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首先,对斯里兰卡Puttalam输变电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针对缺少测量地形图、遥感影像等基础资料的情况,该文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免费地图影像,进行输电线路的勘测设计,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实践证明Google Earth对电力勘测工作有很大的作用。随着Google Earth不断的更新更多区域的影像图,及未来高程精度的提高,在输电线路设计中使用Google Earth可大大的节约设计成本,缩短设计时间,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在国外输电线路工程地图资料匮乏区域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鱼藤(Derris trifoliata Lour.)在红树林中的扩散规律,选择位于海南省和广东省 的3个红树林分布区为研究区域,研究鱼藤在红树林中的扩散速率以及攀爬物和群落类型对鱼藤 扩散速率的影响。首先利用Google Earth得到2015—2019年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 结果,确定不同年份鱼藤分布面积,并计算扩散速率;通过实地调查得到鱼藤生境的红树林群落类 型,并在实验室开展攀爬物对鱼藤生长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鱼藤的扩散速率(分布面 积变化率)与鱼藤扩散的初始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初始周长面积比呈极显著正相关;攀爬物的 支撑使鱼藤地径和株高有显著增加;不同红树林群落类型中鱼藤分布面积占比不同,其排序为桐 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秋茄 (Kandelia obovata)> 白 骨 壤(Avicennia marina)> 木 榄(Bruguiera gymnorhiza)> 海 漆(Excoecaria agalloch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  相似文献   

3.
面对地物特征不明显的复杂地形区,同时无条件获得高精度数字正射影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基于有理函数的RPC模型对高分辨率进行正射纠正也能达到满意的精度.本文基于RPC模型,利用有限的野外实测控制点和Google Earth平台控制点三种方案对覆盖复杂地形区湟水流域的SPOT6影像进行正射纠正.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手持GPS的正射影像平面中误差为9.0m;基于Google Earth纠正的正射影像平面误差为6.6m;以手持GPS为基准结合Google Earth数据纠正的正射影像的平面误差为4.9m.方案三纠正结果精度最高,初步验证了基于有理函数的RPC模型纠正精度较为稳定,以及增加控制点数量以及均匀分布能明显提高影像的纠正精度.在地面控制点布设数量不足以及不均匀的情况下补充部分Google Earth数据进行正射纠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Google Earth的高程图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三维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三维建模高程是基础。然而,我国大中比例尺地形图获取困难,且扫描并矢量化费时费力,建模相对复杂。Google Earth不仅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影像,还提供了另一项重要数据:海拔高程。本文研究了在VS平台下,提取Google Earth高程数据,利用GIS软件制作高程图的方法,并对制作的高程图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Google Earth影像数据,综合利用边缘密度和HSV颜色模型,快速识别高层建筑阴影并对高层建筑的高度进行估计.利用获得的估计结果,通过KDE快速实现高层建筑在GIS环境中的三维可视化.选取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实证分析发现:该方法能有效识别标记高层建筑阴影,并快速估算高度;快速三维可视化能反映高层建筑的全局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分析四川省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地形分异特征,以便从宏观上了解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情况。【方法】借助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MODIS-EVI和地形地貌数据为基础,运用变异系数和分布指数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四川省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00—2020年四川省植被覆盖度波动变化以轻度波动类型为主,然后依次为稳定、中度波动和重度波动类型,它们的占比分别为55.28%,25.55%,13.96%和5.21%。在高程小于或等于1 500 m和大于5 500 m,坡度小于或等于15°,坡向为东北坡、东坡、东南坡和南坡,地貌为台地、丘陵、小起伏和中起伏山地区域,植被覆盖度波动变化以稳定类型分布为主;在高程范围为>1 500~2 500 m区域,植被覆盖度波动变化以轻度波动类型分布为主;在高程范围为>2 500~4 500 m,坡向为西南坡、西坡和西北坡,地貌为大起伏山地区域,植被覆盖度波动变化以中度波动类型分布为主;在高程范围为>4 500~5 500 m,坡度大于15°,坡向为平地、北坡,地貌为平原和极大起伏山地区域,植被覆盖度波动变化以重度波动类型分布为主。【结论】2000—2020年四川省植被覆盖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地形地貌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后续的生态植被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邸华  刘建泉  丁国民 《甘肃科技》2012,(23):149-152
应用格局指数、聚集强度指数和聚集均数,研究了祁连山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的自然分布、空间格局及其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拔2836、3012m青海云杉群落是草类-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都是聚集分布;海拔2302、2962、3082、3111、3000、3122m青海云杉群落是藓类-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海拔3186、3193m青海云杉群落是灌木-青海云杉林,3186m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3193m青海云杉种群呈随机分布。再计算聚集均数,结果表明,海拔2836、3186m的聚集均数小于2,种群聚集分布是由环境的作用引起造成的;海拔2302、2962、2991、3000、3012、3082、3111、3122m的聚集均数大于2,说明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种群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影响,以抚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及2010年和2017年2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Google Earth和监督分类最大似然法,结合目视解译,获取了抚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运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获取了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耕地、水域、建设用地等主要集中分布在高程低、坡度相对平缓地区,这几类土地利用面积随着高程和坡度的上升而减少;林地面积的分布呈现出随高程和坡度上升而增加的趋势;坡度对土地利用类型起着制约作用,坡向对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整体较弱;对抚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分布与地形因子方面的研究,为当地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公路震害地带性分布规律分析的自动化,研究公路震害空间分布特征,从概念、逻辑和物理3个层面设计了公路震害空间数据库,利用空间数据引擎技术,借助关系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建立了公路震害空间(EDH)数据库。基于此数据库,以映秀—汶川附近区域地质灾害与高程的空间分布关系为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公路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高程差异性,高程低于1 500m区域的灾害分布很少;高程1 500~3 500m区域分布的地质灾害占总数量的85.4%;当高程上升到3 500m以后,随着高程的升高,地质灾害的数量反而减少。该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有效提高了公路震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范航清  陈利洪 《广西科学》2006,13(3):226-227
红树植物红榄李[Lum n itzera littorea(Jack.)V o igt]在我国现存仅有359株左右,全部分布在海南,极度濒危。具体地点为三亚铁炉港(9株)、陵水大墩村(约340株)、海口的东寨港(10株,移植)。只有陵水的红榄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红榄李具有双花期,可与榄李(L.racem osa)混生。红榄李种子萌发率低,人为干扰严重是影响红榄李种群生存的主要原因。建议把陵水大墩村红树林分布区设为保护区,恢复红榄李生境,抢救我国目前唯一一处尚具有自我繁殖潜力的红榄李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11.
红海榄群落演替中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士楚 《广西科学》1997,4(2):120-123,125
广西英罗绵红海缆群落演替系列为红海榄+秋茄群落→红海榄群落→红海榄+木榄群落→木缆群落,以群落的演替过程作为资源系列,采用Levin公式和王刚改进公式分别计测了红海榄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这些种群的生态位关系及其对群落演替动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海岸工程对北海铁山港榄根村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年3月对红树林死亡区(D组)、红树林严重退化区(ED组)、活林区(AL组)、对照林区(CK组)等4个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取样调查。结果显示,4个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共45种,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02.4个/m2、147.55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2.050,0.735,1.329。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之间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H''Jd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红树林死亡区(D组)和红树林严重退化区(ED组)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H''均低于对照林区(CK组)和活林区(AL组),表明D组和ED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海岸工程的影响下受到了更严重的干扰。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MDS)分析表明,D组与ED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较为相似,而AL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则与CK组相似。以上结果表明,海岸工程导致北海铁山港榄根村红树林生态系统受损及其底质环境发生改变,并对该区红树林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优势种和群落结构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目前还受到不可持续利用方式的严重威胁。为快速掌握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铁山港白沙镇榄根村近岸海域监测范围内红树林受损及其周边景观演变情况,采用无人机(UAV)技术和多时期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结合野外地面群落调查,利用目视解译方法,对榄根村近岸海域红树林及周边景观进行遥感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红树林2017年12月、2018年10月、2019年6月、2020年4月受损面积分别为0.55,4.77,9.42,17.18 hm2,4年间红树林受损面积增长约30.23倍。将2020年4月红树林受损区按照受损程度不同分为死亡区和严重受损区,面积分别为7.81,9.37 hm2,斑块数分别为35,106个。研究期内榄根村红树林受损面积呈迅速增加趋势,主要位于潮沟两侧;死亡及严重退化区红树林群落形态上呈灰白色不规则斑块状;红树林受损斑块呈“多点开花”特点,有从斑块林缘向内部蔓延的趋势。遥感技术可有效提高红树林生态监测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海海岸沙生白骨壤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士楚 《广西科学》2001,8(1):57-60,69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游程法和点到点距离比率法测定广西北海海岸沙生白骨壤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同时对该种群的平均拥挤度进行刀切法估计,结果表明,白骨壤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受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和微地形影响,呈随机或集群分布,3种方法都适用于白骨壤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刀法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估测种群平均挤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广西海岸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扩散趋势,应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基于多源多时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进行时空动态监测,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2010、2013、2016、2019年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面积分别为46.90、204.05、331.23、608.75、776.99、1 320.79 hm2;2001-2019年,互花米草面积增加了1 273.89 hm2,年均增长率为20.38%。2019年,北海市海岸带互花米草总面积为1 317.06 hm2,占广西互花米草总面积的99.72%;钦州市互花米草面积为3.68 hm2;互花米草已入侵防城港市,面积约为0.05 hm2。丹兜海、铁山港湾、廉州湾及北海银滩至营盘镇近岸滩涂是互花米草集中扩张区,且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防城港市企沙半岛东侧近岸滩涂及北海市涠洲岛均已出现互花米草零星斑块;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扩散有所减缓,而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仍处于增长阶段。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仍处于快速扩张状态,且呈由东往西扩散的趋势。本研究可为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红树林大面积死亡的原因,以及虫害、互花米草对高岭土的响应,本研究在铁山港榄根村红树林区设立23个样方,调查样方内红树植物主要植食性害虫的种类和密度,以及植物叶片受损率;调查蛀干害虫在白骨壤树干上的分布规律,并统计互花米草的面积,从而分析高岭土对有害生物以及有害生物对红树植物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查区域主要植食性害虫为柚木肖弄蝶夜蛾(Hybaea puera)、海榄雌瘤斑螟(Ptyomaxia sp.)和蛎盾蚧(Lepidosaphes sp.)。其中夜蛾主要分布在低潮位,盾蚧主要分布在中高潮位,斑螟虫口数量少,无明显分布趋势。在高岭土影响较小的低潮区,红树植物叶片的受损较为严重。本研究首次发现多毛梢小蠹(Cryphalus pilosus)危害白骨壤的树干,说明高岭土粘附在叶片表面一定程度上减缓食叶害虫的危害,但引发了蛀干害虫的发生。调查区域互花米草斑块约180个,面积约2.82 hm2,死亡红树林斑块内已有互花米草入侵,高岭土的淤积未对互花米草造成不利影响,相反在高岭土淤积严重导致红树林死亡的区域,互花米草最先入侵定殖。本研究为调查地白骨壤死亡的原因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后期人工修复提出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抚育措施对红树植物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研究在次生红树灌木林改造中施肥及除灌两种抚育措施及其组合对红树植物木榄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灌可使木榄高生长提高16.5%,其径生长提高38.9%,幼树叶面积提高43.3%;施肥可使红海榄高生长提高9.7%,基径生长提高14.3%,叶面积提高37.4%;  相似文献   

18.
广西英罗港5种红树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远光 《广西科学》1999,6(2):142-147
用样带样方调查广西英罗港经树植物群落,以树种种群为单位,选取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秋茄(Kandeliacandel)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测定地上部分生物量,采用径级平均木法,增加权重因素来测算林分生物量,以种群各组分的生物量除种群的平均树龄或组成(器官)  相似文献   

19.
广西鸟类新记录:高山兀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1月2日于广西北海市冠头岭观察并拍摄到一种鸟类,经鉴定为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为广西鸟类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广西红树林区团水虱(Sphaeroma)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在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3市的红树林区共设置30个调查断面并进行实地踏查,用随机取样的方式采集团水虱样品。调查结果表明:在广西红树林区共发现3种团水虱,分别为有孔团水虱(Sphaeroma terebrans Bate,1866)、光背团水虱(Sphaeroma retrolaeve Richardson,1904)和福建团水虱(Sphaeroma fujianensis sp. nov.)。30个调查断面中,有团水虱分布的断面有25个,其中有孔团水虱是广西红树林区域中的主要种类,分布最广,其次为光背团水虱,而福建团水虱仅发现于北海的3个断面。团水虱大多数分布于中低潮区的潮沟边缘或潮沟内以及林缘等地势较低的区域,在高潮区域分布较少。团水虱的蛀洞底质有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木桩、软质沉积岩和聚苯乙烯泡沫等,表明其蛀洞底质多种多样。根据这些分布特征,本文讨论和分析了团水虱与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关系,提出红树林是健康退化后才遭致团水虱侵害的假设。团水虱是否是侵蚀红树植物并导致大片红树林退化死亡的主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