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汶川地震后,因震失独的特殊群体备受关注.政府适时出台了"人口再生育"政策,该政策实施近6年以来,四川震区再生育婴儿达到3 100余名,重建家庭的援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但是危机下临时出台的政策没有提出解决再生育家庭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后人口再生育"政策时期的再生育家庭问题为切入点,基于灾区的实地调查,获取一手再生育小孩及家庭的现状信息和数据.研究表明:在分析再生育小孩健康、教育和家庭发展3个主要层面问题基础上,发现再生育家庭后续发展形势严峻,年龄、健康、户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很突出.因此,研究可以为后续相关政策提供实证分析结果,呼吁政府尽早出台更为长效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突出的特征,传统的行政观念已无法适应"市场化"时代的变化,政府在行政观念上要做出适应新的"时代"调整。中国入世首先是中国政府入世,即政府行为必须符合WTO的规则和要求,目前政府行为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重构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加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掀起了电子政府的浪潮.电子政府是政府再造的理性选择与工具内容,它动摇了官僚制的根基,冲击了现行的行政体制.建立电子政府涉及技术、政策、组织、制度、观念等各个层面的问题,建立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电子政府,从宏观上应着眼于政府的角色定位,政府再造与公共目标的确立;从微观上应着眼于法律与制度保障,安全环境建设与公务员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4.
关于失独家庭法律扶助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生子女家庭为我国人口政策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风险社会中,失独家庭的产生无法避免。大多数失独家庭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养老、医疗等问题。虽然这一现象已逐渐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但是目前有关失独家庭的扶助法规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将失独老人比照三无老人进行扶助的做法也值得商榷。国家、政府以及全社会应强化自身责任和义务,多层次、全方位地及时对失独家庭给予扶助,失独家庭也应努力进行自我调适,以实现自我救助。  相似文献   

5.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20多年来,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诞生了性别比例失调、家庭规模缩小、民族认同感偏移、流动人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独生子女由于各种意外死亡、伤残,也导致不能再生育的60岁以上父母成为“失独老人”群体。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和男性继承文化致使失独老人面临各种生活困境和心理创伤。他们处于仅靠自身无法解脱的困境,社会救助成为失独老人维持基本生活、获得心理抚慰的最基本保障制度。这种社会救助基于对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国家义务理论而建立。当前,我国失独老人社会救助工作中尚存在专门性立法不足、社会救助内容和行动主体不清、国家和地方扶助金低等问题。基于此,从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现状、法律保障机制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的制度性框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当前中国村庄空心化的驱动力、过程与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耕地资源保护及农村规划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归纳总结、统计分析、实地调查与访谈、GPS量测。结果村庄空心化由经济发展、土地改革、家庭组织关系瓦解、市场化、城镇化、传统观念变革、计划生育约束等方面综合驱动,其过程与格局包括两个阶段与4个时期:第一阶段以改善家庭居住条件为主导,村庄向四周拓展、中心空废是其基本格局;第二阶段以改善综合生活质量为主导,人口向城镇等地转移致使房屋空弃是主要格局。4个时期分别为20世纪80—90年代初的村庄空心化初期、90年代的空心化中期、90年代后期—21世纪初的空心化明显期与21世纪的空心化稳定期。结论村庄空心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从出现到逐渐稳定,有其特定时期的阶段性。未来村庄空心化将在综合驱动力(离心力、向心力)与政府政策导向博弈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茜  朱方长 《科技资讯》2010,(10):233-234
"21世纪是老人的世纪",中国尤是。按照国际惯例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了地区总人口7%时,就标志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占到14%,则意味着开始高度老龄化。1978年,中国政府正式将计划生育政策列入我国基本国策范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缓解了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窘境,但在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四十余年后的今天,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趋显现。由于生育率大幅降低而引发的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等一些列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十年新的增长点,但传统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社会、环境、产业、人口等结构失衡问题,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创新驱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都需要地方政府治理体制转型。基于创新驱动战略背景来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提出新型城镇化对于地方政府治理的新要求,从制度改革、体制创新、布局优化以及产业强化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初和50年代初,邵力子就开始在中国倡导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尽管其中经历了政治风云的变化,邵力子仍然坚持从事他所热衷的事业,进行不懈的追求和探索。从邵力子的著作、书信、话语及活动中可以看出其人口思想的精髓,从而可以深刻地理解他为我国的计生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杨洋 《科技信息》2011,(1):121-121,41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战略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正确地解决当前我国的人口结构及其政策问题。我国目前人口结构虽然有合理的一面,但潜在问题会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形成。为了使我国人口结构不断优化,应适当调整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通过一些具有敏锐嗅觉的媒体的报道,人们才开始了解科学活动中利益冲突的“冰山一角”。随后被揭露出来的令人震惊的案例和越来越多学者对该问题的关注,慢慢引起了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科学学会和政府机构的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这些机构纷纷试图对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加以控制。然而由于缺乏政策间的一致性,加之认识上还存在分歧,对利益冲突进行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对容易引起分歧的几个方面予以澄清和分析,颇显重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在二战后逐步确立的霸权地位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尼克松政府顺应世界潮流,作出缓和对华贸易管制政策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现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尽管以家庭赡养为主,老人庄家庭得到基本的照料与看护是我国的养老特点,然而,对于长期患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照料和看护,给其家庭与亲属的经济、生活、体力和心理等万面都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特别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家庭向“四二一”的结构转变,21世纪我国老年人家庭中的后代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照料和看护的人力资源更趋减少。在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进程中,老年人的照料和看护问题必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5.
从去年一些地方政府先后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到现在,已经接近一年时间了。应该说,"信息公开"制度为百姓开启了一扇了解政府的"窗口",使百姓能够了解与自己相关的政策;对政府运作有了一个"影影绰绰"的认识。从政府角度来讲,公开了多少万条信息,换来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对于加强双方沟通,加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口问题一直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尤其对我国这个人口大国更是如此.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在控制人口快速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究竟是否继续推行,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以人口金字塔模型为研究工具,探讨了该模型在人口问题方面的应用,并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到现今为止政策的成功实施使中国少生了近4亿人,使总人口达到13亿延迟了4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也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在20世纪唯一达到低生育水平的国家,并将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提早半个世纪实现人口零增长,对世界人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无缝隙政府"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公共管理学家拉塞尔.M.林登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强调无缝隙政府是以顾客、竞争、结果为导向的政府。构建无缝隙政府的主要内容就是政府通过一种新型的政府行政结构,根据公众多元化的需求来提供差异化的公共服务。基于对该理论的认识,分析当前我国行政体制和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府再造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首次提出"电子政府"建设以来,经过近30年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电子政府"作为信息时代的政府组织形态和治理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建设历程从2000年开始,陆续有一些第三方  相似文献   

20.
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各国行政改革的主流。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势在必行。但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为:政府政策的限制;政府职能转变的渐进性的限制;市场经济完善程度和私人资本自身力量的限制;政府和私人资本责任制约机制的缺失性限制;公众认同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