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讨论利用红外显微测温仪测量物体微小表面真实温度的方法。通过分析测量 目标大小,响应波长范围和物体表面发射率对红外探测器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计算非 黑体表面真实温度的表达式,并且得到满意的实验验证。利用该红外系统成功地测量了 微波功率管芯片表面的发射率分布以及在直流热耗散下芯片结区的温度分布,计算了峰 值热阻和平均热阻,为微波功率管的热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色测温仪是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较多研究的课题之一,它对于削弱表面辐射系数对测温精度的影响有较好的效果。 本文设计了一种多色辐射测温仪。运用经典的普朗克公式,由表面黑度系数的幂级数形式,从理论上推导了多色辐射测温公式。并讨论了这个公式对于克服黑度系数影响的作用以及它的测温误差。 多色测温仪设计中采用光导纤维光学系统,实现了被测辐射信号的传输及对四个光电元件的分叉耦合。利用单板计算机进行回色信号处理。仪表经黑体炉标定,并针对不同金属耙面,研究了四色温度与比色温度的误差。 仪表经计量部门标定及实验室试验,认为多色测温技术是消弱表面黑度系数对测温精度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导出了奠定前置反射器辐射温度计理论基础的被围表面有效发射率新公式。此式也是红外辐射测温技术的基本公式之一。被测表面在反射器作用下会引起表面温升现象,由此根据所拟定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解一维热传导方程,求得被测表面温升的理论公式。上述两式都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为深入了解该类型仪表的测温原理,对该类型辐射测温仪表的系统误差进行了分析,各项有效发射率增量的累计与理论有效发射率之和(实际有效发射率)同实际测量误差相比,吻合较好。此种辐射温度计在1000℃时,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4.
1 前言目前人们测量物体表面温度时 ,通常是利用光学高温计和全辐射高温计 ,但是其测量准确度常常要受到被测物体表面黑度变化和中间介质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引起测量误差。但是若采用光电比色高温法测量物体表面温度 ,就可以减小上述因素的影响。2 光电比色高温法测温原理光电比色高温法是利用物体在两个不同辐射波长下的亮度比来实现测温 ,对于温度为T1的黑体 ,由维恩公式可得其辐射波长为λ1、λ2 (λ1<λ2 )的亮度分别为Boλ1=CC1λ1-5 e-C2λ1T1   Boλ2 =CC1λ2 -5 e-C2λ2 T1两式相除并取对数 ,整理后则得T1=C2…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彩色测温方法的基本原理, 并基于可见光波段内光谱发射率的线性模型给出物体辐射颜色色品的表述; 明确了一个色品最多只能求解出两个温度; 解决了彩色测温方法中物体辐射色域的界定问题,并将辐射色域划分为温度单解域和双解域。  相似文献   

6.
谱色测温原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具有连续辐射性质的被测量物体, 在测量窗口所选定波长的某个波段内应用Taylor公式展开发射率函数, 只要波段选择恰当, 可以得到线性表征的发射率, 结合运用三基色原理提供的三光谱响应概念, 便可建立具有数学求解封闭条件的谱色测温原理. 引入无量纲波长, 对测量数据进行归一化谱色处理, 即可发现, 在谱色坐标中存在着辐射测温坐标系.  相似文献   

7.
红外热象仪     
任何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发射红外线,它的波长约在0.75—1000微米之间。人体红外辐射主要在3—50微米之间,峰值波长为9.3微米。黑体是研究热辐射规律的理想辐射体。黑体积分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关系遵守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辐射通量密度按波长分布,符合普郎克公式,辐射峰值波长遵守维恩定律,它们都与物体表面温度有关。我们以适当的方法运用这些热辐射定律就能测出物体的热辐射和温度,这就是辐射计、辐射温度计。 人体皮肤表面各处温度是不同的,不同的物体也有不同的温度,用辐射温度计逐点测量所观察视场内景物的温度,经过处理,以可见图象形式显示出景物的温度分布,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红外测温仪在纺织测温方面的应用情况.就预置试样的发射率不同、测量位置不同及试样受到红外辐射的照度不同等3种情况对红外测温仪测量结果的影响,探讨了准确测温的最佳使用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金属防热瓦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热边表面温度和发射率的测量问题,基于多光谱辐射测温的参考温度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假设材料的光谱发射率在选定的光谱处与温度有近似相同的线性关系,通过处理两个不同温度点处的多光谱测量数据,从而得到防热瓦的真温及光谱发射率。采用多光谱辐射高温计测量了某种防热瓦在900-1300℃的温度范围内的辐射,并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温度估计初值与真实情况的误差在±200℃以内,即可得到较好的计算温度值和计算发射率值,测量不确定度在2%以内。  相似文献   

10.
红外测温技术及其在磨削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磨削温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磨削温度的意义,简要介绍各种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结合红外测温技术在磨削温度测量中的几个典型应用,包括红外辐射测温法、光纤红外测温法、双色红外测温法和红外成像测温法,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一种用于反直升机智能雷的目标跟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静止观测来说,由于测量器静止不动,得不到足够的目标信息,所以利用仅有角测量跟踪方法无法实现对空中目标的有效跟踪。该文针对直升机巡航时的运动特征,提出一种用于反直升机智能雷的目标跟踪方法。基于被动声测量得到的目标角度信息,建立了数学模型,用来求解目标运动方向和智能雷最佳指向。在给定一次距离信息时,该模型也可用来求解目标运动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当初始值较精确时,所求的结果非常接近真值,可有效地解决智能雷与直升机弹目交汇的命中问题。  相似文献   

12.
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热辐射理论和红外热像仪的测温原理,推导出计算被测物体表面真实温度的通用计算公式.阐述了红外热像仪在测温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影响精度测量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序列中两帧相邻图像从分割所得二值图像的各个候选目标块中确定真实目标的有效算法.背景配准后,可获得背景噪声分布的直方图,同时获得具有对应关系的候选目标块间的噪声分布直方图,通过比较它们与背景噪声分布直方图之间的差异性,即可准确地辨别出真实目标.通过对实际图像序列进行实验,证实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钢水温度是炼钢过程的重要控制指标。目前由于钢水温度过高和钢液、钢渣对测温枪的腐蚀,现有的测量温度的方法无法得到钢水温度的连续变化的信息。针对这种情况,介绍了基于智能技术的钢水温度的软测量方法。应用人工神经元网络BP算法对钢水温度进行初步预报,再根据专家系统知识对一些特殊的情况进行修正,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该测量方法,钢水温度预报的适应性和准确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该方法在安全性、操作控制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光谱法的目标真温及光谱发射率自动识别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以往目标真温及光谱发射率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射率假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光谱辐射温度计的数据处理方法,即通过处理2个不同温度点处的多光谱辐射温度计的测量数据,可同时获知2个温度点处的真温及光谱发射率.仿真结果表明,只要温度估计初值与真实情况的误差在±200K以内,即可得到较好的计算温度值和计算发射率值.新方法在不需要实时数据处理的场合,是一种自动辨识目标真温及光谱发射率的较实用的方法,可适用于大多数工程材料的目标真温及光谱发射率的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空调管路的应变测试数据会随环境温度而产生漂移的现象,根据应变电测法,提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拟合逼近管路真实应变值的方法,即结合正则化正交最小二乘法,逼近现实中由温度引起的漂移,间接求出空调管路较为真实的交变应变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人群密度的监测效能, 利用人体的体温和呼吸出的气体对封闭空间中的温湿度有较大影响的特点, 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对封闭空间温湿度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将采集的温湿度信息进行融合处理, 标定出封闭空间人群密度等级, 对实际监测的数据与标定数据进行比较, 并通过曲线拟合人数和温湿度矢量模的线性关系, 可有效估计当前空间人群密度情况。利用Labview 虚拟器编辑监管平台, 对监测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 并通过设定人群密度等级阈值, 可实现闪灯及响声听视觉双重报警功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 该系统设计合理且实用性强,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在可见光波段内对光谱热发射率模型进行了合理的假设后,揭示出等温连续辐射光谱表达的颜色轨迹在色度图上表现为有限直线段,并且该线段可划分为单解段和双解段;根据该线段上的颜色求解温度,在单解段上颜色和温度一一对应,在双解段上一个颜色和两个温度相对应。最后,还将彩色测温方法中的颜色域划分成了单解域和双解域。  相似文献   

19.
高炉风口回旋区断面温度场数值化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风口回旋区内煤粉燃烧火焰断面温度场分布进行数值化研究,有助于诊断高炉风口回旋区煤粉的燃烧状态和了解炉缸的工作状况,同时可以指导改进氧煤燃烧器,改善氧煤燃烧工艺和高炉喷煤操作.采用非接触辐射测温理论和技术,建立了高炉风口回旋区断面图像的二基色(RG)信息与温度间的关系模型,进行了二维平面投影火焰温度场测量,并绘制了回旋区断面温度场等高线.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测温技术可行,与抽气式热电偶测量结果相比,准确度达98.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