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郎小倩 《长春大学学报》2012,(12):1540-1542,1570
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流行文化。流行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形成,这给高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应及时应对流行文化,以增强德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现状,阐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的迫切性,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中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发挥其特殊的道德文化导向作用,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信念的冲击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提出了消解网络文化障碍的方法,继而构建起培育大学生坚定道德信念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4.
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正能量,必须发挥道德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引领,创新特色道德文化载体,激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树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从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及大学特色文化等角度探讨了道德文化对大学生素质养成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道德人格是大学生人格的道德规定性,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的熏陶与塑造.当前社会开放的多元文化环境,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生成提供了文化的多维向度,审视不同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生成的影响,将有助于理性地把握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质及发展趋向,增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中自觉施加影响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社会,流行文化以其百变多样的形式和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彰响着青少年的生活。可从塑造良好社会道德氛围、帮助青少年建立合理的价值观念、深入开展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入手来引导青少年规避流行文化的不良影响,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网络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的分析,论述了校园网络文化对现代大学生生活的影响,针对其负面影响提出应大力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努力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应当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何友龙 《科技信息》2012,(36):89-89
丰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现阶段,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荣辱观,是对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以重构现代道德规范。在高校大学生中树立科学荣辱观就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园亚文化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主流文化之外还有“亚文化”,主要包括课桌文化、校园流行文化、网上议论等,这些亚文化反映了大学生充满活力和意气风发的一面,但更多地流露出消极颓废情绪,透露出一部分大学生的焦虑,学校应针对这部分大学生开展积极正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流行文化影响下"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表现及特征,对流行文化影响下"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了社会价值层面的分析,并提出大学生、高校、传媒三位一体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校园体育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校园一部分,深刻理解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功能、价值对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及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课桌文化呈现出现象的广泛性、内容的复杂性、所表现的思想观点的真实性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包括大擎生的心理因素、课桌文化环境的诱导、大学生的无聊空虚状态以及大学生道德缺乏自律等,针对课桌文化的现状,应加强社会公德教育、重视学生心理辅导、抓好课堂教学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肖佳  黄婷婷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2):63-64,78
流行文化在各大高校中日益盛行,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校园流行文化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消费文化与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消费文化包括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品格、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规律等.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消费文化具有前卫性、超时性、发展性和不平衡性.大学生消费文化对社会消费文化发展和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有较大的影响张力;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享有同一轨迹.在大学校园,高消费者和低消费者同在,早熟型消费与不成熟型消费共存.不成熟消费、攀比消费和非理性消费不仅给学生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健康.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生活能力和消费观念教育,要在大学生消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教育方面有所作为,要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环境和氛围,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就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的恰当把握。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论述了网络文化的特点及现状,然后就网络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青年学生网络道德凸现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着重论述。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的礼仪文化根植于古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孔子把“道德”和“仁义”的内涵注入传统礼仪文化之中,使外在礼治的强制性走向了内在道德信仰的自觉性。宋明以后的儒家礼仪更加注重内在的自省和自律,所以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强调个体的道德境界和内在修养。学习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应注重它的内在道德性,而不只是追求它的外在形式。传统礼仪文化在道德和精神信仰、日常行为规范、家庭和社会秩序重建等方面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应以理性的态度拒斥形式化、表面化以及满足权力需要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的礼仪文化根植于古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孔子把“道德”和“仁义”的内涵注入传统礼仪文化之中,使外在礼治的强制性走向了内在道德信仰的自觉性。宋明以后的儒家礼仪更加注重内在的自省和自律,所以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强调个体的道德境界和内在修养。学习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应注重它的内在道德性,而不只是追求它的外在形式。传统礼仪文化在道德和精神信仰、日常行为规范、家庭和社会秩序重建等方面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应以理性的态度拒斥形式化、表面化以及满足权力需要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9.
寝室是高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其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和道德建设影响非凡.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均来自全国各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非汉族大学生比例相对其他非民族地区高校来说较高.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信仰和风俗习俗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少数民族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差异性.以吉首大学寝室文化建设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SPSS软件分析方法,详实地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等4个文化层面的现状,并根据调研和统计结果,提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培育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