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璐 《科技信息》2010,(35):J0272-J0272,J0281
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很难摆脱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对于已经掌握了汉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在纯汉语环境中学外语完全排斥汉语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无论是从语言习得、语言学习,还是从教学法上来看,外语的教与学都离不开母语。而对母语的依赖同时又对外语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干扰,本片文章将就母语对英语听力的干扰,浅析这种干扰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调查了大学新生英语学习中的母语依赖情况。结果显示尽管母语观念与母语策略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母语依赖现象是不可回避的。同时,语言输出中的母语策略使用量高于语言输入中的使用量,并且写的母语依赖问题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朱捷  李贞慧 《科技信息》2009,(22):105-105
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可以与外语学习相辅相成,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会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提高母语文化修养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母语对外语学习所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双语学习"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这种影响被称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即便语言迁移不能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但倘若不考虑语言迁移,就无法对任何一个方面予以准确的解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母语的迁移现象可分为正向迁移现象与负向迁移现象,基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的程度与性质,母语的知识体系与技能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准确认识到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质,深刻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造成的迁移影响,并从中得出应对母语迁移现象的指导方案,是帮助语言学习者快速掌握第二语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博 《当代地方科技》2011,(16):178-178
本文通过对在英语学习中,对于本族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对比中,通过语言的迁移来减少语言学习中的失误,合理利用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相互关系促进第二语言有效学习将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吴青华 《科技资讯》2010,(23):205-205
任何一门新的语言学习中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见到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一些中式表达,这是母语干扰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实例来讨论母语干扰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母语思维和母语知识在L2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回顾,着重从理论方面对母语学习与L2学习的相关性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指出翻译是母语教学的主要手段.最后本文强调在L2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母语知识和技能作为一种学习资源,通过翻译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调查了在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下影响理工科大学生母语依赖策略的因素,发现了母语依赖观念与母语依赖策略的紧密相关关系和预测力,揭示了学习动机与母语依赖策略的关系,同时结果显示,性别因素与母语依赖策略不相关,英语水平虽与母语依赖策略相关,但无法预测母语依赖策略。  相似文献   

9.
冷菁 《科技信息》2010,(22):I0129-I0129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很难摆脱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用母语思维学习另外一种语言,这种思维定势常被称为语言迁移。由于语言迁移现象的存在,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传统语言学的观点排斥母语,认为母语的文化迁移会阻碍外语学习。但是,在现实中对已经掌握了相当高水平汉语的大学生来说,在纯汉语环境中学外语而完全排斥汉语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本文从母语的正负迁移角度分别探讨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找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何瑛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5):167-168
我国英语教师长期以来花费很大精力,极力探讨汉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同时也有不少人片面的持有"母语干扰论"观点.笔者利用语言的迁移理论,从语言的共性出发,客观的看待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作用,证明母语在词汇、语句、语篇,乃至整个篇章的写作构思和策略,都对二语写作产生正迁移.母语的综合修养和应用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二语写作能力,因此,母语具有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促进作用.笔者倡导师生应积极地将母语的作用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对母语所下的定义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母语就是汉语。母语是在无意识状态下习得的,而外语是后天有意识学习而得的。通过多年的翻译实践,笔者深切体会到母语掌握程度的高下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效果,可以说母语是一切语言经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琦 《科技信息》2009,(8):11-11
母语如何对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产生影响是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迁移理论,以及目前中国在英语教学中的母语使用情况,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使用母语,引导母语正迁移。  相似文献   

13.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语言习惯会迁移到目的语的习得中。由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会对目的语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这就是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学中是否使用母语是应用语言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迄今为止,仍是人们激烈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母语使用的处理常走排斥或依赖两种极端。结合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中国外语教学的环境,我们认为母语与外语习得是分不开的。既然英语教学中母语使用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究竟应该存在多少量的母语使用呢?笔者通过对沈阳某重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及3位任课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涉及的几个问题,对中学英语课堂使用母语的适用度及教学策略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旨在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母语授课的期待程度。通过问卷、访谈调查发现,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环节,学生对教师用母语授课的期待程度不一样;学生英语水平越低,对教师母语授课的期待越大。  相似文献   

16.
语言具有一定的共性。当我们的母语与英语有相同的表达内涵时,无论形式或方式上均会促进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激情,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不仅学起来比较轻松,而且记忆起来也更加省时省力。本论述结合英语的实际教学环节分析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提出了借助母语学习的一些技巧来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关联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邢颖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6):131-133
本文就学习者写作中的语言错误进行分析与讨论。本文提出一个假设:学生习作中的语言错误与母语负迁移有一定的关系。为此,笔者对41名学生82篇四级模拟考试作文中的语言错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意识到表达障碍时,就会本能地寻求母语的表达方式.母语知识会不断地影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造成干扰。因此笔者建议在教学中应加强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词汇的特点.尽量减少母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8.
母语是相对于其他外国语言或外族语言而言的。二语即除母语之外的语言;二语习得可以第二外语、第三外语甚至第四、五外语的学习,只要是非母语的学习都可称为二语习得。母语是传承本民族语言经过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也是对外交流的工具。任何一种外来语的引入,都会深深地烙上母语的痕迹,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如何借鉴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有益因素,去除其不利因素,提高二语学习能力是笔者写此文的要义。  相似文献   

19.
岳园园 《科技资讯》2006,(23):116-116
母语思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观点大部分局限在母语思维的负面影响上,而对其正面影响关注不多。认为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反映语言学习的本质。本文试图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共同性来论证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二语习得理论认为,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侯金萍  冯薇 《科技信息》2011,(21):12-13
文章真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考究了其问题现状,并提出以比较视野切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论证借用文学研究领域中比较视野与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目的为充分利用母语文化与目的语语言与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比较与对照,从而达到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母语文化的吸收与运用,丰富其识知解构,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此来改革与完善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