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进了以AABB包围盒为基础的碰撞检测算法.在多物体筛选阶段,利用AABB的构造特性和物体的运动特性,结合一维投影和二维投影来快速排除不可能相交的物体对,为了加快相交测试的速度,在投影测试之前划分坐标轴;在对可能相交的物体对进行进一步检测时,分割物体包围盒寻找可能碰撞的图元,在分割过程中建立动态包围盒树,减少了算法存储空间,有利于物体的更新操作.实现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碰撞检测算法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碰撞检测方法.利用Morton码存储物体信息,给出一种改进的图层级结构,可快速分割物体空间,减少物体对相交检测;利用图形处理器(GPU)的并行处理特性进行物体包围盒层级树构建、树遍历,不仅可以快速处理碰撞检测中的事务,还可节省存储空间.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构建物体层级结构,并能进行高效的碰撞检测计算.  相似文献   

3.
样条插值在运动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样条插值在物体运动模拟时的路径设计与运动控制中的应用,建立一个适合于物体运动模拟的数学模型;提出适合于运动模拟的样条插值方法,对四元数插值作了改进,以增加形状控制的灵活性;简化了弧长参数化方法,以减少运动控制的计算量;在实际模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使用动态、静态两种类型深度纹理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阴影映射方法进行改进.在渲染复杂场景时,对静止物体应用静态深度纹理,对运动物体应用动态深度纹理,计算阴影时两种深度纹理取最小值再与当前深度进行比较.该方法需要在渲染过程中实时监测场景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将不同状态物体的深度信息记录到不同类型的深度纹理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场景下渲染速度明显提升,改进了虚拟现实场景渲染的流畅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类物体识别中计算量大、识别率低等问题,在现有模拟视觉系统的计算模型基础上,对原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改进模型.首先,通过有效的算法提取图像中的兴趣点,并以此为中心选择适当尺度的小块作为特征模板,从而提高模板有效性;然后,确立了以固定兴趣点个数的方法来选择兴趣点,从而解决多类物体识别中兴趣点选取的阈值问题.对多类物体分类识别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比原有模型具有更快的识别速度和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矩形物体布局问题,提出了基于布置点的改进思想,在引入了新的个体表达方式和物体布局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矩形物体布局问题的新思路.实例表明该算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7.
采用带有光照自适应的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背景减法提取移动物体的图像.通过只更新感兴趣的高斯分布减少运算量;对基于改进的高斯混合模型算法提取的图像,当光照快速变化时进行光照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高斯混合模型算法,对光照快速变化的场景有较好的适应性,提取的图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Hausdorff距离和遗传算法在图像匹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模板和图像间的有效匹配,将部分Hausdorff距离的计算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改进的部分Hausdorff距离作为检测模板和图像中物体轮廓相似性的测试,可以较大地减少计算量,同时把遗传算法引入图像匹配识别,由于遗传算法的高并行性和鲁棒性,可以较快地完成全局搜索,而不会陷入局部最优,因此该算法和改进的Hausdorff距离相结合能有效地检测出具有平移、旋转和尺度变化的物体,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实际图像识别和匹配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对运动物体进行实时准确的检测,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分析了背景差分、帧间差法和光流法3类运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光流法存在运算复杂、帧间差法实时性差、背景差分提取速度慢等缺点,重点分析了背景差分算法,提出了基于改进的块直方图方法提取背景.利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直方图分析时,不是针对固定大小的模块,也不是像素点,而是针对同类目标的类模块.经过仿真分析得出,该方法充分利用同类物体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减少图像处理计算量,缩短分析时间,同时能得到较好的背景图像.  相似文献   

10.
研究群体互扰下的风场绕流和风压分布问题.改进了流场模拟大涡模型的亚格子应力的湍动黏度,以改善大涡模型对壁面湍流的描述,在壁面处得到与直接数值模拟(DNS)相近的结果.基于此种改进的大涡湍流模型,在单物体和3个物体绕流情形下,分别选择结构刚性模型和弹性模型开展了流场和风压的数值模拟,得出相应的绕流特性和风压分布并与运用其他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本文提出的改进技术.同时,计算表明,单物体和3个物体情形下的流场特性和风压分布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1.
对板式换热器结垢的原因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集中供热生产运行中,板式换热器结垢后的处理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板式全热交换器为例,通过推导全热交换器的显热、潜热和全热3种效率之间的关系式,用权重系数的概念分析了在我国不同地区气象条件下,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对全热效率的影响程度.分析表明,夏季工况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潜热效率的权重系数大于显热效率的权重系数.如果使用全热交换器,其全热效率的大小在夏季工况下主要受其潜热效率大小的影响,而冬季工况下则主要受到显热效率的影响,由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潜热和显热所占权重比例不同,在进行不同材质的全热交换器的研发和选用时,应充分考虑其显热效率、潜热效率对全年能耗的总体影响,达到更好地实现节约投资和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目前通行的双屋面一般做法的基础上,进行其利弊分析:并根据双屋面的功能与经济要求,提出主次防水结合、坡平结合、防水与保温隔热结合以及屋面与立面建筑效果协调等改进措施与注意问题,可供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地面层湍流通量间接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空气动力学方法和近地面层Monin-Obukhov稳定度参数ζ=Z/L相似方程的分析解,采用实梯度资料,代替数值迭代逼近法计算了感热和潜热通量,比较了目前空气动力学方法中广泛应用的Businger(1971)^[1],Dyer(1970^[2]和Pruitt(1973)^[3]通量廓线关系通用函数在近地面层间接计算感热和潜热通量时的差别。另外,还分别与波文比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文中还  相似文献   

15.
Thermal manikin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simulating thethermal state of human bodies to facilitate the evaluationof thermal comfort properties of various clothing assem-blies.Based on the heat balance principle and analysis ofrelated factors,the heat production rate of manikin isrecommended as an efficient evaluation index.Whereas,its inside heat production which occurs as a result of theexistence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ts insidepart and outside surface,should not be ignored.Through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s,a compensative equation is deduc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次元分析方法,对具有多热源的传热器件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推导了边界积分剖分的二次元公式.给出了内点的显示计算格式.计算了具有多热源的温度场.结果表明方法精度高、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7.
在弹药拆卸的军工作业中,需要对螺纹连接的引信与传爆管旋卸时的温升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提高旋卸工作的安全性。文中提出一种基于ANSYS的模拟螺纹旋卸时发热及温升的方法,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确定螺纹的热生成率,从而准确地预测出螺纹在旋卸过程中的温升,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快速法测定导热系数,导温系数等工程材料热物理性质的测量原理,订正了一个计算公式,指出了测量中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的意义,以及对不同材料正确控制测量条件,获取测量数据的一个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太阳辐射模型,计算了不同时刻轿车各车窗表面接受的太阳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量.根据车室内部结构,将车室分为34个相互独立的表面,应用积分法计算了34个面之间的角系数,利用修正的Gebhart方法,对通过窗户透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在内表面上的分配进行了计算.求得的交换系数可用于求解包括壁面长波辐射在内的各表面之间的动态辐射换热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接触边界的偶联.导出了求解二维非连续域非稳态凝固传热问题的边界元法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以金属模型内的铸坯凝固传热为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使用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