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综述了管理创新定量测量的研究进展,采用李子奈等提出的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测量方法对江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广义技术进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为47.35%,其中,技术创新的贡献率为35.68%,管理创新的贡献率为11.67%。并分析了江苏广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孟繁华 《创新科技》2013,(8):21-22,26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索洛剩余法测算1978年至2009年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而分析在此期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昕  陈涛 《科技与经济》2011,24(4):58-62
选取长三角两省一市1990—2009年共20年的统计数据,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索洛"余值法"来测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长三角中江苏省经济增长质量较好,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型,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为并重型增长模式,上海还是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江苏和浙江经济发展的首要力量。从技术进步对经济贡献率的趋势来看,两省一市的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先增长后下降。  相似文献   

4.
电力工业技术进步作用的定量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本文以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电力工业对象,对其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不但为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提供对策,而且为依靠技术先进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宏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文章利用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测算云南省改革开放以来TFP的变动,发现云南省TFP波动很大,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状态,技术进步呈滞后状态,进而,在估计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后认为云南省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长远选择。  相似文献   

6.
文章用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产出增长函数模型,对云南省自1978年以来的经验数据进行估计,得出资本增长和劳动增长仍为云南省经济的重要增长源,但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并对不同的时期分析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马鹏晴 《山东科学》2018,31(3):94-100
使用投入产出模型,结合上海市统计局数据对上海各部门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对各行业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技术进步的绝对值来看,2007-2012年间上海技术进步对19个部门的经济增长带来正影响,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对金融业表现为较大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索洛模型的我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索洛模型选取1978—2009年数据建立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技术进步、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反映了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得出技术进步是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和测算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测算了湖南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246家企业的技术进步状况,并对1996~2010年湖南省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继而提出了加强湖南省技术进步工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1992~2006年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内蒙古近15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平均资本贡献率为61.69%; 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平均劳动贡献率为5.08%; 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较为有限,平均技术进步贡献率为33.23%.  相似文献   

11.
运用1994~2008年我国乳业的相关数据,借鉴索洛模型的基本思想构建了包含技术进步因素的乳业增长模型,并运用生产函数和增长速度方程法,测度了1994~2008年14年间技术进步对我国乳业发展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我国乳业的发展进程中技术进步的平均贡献率为51.01%,超过了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率之合。作者进一步测算了入世前后各7年(即1994~2001,2001~2008两个时期)的我国乳业发展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入世后技术进步贡献率下降,劳动投入贡献率明显上升,资本贡献率变化不大。最后,作者就计算结果进行了经济分析,认为在乳业发展进程中,技术进步起到了主要作用,同时生产要素在乳业产业周期中已经出现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及能源消费效率作用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GT方程和基于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测定法,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及其能源消费效率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重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和能源的大量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技术进步对能源节约的效应微弱.重庆要实现能源集约型的经济增长:必须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及其对能耗的节约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新疆不同的客运方式对新疆经济的影响。选取1995—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基于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并引入变形后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模型,采用主成分回归法修正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三种客运方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三种客运方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公路客运、铁路客运、航空客运。受新疆不同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的影响,公路客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时间序列上呈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铁路客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缓慢增长,航空客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近些年有所增长,但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新疆不同的客运方式对新疆经济的影响。选取1995—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基于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并引入变形后的Cobb 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模型,采用主成分回归法修正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三种客运方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三种客运方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公路客运、铁路客运、航空客运。受新疆不同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的影响,公路客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时间序列上呈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铁路客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缓慢增长,航空客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近些年有所增长,但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5.
技术是生产力 ,但并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只是知识形态 ,潜在的生产力。要让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就必须加快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技术创新和技术市场乃技术生产力实现的两大通道 ,必须把握两大通道的市场机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6.
最近,江苏省科委、统计局根据《江苏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方案》和《江苏省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定方案》,对全省11个省辖市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定,初步测算结果表明:苏州市的技术进步贡献为46.57%,名列全省第一。对地区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定、评估是江苏省政府在全省开展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指除资金量、劳动力人数增长以外全部剩余因素以经济增长的贡献。其测算方法采用C-D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测算范围为各市全部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以1983年为定基年份,选用10年作为滚动定基年份的期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波动而导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的不稳定。这次测算结果显示,苏州市自1983年以来,技术水平年增长速度为11.97%,产值、  相似文献   

17.
从数量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技术进步的内涵,组建了测度技术进步水平,速率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一系列数学模型,对实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定量分析了综合生产率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并且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索洛的生产函数模型,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0-2003年间辽宁省全要素增长率,解析了各种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水平,讨论了技术进步在辽宁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主要方式及其变化方向,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是否依靠和实现了技术进步是区分粗放型、集约型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标志.辽宁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动态生产函数法和索洛增长速度余值法关于技术进步测算的经典理论,通过对辽宁省1986~2008年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测算,得出其技术进步贡献率为46.9%(一般来说,50%是分界),表明辽宁省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而分析了辽宁省在科技发展方面的现状,特别是通过横向比较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框架下,分时段对1986—2015年我国三次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并在DEA-Malmquist模型的基础上,对技术贡献率的估算结果进行分解。研究表明:第一产业技术进步率较低,技术贡献率波动较大,但整体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率虽高,但技术效率没有改进,近30年来的增长率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第三产业技术贡献率最低,并且呈下滑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低下,科技成果没有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