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张铭 《科技咨询导报》2007,(17):203-203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个体的适应客观环境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的状态”。由此可见,运动员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健康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刘娜  冉灵涵 《科技资讯》2014,12(19):192-193
现在我们所说的健康,不仅仅是指人们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已逐步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幅加快,生活节奏也相应加快,人们必然要面对更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具有更加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大学生作为人群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人,他们处在大量接受新鲜事物的阶段,但是生活经验尚不足,处理事情的能力有限,还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这样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图对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健康?许多人认为健康就是身体好、精力充沛、不生病,其实健康并不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病,它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良好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等几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尤其重要。  心理健康有标准 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讲,心理健康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从大的范围来讲,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儿童心理健康也就是指儿童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有健全的人格,能适应周围的环境,心理和行为与社会的要求比较和谐。  我国心理咨询专家提出了心理健康儿童的10种表现:  1.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  相似文献   

4.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一种人的愿望、爱好、欲望、习惯和利益结合统一的内心世界。简单地说,一个人自我认识的程度越深,心理就越健康。自我认识表现在对自己的认识,情绪和意志的形式。因此可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从自我认识的深浅来衡量。  相似文献   

5.
消防官兵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是否和谐、是否健康,事关部队的安定团结,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如何加强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研究,是新形势下加强消防部队政治工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基层消防官兵常见的压力表现及心理障碍类型;官兵应对压力方式的科学性、有效性分析;适合基层官兵个体特点的心理保健方法三个方面,探讨消防官兵有效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策略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主要囿于有机体的生理方面。教师对健康的关心也都集中在学生的身体发育方面的一些生理指标上,至于学生的心理方面是否健康,往往为我们所忽略。 "心理健康"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心理上的正常状态;第二,处于这种正常状态, 能使个体实现内外平衡。  相似文献   

7.
徐秋芬 《奇闻怪事》2009,(12):17-19
设计理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平时我们说的“我觉得自己……”“我认为自己……”等都属于自我意识之列。“自我悦纳”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准,指的是无条件地、全面地、愉快地接受自己所有的品质和外在特征,包括好的和坏的。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培养学生具有自信心,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因为自信与否关系到一生的幸福和成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欣赏自我,才能让学生看到希望,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8.
心理安全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在心理上所具有的一种不受威胁的现实状态。而当今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发生自杀、凶杀等极端事件,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健康的心理能有效预防心理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校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危机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技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也让我们成为各种电子产品的奴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方便,但孤独感也越来越强。大学生群居却孤独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情绪状态及其行为表现。孤独感不仅仅是一种主观体验,而且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应对孤独,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从塑造人格、提高社交技巧、理性对待社交网络等多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关于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之后,该组织对健康的概念又作了新的补充,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新概念是在身体上、精神上和个体社会化上都保持健康状态,健康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的爱情故事多是写美丽的异类女子主动下顾贫寒的士子,使其过上美好生活的事。蒲松龄肯定这种“人男妖女”的结合,反对“妖男人女”的结合,由此流露出他作为男性的性心理。为了寻找精神寄托,蒲松龄赞美这些异类女子,表现出思想解放的姿态,又受传统男权文化的制约,否定女性的权利和需要。《聊斋志异》爱情故事中女性充当的是红粉知己的角色,她们是作者用以衡量士子价值的一种标准,是科举道路上屡屡碰壁后的士子寻找迷失的自信和价值认同的工具,是男权话语中充满男权意识而又寄托着蒲松龄无限希望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2.
“世俗化”是“转型期”中国文学“欲望化写作”盛行的总体社会文化根源。文学可以写“性”,但应该停留在“人性”、停留在“美”上。在极大地满足了物欲的需求之后,该怎样为人类继续保留和创建一方精神空问,抵制心灵物化,使人类幸免于物质环境下新的沉沦与麻木,挽救“人”于新的“非人”境遇,这是当下作家创作所面临的时代新课题,解决不好这样的课题,算不得真正的时代作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认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从自然界生成的历史,人通过劳动实现和确证自己“自由自觉”的本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出现,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人的劳动、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全面异化。但在这种否定形式的发展中,又创造了和包含着积极的成果。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后一个对抗形式。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于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以此标地志真正人类社会的开始。在共产主义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才能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调音过程中,音响师要根据自己的听音感觉以及对声音的理解调整音响设备,通过对声音信号进行各种加工处理,达到声音真实再现、美化和修饰的目的,而听音的准确程度和声音控制的完美与否,与音响师对声音和音乐的理解能力、耳朵的听力好坏、听音心理和对声音的认知程度等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表述了他的社会历史观。在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时,他既依据某些根本原则,又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虽然有时这两的结合不是太好;他注重事物之间的多种联系,主张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看待社会现象,但他又提出地理决定论,而与上述方法相悖;他的基本原则或立场是坚持和维护人的自由、平等和个体价值。此外,关于人的自然状态的思想也是其社会历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去设计课程目标。为了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准确解读新课程理念,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体育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结构,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与探讨,为中小学体师实施教学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鲁迅思想和文学的逻辑起点是“立人”,但他以什么“立人”呢?考察鲁迅生平和著作所显现的思想脉络可以看出,他“立人”的理论支点是人的自由存在。鲁迅是以自由存在作为尺度去批判封建思想,解构封建体系的;同时,也以此质疑西方近代文明,审视民主与科学的有限性。自由存在的本原性使鲁迅思想更切近人的本质解放,因而他才成为现代中国最深刻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文价值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展现人的存在本质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从科学技术的本质出发,以人为本,以人为尺度,为人类造福,应当成为科学技术的价值基准。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基准,就要坚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协调;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平衡;综合协调人、自然和科技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是自然之子,大自然不仅是他赖以生存的生活场所,也是他灵魂安顿的精神故乡,他的生活是诗意的,他的诗意是生活化的,他真正做到了“诗意地栖居”。而这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而美好人生的生活方式,正是中国文人乃至现代人保持自然本性、摆脱社会文明异化所强烈渴求的。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的"田园"情节来自于大自然,但它并不是一味机械地模仿照搬,而是克服标题音乐中贯有的人与自然的机械关系,通过对大自然及农村生活景象的描绘,反映人的崇高和生活的伟大。作品中极力表现人与自然既和谐又统一的佳境。强调主题和对象表现应该是"人",而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也应该是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实的感受,而不是一幅生硬简单的音画。即自然的千姿百态和阴柔多情,与社会性、英雄性、悲剧性音乐的阳刚与宏伟互为映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