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绩效考核指标的有效设定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考核指标的有效设定,是卓有成效实施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首要前提.从绩效理论与绩效实践全新结合的角度,重点分析探讨了绩效考核指标有效设定的三个关键问题:(一)"绩效"内涵的结果与行为双重维度;(二)绩效考核指标的有效设定程序;(三)绩效考核指标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公为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0):1001-1007
国际化是新兴市场企业克服后发劣势、实现创新追赶的重要战略选择。基于组织学习理论,以中国具有国际扩张行为的高技术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了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冗余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广度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国际化深度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2)沉淀性冗余在国际化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在国际化深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负向调节效应;(3)非沉淀性冗余在国际化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在国际化深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对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和创新管理提出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3.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归根结底是为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并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绩效管理则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企业战略能否顺利实现。所以,任何一个企业都会认真考虑如何有效调动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并持续地提高其绩效水平。本文阐述了当前煤炭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点做好企业绩效管理的建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企业组织绩效实现的驱动力源于新型二元创新,而新型二元创新又需要由知识资本和组织性格这两种核心无形资源来支撑.整合知性管理、新型二元创新与组织绩效构念,提出组织绩效形成模式的分析框架,并以深市创业板10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归纳分析三者之间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性格是探索式技术创新的前因,而知识资本是利用式技术创新的前因;知识资本深度与组织性格的组合有利于促进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则主要依赖于知识资本的支持作用;组织的内部绩效可以有两种主要形式,或依赖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或依赖于技术创新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整合,而组织的外部绩效实现形式则更为多样化,利用式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均可单独起到支持作用.经研究,提取到二元性组织绩效实现的5种模式,它们适合于不同情境下的企业组织,且在创新战略与知性管理战略层面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为企业组织加强绩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卓越绩效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 /工具,旨在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2年,是一家服务于建设工程的科技型企业。为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和能力,经过外出调研和管理层讨论,该院在院管理工作中全面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莹 《科技资讯》2006,(28):206-207
许多企业整体管理基础薄弱,绩效管理只是简单的就绩效谈绩效,成了单纯评价员工业绩的工具,不是从战略的高度帮助企业建立卓越的绩效管理体系,如此而使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战略的目的在于总体绩效的提升,因此绩效管理是打通从战略管理到绩效提升的各种关节,使战略方案更具操作性,切实提升企业执行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创新作为企业永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要想通过创新战略实现产品创新以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追求创新绩效的优化.本研究采用SEM结构方程模型与多元回归分析,以成都市136家中小型风险企业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创新战略与企业特征契合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创新战略与社会网络契合度越高,企业创新绩效越高;(2)创新战略与管理控制体系的契合度越高,创新绩效越高;(3)创新战略与创新文化之间的契合度越高,创新绩效越高.该研究结果对我国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组织绩效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都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提高组织绩效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组织的绩效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人力资源战略与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系统的培训、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等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中,凉山地区政府不仅要靠国家和中央政府的支持与战略指导,更应从自身角度入手,重视提高政府绩效.针对凉山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凉山地区政府应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塑造优秀组织文化,采用科学管理技术,提高政府绩效管理,为顺应实施凉山地区大开发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绩效管理是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具体的发展措施联系起来的一个中间环节,绩效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管理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来评估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有哪些;二是特企业的发展愿景、企业战略以及绩效成果联系起来;三是加强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商品交易流程上的信息的掌握和了解.绩效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能否达到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缋效管理是企生流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企业绩效体系的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的系统阐述,指出企业日常运作中绩效管理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权变观思想,回顾并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联系的不同模式;在此基础上,以战略人力资源绩效为传导机制,以战略绩效驱动力为一致性标准,建立起了人力资源管理、竞争战略以及组织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剖析了人力资源作用机制的来源及其作用过程,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更好地促进组织绩效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卓越绩效管理范式能够综合体现当今世界现代管理观念和方式,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企业提高综合绩效管理能力,确保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完善我国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点,该文对卓越绩效管理范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建芳 《科技信息》2011,(35):I0500-I0500,I0465
企业绩效管理是联系企业战略与执行的桥梁.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企业及其子系统(部门、流程、工作团队和员工个人)的绩效成果能力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其核心是企业绩效。在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它通过一组科学的工具和方法辅助企业正确地制定战略.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监控.并协助企业合理地优化与调整战略。企业绩效管理包括业务单元经营绩效管理和员工绩效管理.通过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实现对组织战略管理工作的落实进行过程监控和前期工作测评。其中,绩效考核是核心,而目标管理则注重将组织战略目标进行定量的准备描述。尽量少用定性的软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玉红 《科技资讯》2009,(26):174-174
“卓越绩效”反映了当今世界现代化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方法,我国自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来,强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正契合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在全球化市场中,企业要想永续经营,必须在构筑有效的领导体系,确定战略定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上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5.
王彩香 《甘肃科技》2007,23(10):224-226
卓越绩效评价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可以指导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文章通过卓越绩效评价应用于林业产业科学发展中的意义,针对甘肃林业产业现有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应用卓越绩效评价体系,促进甘肃林业产业可持续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鹤 《科技咨询导报》2007,(15):170-170
本文首先分析物流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现状与问题,指出了为何要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模型。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将战略目标具体化,并将影响战略成功的重要因素充分体现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促使绩效管理和战略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借鉴其他国家质量奖特别是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GB/T19580—2004),卓越绩效标准第一条即为“领导的远见卓识”。本文阐述了领导力定义,并讨论了其提升组织卓越绩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智慧  郭珍 《天津科技》2016,(4):6-8,11
卓越绩效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审标准,是世界优秀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旨在引导企业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系统,永无止境地追求卓越。以从事变压器研制的A公司为例,阐述其在企业生产经营关键过程中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绩效指标体系的合理有效设置为载体,推动全员持续改进,为其他电气装备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系统是决定组织绩效和人员绩效的决定性因素,共同的目标与愿景是系统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用系统的观念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弥补组织系统的缺失,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绩效管理是企业将战略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是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其深层的目标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员工与其主管持续、动态的沟通,明确员工的工作任务及绩效目标,并确定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衡量办法,在过程中影响员工的行为,从而实现公司目标,并使员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