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关于瞿秋白到鲁迅寓所避难次数,现在公认的是三次,这是因为许广平在回忆文章中曾明确而具体地写了“秋白同志在鲁迅寓内度过三次避难生活”,但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我认为应该有五次。 瞿秋白第一次到“川北公寓”的鲁迅家避难是可以肯定的,即是1932年11月底到鲁迅家,至12月中旬由陈云同志接走。第二次是1933年2月上旬由于紫霞路一带发生警报(当时  相似文献   

2.
今年三月,在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上海文艺出版社重印了一九三三年由瞿秋白同志编选、作序并在鲁迅先生赞助、支持下出版的《鲁迅杂感选集》。这是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它使我们得以重睹这本集子当年的风貌,更亲切地回忆起鲁迅和瞿秋白亲密而崇高的革命友谊,同时也很自然地,再一次引起我们去认真思考瞿秋白所作的《序言》的价值。瞿秋白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鲁迅的第一个人。《序言》是这种研究的卓越成果。这个特点,主要不是表现在《序言》里引用了列宁关于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评价、斯大林关于中国  相似文献   

3.
资料集萃     
<正>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瞿秋白同志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为纪念瞿秋白同志就义五十周年,特将上海文艺出版社成立以来出版的瞿秋白著译和有关的研究资料论文简介如下:一、瞿秋白同志的著作、论文一九八0年,该社按初版本式样,重印了翟秋白同志以何凝笔名编选并撰《序言》的《鲁迅杂感选集》。新华社在发布新闻中指出:(序言)对鲁迅及其作品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评价,是研究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文献资料。该社还在《文学作品选读丛书·中国现代散文》中选入了秋白同志的《赤色十月》、《那个城》、《浣漫的狱中日记》,前两篇是我国较早描写列宁形象,热情赞美伟大十月革命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是我党早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理论家和文学家。1931年他离开中央苏区来到上海。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同鲁迅一起领导了“左联”的工作,进行了革命的文化斗争,对中国无产阶级的文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时期,瞿秋白同志有关翻译的论述,对我国翻译界、我国翻译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意义很大,影响深远,这是他在上海文化战线上光辉业迹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大革命前,有关学习、研究瞿秋白同志翻译思想的文章不多。今天,在党的五中全会精神鼓舞下,重读瞿秋白同志关于翻  相似文献   

5.
1931年初瞿秋白从政治舞台上退下来,转而从事文艺工作,鲁迅“马上把秋白同志当作一支很重要的生力军”,鲁迅“首先看重他的翻译,认为在国内文艺界是找不出第二个人可以与他比较的”。1931年12月15日,秋白给鲁迅写了一封长信,对鲁迅译的《毁灭》提出若干意见,并进而论及言语革命问题和翻译问题。鲁迅历来从善如流,虚怀若谷,凡有人  相似文献   

6.
君:见信好! 这是我在狗年给你的第一封信耶,先说句吉利话吧:狗年行大运! 不知道诸如春节这样的长假你都是怎么度过的,我身边许多朋友都会利用这难得的休假时光窝在家里看碟。一部又一部的影片,或者一集又一集的电视剧。还记得“小六子”么,前几天我遇见他,聊得还挺开心。他在春节长假期间就看了一部朋友强力推荐的《创世纪》。这是一部很久以前的港剧了,在大陆首播时我曾是它的忠实观众。有人评价说《创世纪》算是肥皂剧中的精品了,不过我还是没想到六哥这样的一位怪才也会看得津津有味儿。据说推荐他看这部连续剧的那个朋友就是在看了这部剧以后决定投身地产界的。  相似文献   

7.
茅盾同志在《欢迎〈文学报〉的创刊》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杂草”这个术语,使人很自然地回忆起了“毒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及“凡是派”手中的一根棍子!据我的推测,茅盾同志把“毒草”改为“杂草”,这一字之改,正好委婉地表达了他诚心诚意地期望调整党的文艺政策的心愿.茅盾同志提出“杂草”,等于是他的遗嘱,因而激发了我写此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遇见刘庆邦     
正寒冬,西宁的风很大,吹得路旁树枝呜呜作响。全国煤矿作协在青海召开创作会,我有幸遇见刘庆邦,且与他有一次面对面零距离接触。有好多话想说,有好多问题想问,我却一时不知从哪儿说起,话题最终还是煤矿。刘庆邦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作家,《生命悲悯》是我第一次接触的他的作品。1996年,平顶山十矿井下发生了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84名矿工在事故中丧生,时任《中国煤炭报》记者的刘庆邦把采访见闻写成了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并未笔误──与石泽镒同志商榷石泽镒同志在《中学语文》1990年第11期上发表了《朱自清的几处笔误》一文。但我认为石泽镒所提出的几处问题并非朱自清的笔误。我将自己的见解提出来与石先生商榷。一.并未“多用了一个‘我’”石文认为《绿》中“我第二次到了...  相似文献   

10.
我在拙著《艺窗琐记》(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收入评介张惟同志的创作历程及其获致成果的《北去南飞雁》一文,文末我曾题赠了一首对他寄期望于未来的小诗,“北去南飞雁,征程往复还;纵横千万里,朱墨染春山。”这篇文章,原刊在1983年左右的福州晚报《兰花圃》副刊,其中评介了他于一九五九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芦沟桥畔》,一九八二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散文集《雁行集》,及与陈耕合作编剧拍摄的闽西第一部彩色影片《血与火的洗礼》等成果。时隔多年,他笔耕不辍,除多篇散文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外,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新近辑印出版了第三本散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五年,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这首诗里一开头就写道:“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这两句诗高度地概括了陈毅同志本身的最突出的特点,他既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又是一位中外闻名的诗人。一九六二年,臧克家发表《陈毅同志的诗词》一文,其中也说:陈毅同志“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元帅原来是诗人啊。”“将军——诗人”,正是理解陈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诗词的一把钥匙,找到了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大门,看清楚他这一时期诗词的特点。首先,由于他是“将军——诗人”,  相似文献   

12.
读者心声     
尊敬的编辑同志:您好!今天,一位你们杂志的忠实的读者,鼓足勇气拿起笔来向你们传递自己的心声。记得第一次与《青年科学》相遇,是在99年的夏天。有一次去一家书店买报纸,一眼就瞥见了她,《青年科学》是一本印刷不算精美的杂志,可是“青年科学”这四个字却深深吸引住了我,吸引我去认识她  相似文献   

13.
郭永怀同志是我很尊敬的一位同志,我在1980年写过一篇纪念他的文字(《郭永怀文集》,331页,1982年,科学出版社).我想经过这八年来,周围发生了许多事情,而我对郭永怀同志尊敬的心情是越来越深了.我在那篇文章中特别提到了郭永怀同志的工作精神:一方面是非常冷静、严肃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又是火一样的献身精神,是冷和热的结合.我想,我说过的这几句话,经过了八年,现在看来还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八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诞生八十周年。强烈的崇敬的感情,深沉的纪念的心情,促使我再一次认真地阅读了《陈毅诗词选集》。越读我越是感到,陈毅同志的诗词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是多样的,风格是丰富多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张茜同志在《陈毅诗词选集》编成后的题诗中写道:“持枪跃马经殊死,秉笔勤书记战程。”事实正是如此,陈毅的诗词,真实地反映了他一生的革命历程。诗言志,他的诗词也充分地表达了他崇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帮助我校师生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何祚庥同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柳树滋同志于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应邀来我校讲学,分别向理论物理进修班和广大教师作了若干专题报告。柳树滋同志设了两个专题:《现代物理学的革命和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关于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五章的学习辅导);《大庆以“两论”为指导进行科学研究的情况》。何祚庥同志作了三次专题报告:《批判“四人帮”的“科学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于1977年,重新提出了办“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文选》第37、51页) 学习《邓小平文选》中有关教育问题的论述,以及在他主管指导下中央召开的有关教育工作会议和制定的文件的精神,我们可以看到,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方针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文选》第37页)1977年,“四人帮”刚粉碎不久,小平同志从四化急需人才而人才又奇缺的实际出发,在论述普及与提高这两条腿时,着重于提高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江苏常州人。早期信奉无政府主义。一九二○年入北京俄文专修馆读书,被派为北京《晨报》驻莫斯科记者。一九二二年他怀着“英雄大圣人”的资产阶级野心家的目的混入党内。一九二三年回国,参加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窃取了中央委员之职。在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瞿秋白和陈独秀一唱一和,攻击无产阶级的夺权斗争,鼓吹议会道路,指责“工农群众运动过火”。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彻底破产,瞿秋白摇身一变,以极“左”的面目出现,在一九二七年党的“八·七”会议上,打着批判陈独秀错误路线的旗号,窃据了党中央临时政治局书记之职。接着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召开的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就提出了一整套“左”倾盲动主义的政治路线和行动纲领,竭力反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相似文献   

18.
美丽的心     
正漫漫人生路,我们会一次次遇见不同的人。那次遇见他,我至今仍铭记在心。严冬的一个清晨,北风在大地上呼啸肆虐,一片片飞雪扑打在我的衣服上。我裹着厚厚的棉袄,手捂着通红的脸蛋,坐在公交站的长椅上,发着抖,静候着公交车。终于,我等的那辆公交车挤出车海,停在了车站。我一上车就感觉一股暖气扑面而来,真暖和!车上已经没有空座位了,我跟着  相似文献   

19.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 我在你刊80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关于可允许线性估计量的充要条件》一文,有实质性的错误。文中谈到“当V奇异时,作为Y的均值的θ,实质上已受到约束。这一情形的讨论可参看[2]。”实际上,[2](C.R.Rao的名著《线性统计推断及其应用》)中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并有不少文献按此观点处理退化模型。这一错误已由陈希孺教授指出,可参看他与我合编的《线性统计与线性代数参考材料》(安徽大学数学系铅印)一书的246—247页。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最早创作中国现代散文的作家中,瞿秋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早在1920年3月至8月,他就在《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上,发表了题为《心的声音》的一组散文。1922年和1924年,他又先后出版了著名的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无论是题材的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