴藓类→苔类+侧蒴藓类+顶蒴藓类→侧蒴藓类+苔类+顶蒴藓类方向变化;真藓(Bryum argenteum)、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碎米藓(Fabronia ciliaris)、灰藓(Hypnum cupressiforme)等能够适应多种生境类型并具有较宽水分生态幅度,大型苔类和侧蒴藓类如紫背苔(Plagiochasma rupestre)、直叶灰藓(Hypnum vaucheri)、灰藓凹叶变种(Hypnum cupressiforme var.lacunosum)、厚角绢藓(Entodon concinnus)在天然林区树干基部或岩面水分条件最好的微生境凸显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群落调查和标本采集的基础上,研究浑善达克沙地3个不同区域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林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及微生境群落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发现苔藓植物12科、23属、39种,以丛藓科(Pott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为优势科,真藓属(Bryum)、柳叶藓属(Amblystegium)、青藓属(Brachythecium)为优势属。其中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有11科、16属、25种;扎格斯台沙地云杉林有10科、13属、18种;乌兰布统沙地云杉林有11科、18属、28种。(2) 3个区域可划分11种微生境群落,白音敖包和乌兰布统地区群落变化较复杂;随着水分条件提高群落优势层片总体变化为:顶蒴藓类短丛集型→侧蒴藓类松散垫状匍匐型→顶蒴藓类高丛集型→侧蒴藓类交织型,优势种个体也逐渐增大。(3) 3个区域中等微生境水分梯度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最复杂,但是大面积分布都是侧蒴藓类交织型+顶蒴藓类高丛集型群落,优势种为垂枝藓(Rhytidium rugosum)、山羽藓(Abietinella abietina)、大赤藓(Syntrichia princeps)等。  相似文献   

4.
在大的空间尺度上,研究了我国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系统地收集了1 534种藓类植物在我国中东部地区80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的数据,分析了中国藓类植物主要类群在80个地理单元物种分布的嵌套水平和多样性保护的SLOSS(single large or several small)策略.研究发现,藓类、侧蒴藓类、顶蒴藓类、金发藓类-烟杆藓类、泥炭藓科(Spag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木灵藓科(Orthotrich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存在明显的嵌套分布现象.不同地区之间的藓类植物,以贵州境内保护区的藓类植物嵌套分布程度最高,浙江和两广地区的为最低.无论从科还是从属和种的水平上,在面积相近的情况下,均倾向于建立一个大的自然保护区(SL)策略,特别是对于木灵藓科、金灰藓科(Pylaisiaceae)、曲尾藓科、泥炭藓科、提灯藓科.对生境专一性强的种类越多的藓类群,越倾向于SL策略.就不同的地理区域来讲,在浙江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更倾向于建立多个小的保护区(SS)策略,在贵州境内更倾向于SL策略.  相似文献   

5.
贵州丹霞地貌藓类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熊源新 《贵州科学》2001,19(4):54-64
根据采自中国黔北赤水、习水丹霞地貌地区的530号藓类植物标本的整理、鉴定,得到该区藓灯植物31科、68属、126种、3亚种和2变种。文内讨论了该区藓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成份。认为黔北赤水、习水丹霞地貌地区的藓类植物在优势科、属的组成上均和贵州多数地区基本相同。在区系组成成分上以泛北极成份为主要地理成份,占总成份的44.27%。古热带及其共有成份也是本区区系成份中重要的外域成份,占成份的35.11%。在探讨了该区藓类植物和贵州多数地区藓类植物的分异后认为:藓类植物的区系分布,和影响空气情况的因素有关,与影响土质条件的因素关系并不密切,所以,藓类植物的地理分布和种子植物的地理分布可能有着明显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藓类植物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分布于白龙江流域的甘肃省藓类植物的1个新纪录科,8个新纪录属和66个新纪录种.新纪录科是四齿藓科(Tetraphidaceae),新纪录属是白氏藓属(Brothera),圆口藓属(Cyroweisia),异蒴藓属(Lyellia),拟白发藓属(Paraleucobryum),平珠藓属(Plagiopus),锯齿藓属(Prionidium),扭毛藓属(Streblotrichum)和四齿藓属(Tetraphis),新纪录种为白氏藓(Brotheraleana),短颈圆口藓(Gyroweisia brevicoulis),宽果异蒴藓(Lyellia platycarpa),拟白发藓(Paraleucobryum enerve)和长叶拟白发藓(P.longifolium)等.  相似文献   

7.
“5· 12”汶川地震后的强震区暴发了数次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龙溪河流域的泥石流灾害就是其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龙溪河流域在75 mm/h强降雨条件下,长11 km流域内共有45处暴发泥石流灾害.在现场调查和遥感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都江堰龙溪河沿线泥石流灾害分布规律和流域面积、高差、距断层距离、坡度、岩性等影响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表明:①流域面积小于1.0 km2的泥石流流域占多数,达到总数的73.3%;②高差(200~400)m范围内泥石流点最多,占总数的41.3%%,其他高差区段差别不大;③在坡度为20.~40.的范围内,其数量占总数的90%以上;而在坡度20.以内的泥石流点相对较少;④距离发震断裂5 km范围内集中了该区域的所有泥石流分布点;距断裂带越近,灾害分布越多;⑤泥石流灾害点在各类岩层中均较发育,但硬岩地层地质灾害分布最为集中,占48.9%.通过以上规律研究旨在为泥石流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白龙江流域划分为1 412个流域单元,以单一子流域为单元,基于前人研究结果与逐步回归法筛选出主沟高差、主沟坡度、距断层距离、滑坡点密度、10 min降雨量、松散堆积物指标、土地利用等7个因子作为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的影响因子,以此建立了对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与影响因子之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优势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白龙江流域主沟高差、主沟坡度、距断层距离、滑坡点密度、10 min降雨量、松散堆积物指标、土地利用的相对权重分别为22%,20%,17%,14%,11%,8%,7%,得到了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影响因子的作用强度排序,说明白龙江流域地形因子和地质构造因子对泥石流的发生和空间分布起主控作用.基于优势分析相对重要性结果,以及利用泥石流危险性综合指数所得到的研究区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结果与实际勘察相一致,间接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进行调查与种类的鉴定统计得出,该地区现知苔藓植物41科,79属,246种(含9个变种),其中藓类22科,54属,202种,苔类19科,25属,44种;其中侧蒴藓类为65种,顶蒴藓类为137种.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优势科(种数≥10)分别为丛藓科、真藓科、紫萼藓科、青藓科、提灯藓科、柳叶藓科;优势属(种数≥6)分别为真藓属、对齿藓属、青藓属、紫萼藓属、灰藓属、提灯藓属、木灵藓属、赤藓属、大帽藓属、丝瓜藓属.将该区的苔藓群落分为土生,石生,木生及水生群落等4种生态类型.该区以土生群落为主,占69.1%,其次是石生群落,木生群落,分布最少的是水生群落.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省藓类植物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总结.依据现有文献资料及作者的研究结果,整理出河南省藓类植物名录,现已知河南省分布有藓类植物44科150属454种.注明了每种藓类植物的文献编号或标本号,旨在为河南省藓类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区地形高程和起伏度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EM数据对汶川地震严重灾区(11个县市)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度分布特点分析,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度总体上是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 500 m以上区域面积占55.34%.其中海拔3 000 m以上区占19.67%.5 km×5 km单元地形起伏度>1 000 m的区域面积占23.92%.1 km×1km单元地形起伏度>200 m的区域面积占44.78%.灾区核心地段剖面海拔650~3 500m,800~2 000 m地段占全线段73.74%.对剖面线1 km单元段起伏度分析结果表明,南段起伏度大于北段,南段>300 m地段占39.07%,北段>300 m地段占17.97%.地震导致生态环境受损严重的地方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西南部既是地震震中区域,又是高海拔-高起伏度区域,有一定的重合.西南部区域生态系统破坏面积占总破坏面积的87.25%,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占新增总面积的68.06%.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果关系链是:强烈地震+断层效应+地形因素等→地质灾害→植被和生态系统受损→生态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2.
根据历年来的火灾统计,电气原因占全部火灾原因的近20%,笔者辖区除农村草垛火灾外,电气原因更是占到了30%以上。其中,导线接触不良引起的火灾占有一定比例。本文通过实例,探讨此类火灾事故的调查,并提醒社会单位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3.
湘西地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湘西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湘西地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56种,隶属24科.其中菊科最多,为18种,占32.14%.入侵植物中有35种来自美洲,其它种则分别来自欧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56种中有意引种、无意引种、自然扩散分别为32种、20种、2种.草本最多,有50种,占89.29%.属的区系成分可划分为9个分布类型,热带成分所占比重最大,有22属,占47.83%.湘西地区的入侵植物的危害可能暂未爆发,但仍需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加强宣传,做好预防和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以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为材料的藓袋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上海地区不同样地2006和2011年间Cu、Pb、Zn、Cd、Cr 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按照综合污染指数,污染最严重的地段有宝山钢研所等重工业区域和市中心交通流量大的地段,松江佘山、上海动物园、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等郊外地段的重金属污染明显较轻.基于藓袋法所得的5个重金属元素含量数据的聚类和主成成分.分析表明:20个样地分成3个类型,反映出上海地区5种重金属污染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化,这一结果与基于综合污染指数反映出的区域污染差异有很好的对应性.与2006年相比,2011年5种重金属元素在上海地区的16个样地的变化差异明显,Cu、Zn、Pb、Cd和Cr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的样地数分别占了测定样地数的93.75%、87.5%、68.75%、50.00%和43.75%,没有显著变化的样地数分别为6.25%、6.25%、31.25%、50%和50%,仅宝山区钢研所样地的Zn和卢湾高级中学样地的Cr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减少,反映出2006~2011年间上海地区的大气质量没有得到改善,部分还在进一步恶化.虽然宝山区的钢研所污染最为严重,但是与2006年相比,环境恶化的趋势相对较弱,而闵行莘庄莘凌路等近郊新开发区的环境恶化却更为明显.讨论了金山石化、中山公园、佘山公园等代表性地段2006~2011年间的大气环境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影响华南西部的登陆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0-1999年台风年鉴资料,结合广西89个测站的降水资料,统计和分析了登陆影响华南西部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进入华南西部的热带气旋数占登陆华南沿海地区总数的75%;年均有1.9个热带风暴级别以上的热带气旋进入广西,其中强热带风暴强度以上的占84%.进入华南西部和登陆华南地区的热带气旋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月份、不同热带气旋登陆后的维持时间差异极大,平均维持时间的长短与登陆后12 h内强度的衰减程度密切相关.热带气旋引起暴雨的多寡和低压环流在广西境内的滞留时间成正相关,而与登陆时的强度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柳中心卫生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提高医疗质量水平。方法:抽取2010年4月~6月门诊西药房处方7827张,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共524张,占调查处方的6.69%。结论: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有待提高,医师应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贵州省药用植物4258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3年创建的ICD-10(《国际疾病分类系统》第十次修订本)国际疾病分类系统,对贵州省的药用植物进行了与国际疾病分类接轨的分类应用。并对药用植物涉及到的21类、932条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R00~R99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有疗效的药用植物占总数的13.63%、A00~B99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12.34%和K00~K93消化系统疾病占11.59%。贵州省药用植物中,涉及最多的疾病是S00-T14跌打损伤、A03.901痢疾、M79.094风湿性肌痛症,计有1156种、828种和784种植物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外来种子植物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山东省外来种子植物474种(含种下单位35,下同),涉及92科、310属。从科的区系分析发现:来自热带植物区系的有46科,占总科数的50.0%,具有明显优势;来自温带的27科,占29.3%。从其中278个属的区系分析可见:各热带分布属(135)占总属数的43.5%,具有明显优势;各温带分布属有122个,占总属数的39.4%。从来源途径分析可见:作为观赏植物引进的有307种,占总种数的64.8%,是主渠道;作为粮食、蔬菜、水果、木材及药材等经济植物引种而来的有137种,占总种数的28.9%;自由扩散而来的有30余种。从外来后的影响看,有益的有455种,占总种数的96.0%;明显有害的仅十余种。  相似文献   

19.
填埋场垃圾可利用组分与填埋时间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对1991-2004年间填埋垃圾进行了小规模开采和手工分选,考察了填埋垃圾的组成随填埋年份的变化规律,对填埋垃圾的资源化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价.分选结果表明:矿化垃圾中可资源化组分主要为生物活性渣土和塑料,14年平均含量分别为50.2%和25.5%.填埋垃圾组成随填埋年份呈明显的对数变化,生物活性渣土含量逐年下降,塑料含量则保持不断上升趋势、这说明矿化垃圾具有较高的资源化价值,是一种有待开采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典型草原地区轮休与连年刈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锡林郭勒草原白音锡勒地区割草场群落主要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1984年轮休割草场群落地上生物量为248.59g/m2,其中禾草占52.91%,羊草(Leymuschinensis)占30.15%,连年刈割的割草场群落地上生物量为216.28g/m2,禾草占53.04%,羊草占29.75%.1989年轮休割草场地上生物量为180.90g/m2,禾草占52.32%,羊草占33.01%,连年刈割的割草场群落地上生物量为170.74g/m2,禾草占50.37%,羊草占32.19%,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1984年轮休的割草场为56、2.781,连年刈割的割草场为48、2.558.连年割草使群落结构向旱生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