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有一种以"九九"歌来反映气候的记日方法,并编有"夏九九"歌广为流传。"夏九九"歌中有这么一句:"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五九"正好处在"立秋"以后,按我国传统历法,立秋开始就算秋季了。由此可见,"秋老虎"是指立秋后出现的一段炎热天气。俗话说:"立了秋,把扇丢。"那为什么此时还会有"秋老虎"天气呢?这是因为立秋后,气温虽稍有下降,但空气湿度却大大增加,而风速却明显减少。人体感觉温度是气温、湿度、风速等综合  相似文献   

2.
你问我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1,(9):80-80
问:为什么要"贴秋膘"呢?答:因为立秋之后,在炎热的夏季,人们胃口差,常有厌食之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但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于是便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其中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所以叫"贴秋膘"。虽然秋季到了开怀大  相似文献   

3.
民间所说的秋季一般是指农历七、八、九这3个月,而中医所指则与之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区别.中医指从立秋至立冬之间的时间为秋季,也就是古代所说的"秋三月".秋三月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变化起伏大,所以若晚上睡觉防备不好,易导致感冒或腹泻等症,故民间又有"秋不忙加冠,春不忙减衣"之说,即"春捂秋冻".  相似文献   

4.
石太能 《科学之友》2005,(10):75-75
立秋以后,气候一般早晚凉爽温差大,加上酷暑对人体的消耗,人非常容易倦怠、乏力。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不过有关专家认为秋天进补要讲究阴阳平衡,不能乱补,否则适得其反,反而把身体给补坏了。因此秋季进补要防“六大误区”。误区之一无病乱补  相似文献   

5.
秋天,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气象上把9~11月划为秋季,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地理纬度和地形大不相同,气候差异很大,真正感到秋天的凉爽各地并不一样。如果按物候学指标,凡5天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不冷不热的季节为春秋季。东北是我国东部地区凉意来得最早的地方,8月底以前东北全境提前入秋。华北平原9月上半月金风送爽。长江中下游北部9月下半月方感秋凉。国庆节前后长沙、南昌、杭州一线酷暑才  相似文献   

6.
秋冬话进补     
多事之秋 熬过炎炎夏日,人们终于盼来了凉爽的秋天。然而,经验告诉我们,在这种季节交替的时候,人体总会出现许多不适症状,人们经过炎热的“夏耗”所进入的也是一个“多事之秋”。 随着飒飒的秋风,气温骤然下降,尤其是昼夜温差增大,空气湿度明显降低。特别是今年夏季气温偏高,持续的时间较长,立秋之后温度持高不下,温度下降时又突然在七八摄氏度  相似文献   

7.
<正>"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夏天过后的阵阵秋风,让片片黄叶在风中漫舞,纷纷投向大地的怀抱。正如这句唐诗所演化出的成语"一叶知秋"那样,人们透过片片树叶的凋落,仿佛听到了秋天渐近的脚步声。为什么许多树木一到秋天就会落叶呢?追根究底还得从植物的生理特征说起。树木蒸腾之用  相似文献   

8.
立秋以后,气候一般早晚凉爽温差大,加上酷暑对人体的消耗,人非常容易倦怠、乏力.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不过有关专家认为秋天进补要讲究阴阳平衡,不能乱补,否则适得其反,反而把身体给补坏了.  相似文献   

9.
一年之中,最明显也最有规律的,要算是季节的变化了。春天百草萌芽,桃李争艳,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夏季郁郁葱葱,绿满大地,然后经过“秋风秋雨严相逼”的肃杀时光,迎来了寒冬腊月。差不多每年都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不已。随着季节的变化,生命也按照相应节律发生演变。拿绿色植物来说,一年生物种一般都是春季萌芽伸展,夏季生长发育,秋季开花结实,随后植株枯老死亡,留下一批壮实的种子,为来年春季重新萌发作好准备。二年生植物的充分成长则需要两个年度,它们在第一年末,通常地上部分会枯萎而死,但地下部分却殷实而健壮,有着扎实的基础。到…  相似文献   

10.
你问我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2,(10):80-80
问:如何对抗秋乏? 答:俗话说春困秋乏,其实秋乏不是病,也不是缺乏睡眠,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季节变化而表现出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们由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后,睡眠的质量提高了.  相似文献   

11.
正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生活和工作,打造城市"宜居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你最喜欢冬天、春天、夏天还是秋天?可以在米兰的四季花园中随意挑选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但如果你有机会去米兰,就可以在同一个地方体验到四种不同的季节。这是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拉蒂(Carlo Ratti)的创意结晶。该花园使用了气候控制技术,让游客可以同时体验春夏秋冬。这次展览旨在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一个夏天的日晒雨淋,秋季正好是对爱车进行保养的好时候. 检查空滤 秋季保养尤以清洁为主,一般在行驶10000 km后,需对汽车的空滤进行一次检查,但秋季最好在2000 km时就检查一次,这样对发动机有好处.因为,秋天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灰尘及细小的沙粒,很容易堵塞汽车的空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中,笔者将尝试以我国春季为例,看看古人是怎样描绘我国春季气候的特点及其特殊性的。华夏大地春来速我国春季的特色之一便是春天来得急促而短暂。中国春天到来之快,古人形容得极其生动。第一种形容方法是,把冬春两个季节的事物让它们同时或紧接着出现。宋代葛长庚的《立春》中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和风沙危害状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造林区进行了立地类型的划分.立地类型分类采用了3级分类系统,从影响植物成活生长和影响防护性能2个层面因子切入,采用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划分.以中尺度的地貌单元、沿线风沙危害状况和重要的生产设施等为依据,划分出6个立地类型小区;以小尺度的地貌类型、地形和风况等因子划分出21个立地类型组;以地下水含盐量和土壤类型进一步划分出36个立地类型.其中,6个立地类型小区在空间上的分布是连续的,不同于一般的划分特点;在立地类型划分中地下水含盐量的阀值(8g和15g·L?1)是根据前期主要防沙造林树种植物耐盐性选育实验的结果及沿线地下水含盐量空间分布特点确定的,把含盐量低于8g·L?1的地下水划归为微咸水.  相似文献   

15.
拓江 《科学24小时》2021,(10):50-5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往往也是"收获"皮肤病的季节.夏秋换季,皮肤会逐渐转变为冬季适应型,如果在这个转换的季节不注意照顾皮肤,就会很容易出现瘙痒、脱屑、泛红等问题,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心情.  相似文献   

16.
迁徙的鸟     
正9月,天气转凉,秋天的味道越来越浓了。鸟类南迁开始进入高峰期,原本在北方繁殖的候鸟,不管是林鸟还是水鸟,借着北风,都启程飞往遥远而温暖的南方越冬。"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这是汉武帝刘彻《秋风辞》中的诗句。不过,这里不再介绍像大雁这样典型的迁徙水鸟,而是选取大家在公园或郊野就可以看到(但平时未必留意)的几  相似文献   

17.
特殊的蕈     
正当绿树成荫、梅子黄熟的梅雨季节,当你走进林区,只要稍一注意踩在脚下的枯枝败叶的背后,就可以发现形形色色的菌和蕈。蕈的生长期每年有两期,它的种类繁多,大致是由于春秋季节的气候最适宜于蕈和菌的生长。霉季过后,进入高温乾燥季节,蕈的生长便受到限止。九至十一月是秋蕈的生长期。这里介绍的是梅雨季节所见的许多蕈中珍品及其特殊的形态和变异的生态。  相似文献   

18.
正秋风起,蟹脚肥。每年9-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所以有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为最隆重之事"。在层出不穷的饮食风尚里,吃蟹,也要讲究格调,从烹法到搭配,全然不同的吃法,在各地成为美食风向标,或许满足嘴瘾的同时又能吃出几分趣味。食蟹的季节感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这本身意味着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螃蟹是一种时令性很强的食物。我们当下把吃螃蟹视为一种与换季的景色和美味相关的景象,然而对古人来  相似文献   

19.
冬病夏治,是指对一些冬季发作较剧,夏天病情缓解的疾病,趁其发作缓解季节,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这是中医的一种独特治病方法,实践证明有较好的效果。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一般寒冷季节发作频繁,症状明显,而气候转暖后病情常有缓解的趋  相似文献   

20.
杜牧的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时哀伤叹息,而是通过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体现了热烈昂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山行》不愧为一首秋色的赞歌。《山行》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从而也衍生了许多掌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