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化学镀高磷Ni-P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种高磷化学镀镍层并研究其表面形貌;讨论了其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摩擦磨损性能,且与45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i-P镀层的耐磨性明显优于45钢,且经500℃热处理后硬度最高,耐磨性最好,可作为耐磨性镀层.在此基础上对化学镀Ni-P镀层的摩擦磨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200℃热处理后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500℃热处理后表现为磨料磨损和粘着磨损共存.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化学镀Ni-P合金镀膜的耐磨性,研究了Ni-P-Al_2O_3化学复合镀膜的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了适当的化学镀液组成和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了热处理对镀膜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化学沉积Ni-Co-P合金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析氢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Ni-P,Ni-Co-P合金电极,用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测量了化学镀Ni-P,Ni-Co-P合金的组成、形貌结构、晶形.用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Ni-P,Ni-Co-P合金作阴极在1mol·L-1NaOH溶液中的析氢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Ni-P,Ni-Co-P合金电极具有良好的析氢电催化性能和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镀Ni-P镀层改善RB400钢的耐蚀性,并对镀层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通过Matlab计算其分形维数,并研究其表面分形维数与耐蚀性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i-P合金层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分形维数先增大后减小,350℃热处理镀层的表面分形维数最大。而镀层的耐蚀性能在400℃较好,分形维数的变化与镀层的耐蚀性能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通过镀层表面形貌分形维数的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其耐蚀性。  相似文献   

5.
用刚性球体压入法并结合声发射技术测定了化学镀Ni-P镀层的表面脆性.试验结果指出,Ni-P镀层的表面脆性随热处理的温度、时间以及基体硬度的增加而降低,临界载荷P_c反映出了化学镀Ni-P镀层表面脆性的变化规律,但仍属定性范围;临界应力σ_(rc)能定量地反映化学镀Ni-P镀层的表面脆性.  相似文献   

6.
化学镀Ni—Cu—P工艺及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化学镀Ni-Cu-P工艺及镀层性能。当温度控制在70-75℃、PH值控制在7.0-80添加剂B的含量为2.0g/l、CuSO4含量1-2g/1时,所得镀层性能最好。镀层经热处理后,组织和性能将发生变化。发现Ni-Cu-P镀层出现最高工的热处理温度为500℃,超过Ni-P化学镀层出现最高硬度的热处理温度。经过正确的热处理后,镀层硬度和耐磨性优于Ni-P化学镀层,且应用温芳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7.
工艺因素对脉冲电沉积Ni-P合金镀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Ni-P合金镀层.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显微硬度测试和沉积速率计算,探讨了脉冲频率、镀液温度和占空比等工艺因素对Ni-P合金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冲频率1 500Hz、占空比0.2和镀液温度50℃的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沉积速率较快、显微硬度较高和组织细小均匀的高磷非晶态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8.
模拟焊接条件对镍磷非晶态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条件模拟焊接过程的温度和时间,对化学镀N1-P非晶态合金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时间在60s以内时,Ni-P合金不会发生晶化(1000℃,60s除外),仍然保持非晶态,但是镀层硬度明显得到了提高,在较短时间的热处理条件下,镀层硬度在700℃处取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纳米Al2O3粒子增强化学镀Ni-P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化学复合镀制备纳米Al2O3粒子增强Ni-P复合镀层,并对所得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和透射电镜分析(TEM)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复合镀层中含量较高且分布均匀;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粒子没有改变复合镀层镀态结构(非晶态),但使得复合镀层晶化温度降低.根据等速升温和等温的DSC曲线对化学复合镀层的晶化过程做了动力学分析,晶化表观活化能和Avrami指数均有降低.在230℃热处理24h后,化学复合镀层发生晶化析出Ni3P,而同样条件下的Ni-P合金保持非晶态.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值比化学镀Ni-P镀层明显提高,热处理后镀层晶化硬度值大幅提高,400℃热处理1h后达到最高值(HV50超过1150)。  相似文献   

10.
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化学镀非晶态Ni-P合金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推测出化学镀非晶态Ni-P合金表面的氧化镍层逐渐被H2PO2-吸附层所取代,H2PO2-吸附层的极化电阻比氧化膜的极化电阻小得多。  相似文献   

11.
电阻箱是电磁学实验中的重要实验器材.实验中,计算实验误差时常常不考虑电阻箱零值电阻所引起的误差.而实际上,存放一段时间的电阻箱其零值电阻将大大超过原来的额定零值电阻.用这些电阻箱去做实验时,会对实验数据正确性造成一定影响.在用电阻箱代替高值电阻时,其影响比较微小可以忽略,而用电阻箱代替低值电阻时,电阻箱零值电阻造成的误差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实验中就要对其进行测量并修正.为了使电阻箱保持比较正常的零值电阻,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来保存电阻箱.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寒冷环境有助于减缓人体衰老速度,并通过实验观测证实了人体体温下降是抗寒功能开发的必然结果,预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为非药物地实现体温下降方法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低碳钢和不锈钢粉末渗铝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低碳钢、不锈钢粉末渗铝的特点和原理。钢经过渗铝后,表面硬度增加,渗铝层的耐磨性、抗高温氧化性能、耐蚀性均得到提高,在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层组织、沉积机理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进一步提高Ni-P镀层的耐腐蚀磨损性能,采用化学镀的方法,使纳米碳管与Ni-P合金共沉积在45#钢表面,分析了复合镀层的沉积过程、组织结构,研究了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腐蚀及磨损性能。研究表明:复合镀层中纳米碳管与Ni-P以化学键结合,Ni-P-CNTs复合镀层具有较优异的耐腐蚀磨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一种用于多输入端运算放大器加减电路的计算规则。当运放两个输入端均有多路信号输入时,利用本规则可以很方便地求取其传输特性,该规则简单、明确、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伏安法测量电阻的优点以及电压跟随器和差动放大器的特点,提出了在低电阻测量中能消除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影响的一种新方法.设计了完整的实验电路,经过实际测量证明了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了利用直流电位计测量1Ω以下低值电阻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古交矿区煤炭铁路专用线由于现场条件所限,装车点附近线路道床污染严重造成道碴电阻小或分路电阻大,至使轨道电路不能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改进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云南昆钢医院2013年三、四季度的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用VITET-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做体外药敏试验,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3年制定的判断药敏试验标准。结果:第三、四季度检验科收到标本3 920份,检出致病菌953株,阳性率24.3%。其中排在前5位的病原菌株种类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263株、肺炎克雷伯1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铜绿假单胞菌48株、鲍曼不动杆菌41株。药敏大肠埃希氏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3.6%、1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100.0%、96.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大于75.0%,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P的耐药率为90.3%,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耐药率均为100.0%。结论:结合昆钢医院细菌耐药趋势参照抗生素目录及使用指南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或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高电阻材料表面集聚的静电荷的不同衰减方式,对比分析了集聚的静电荷通过表面向空气中的泄漏方式和在材料中的逸散方式2种衰减途径的异同.得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在材料中的逸散方式会成为主要的静电荷衰减方式的结论,解决了表面近乎绝缘而体积电阻很小的一种新型抗静电材料用传统的抗静电指标无法界定的困难.对干燥工作环境抗静电材料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